APP下载

关于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7-06-11刘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8期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思想

高校辅导员队伍,不仅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排头军,也是高校管理干部的重要来源之一。作为高校中特殊的教师队伍,如何从人力资源层面对辅导员队伍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引导,促使其积极、高效的履行职责,既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全面推进,也关系到高校大学生顺利的成长、成才,其重要作用对推动高校和社会的发展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破解建设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困境,探究有效的对策建议,是当前一项紧迫而又具有实效的课题。[1]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角色定位

辅导员作为高校特殊的管理队伍,其形象和能力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尤其突出。但是,辅导员究竟是教师还是行政管理干部?这个问题对很多人来说,甚至是高校领导心中都是定位并不清。總体来说,辅导员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辅导员不但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也是引领学生前进的一面旗帜, 深深地影响学生成长和未来发展。具体来说,高校辅导员的准确定位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工作的教育者。高校辅导员最为直接的工作就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 寓教育于学生党建和团建、日常教育管理与服务以及指导课外活动中。二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和特长的教师。辅导员要作好学生党建、日常教育以及心理健康的一般咨询与辅导, 必须具有良好的哲学基础, 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具有较扎实的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等知识。根据这一客观要求, 高校辅导员一般应选自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或相关专业或经过必要培训而具有相当专业知识水平的高校优秀毕业生或在职的优秀教师、管理干部, 其学历要求应与普通专业教师相当。三是学生的良师益友。目前,全国绝大多数高校辅导员都是年轻教师,年富力强、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容易和学生拉近关系。因此如何既能保持老师尊严又能成为学生的朋友, 这事关辅导员作用发挥效果的重要因素。准确的来说,高校辅导员必须要具备以下能力:首先是“爱”,爱学生,爱学生工作,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是辅导员最基本的一项素质和能力。与学生格格不入或没有感情, 要在学生中扎根和产生影响是不可能的。只有不辞劳苦、不计得失,舍得花精力和时间到学生中去,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在学生中培养良好的人格魅力。其次是“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能力。由于高校扩招,学生数量大量激增,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辅导员有强烈的同情心, 想方设法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核心价值是与时俱新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体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之下,中央、国务院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取多种手段积极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专家化。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相关政策。“要优化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这是中央提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一定要贯彻落实好有关文件的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健全制度,长远规划,明确政策,保障有力。进一步建立健全辅导员选拔、管理、考核、培养和流动等制度,建立完善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二是要提高辅导员的自身素质。辅导员要认真学习和积极吸取现代科技成果,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工作设备和手段,提高工作水平;要针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精心设计新的活动形式和载体,满足各个年级、各个层次大学生需求,增加工作实效;更需要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直面教育因素的各种变化,积极主动地研究新情况,创造出富有成效的学生工作方法,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此外,还要注重观念的转变,辅导员的工作更多的应是引导者,包括对学生个体或群体所进行的学习引导、生活引导、交往引导、人格引导、发展性的引导等。由管理型向引导服务型转变,逐渐建立起一种体现关爱——公正精神的教育模式,使平时的管理程序化、制度化、标准化、人性化。实践证明,寓情以教和人性化的管理,可以化学生的被动管理为自我的主动管理,有利于他们增强驾驭大学生活的能力,尽快地实现角色的转变。[2]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创新性发展

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先锋队,肩负着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承担着学生学业的指导员、人生导师和职业规划师、心理疏导员、生活管理员等多重角色。辅导员应注重知识结构调整和更新,从工作理念、工作手段等方面调整工作方法与方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网络的飞速发展既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我们拓展新的工作空间和途径提供了现代化手段。传统的简单化的思想教育方式和管理手段很难真正解决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辅导员要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平台,找准工作的立足点和切入点,充分发挥网络在学生工作中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功能。辅导员要积极关注学生点击率高的网站、论坛等,利用校园网站、高校论坛、博客、QQ 群、E-mail、飞信等载体,经常参与到网络交流和讨论中,与学生建立起稳定的、可信赖的关系,及时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对网络的辨别能力和抵抗诱惑的能力,把积极健康的思想传递给学生,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高校校园网,大力宣传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同时加强院系网站建设,尤其是加强学术交流、学生工作、党团建设等专栏的更新和完善,将专业设置、学科动态、学术交流、奖学金评定、困难资助、各类评优、竞赛、入党、勤工助学、就业等学生关注度高的信息及时公布在院系网站上,提高学生对校园网的关注度,使校园网成为学生日常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成为学生和院系、辅导员、任课教师联系的重要纽带。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10月

[2] 任海,张志超,李飞.机制与措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9 (7)

作者简介

刘涛(1988—),男,硕士,白城师范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