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2017-06-11胡立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8期
关键词:提问有效性

胡立龙

摘 要: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 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随时调整并善于追问,面对学生的回答要进行恰当评价、积极回应。教师只有时刻关注学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关键词:语文课堂活动 提问 有效性

学校工作的中心是教学,教学又是依靠课堂教学来完成的,提高教学的效率就在于如何来提高课堂的效率,《学记》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由此可见,“善问”有助于我们教师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考探究、检验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的最重要部分。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善问”,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呢?如果教师能时刻关注学生,关注提问的对象,这一难题也许就能迎刃而解。[1]

一、课堂教学中“提问”存在的问题

1.浅显琐碎

在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往往比较单一、浅显,有时候只是提问课文背诵、段落归纳,有时候某些课堂充斥着“同意吗”、“是不是”、“好不好”的提问,问题简单肤浅,学生也听得无精打采。这类提问缺乏思考价值,不能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2]

2.急下定论,自问自答

有些课堂中,老师只顾着抢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计划,无视学生的思考时间,直接把答案公诸于众;或不停地调换学生回答,直至“答案”与老师的“标准”一致。虽然课堂氛围处于紧张可控的节奏中,但这类提问已失去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3]

二、关注学生,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1.梯度设计,抛给不同的学生

一个班集体内,学生理解接受能力必然存在差异。教师应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进行提问。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对其提出浅显适宜的问题;面对学习优秀的学生,对其提出一定难度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思考,提高课堂效率。[4]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故宫博物院》,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语言简练,文中介绍的故宫各个建筑的建筑特点、写作顺序,大多能直接在文本中检索而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概括故宫建筑的建筑特点、写作顺序”的问题,陆续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出;而把思考题抛给学习较优秀的学生:“故宫各式各样极富特点的建筑,作者为什么单单选择三大殿?又为什么按照这样的顺序介绍?”这种问题自然而然激发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

不同难度的问题的预设,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备课、了解学生。相信如果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这种针对不同学生提不同“问”的方法,对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是极其有益的。

2.随时调整,善于“追问”

语文教学是一门遗憾的教学,因为在课堂中经常会有出乎老师意料的情况发生。这需要老师能随时灵活处理各种状况,特别面对学生各式各样的回答,不能只求一个所谓“标准的答案”,继续调整“追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练习。

例如在一堂说明文练习的讲评课中,有一道关于说明顺序的题目。我预设它不存在难点,但恰恰发生了问题,师生间的一段“追问”也由此展开:

师: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生:时间顺序。

师: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  生:二--五段,写的是从1993年到1995年,一直到2005年,这是时间的顺序。

师:老师问的是全文的顺序,对吗?   生:全文是逻辑顺序。

师:噢,改了。理由是什么?  生:全文来看,它不是时间,也不是空间顺序?

师:你如何判定时间或空间顺序?

生:时间会有表示时间的词,空间会有表示地点等的词。

师:这篇文章先列举了目前地震预测的几个事例,接着揭示地震预测技术未成熟的特征,然后分析地震预测技术预测困难的原因,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种由现象到原因分析的方式,是一种逻辑顺序。

这不种停的追问,既让学生明白产生错误的原因,更进一步引导学生梳理相关知识点的内容。虽寥寥数语,但对学生的帮助是极大的。

教师通过提问及学生回答后,可以获得有益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检查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探明学生知识链条上的漏洞和产生错误的原因等。教师根据这些得到的反馈消息,通过追问的方式,然后灵活地调整后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恰当评价,积极回应

在课堂教学的提问中,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至关重要。不评或乱评都是不妥当的。有些教师在提问后不管学生如何回答,只一句“坐下”,看似简洁的语言却会挫伤学生思考、回答的积极性;还有些教师无论学生如何回答,都会附上句“很好”,看似肯定表扬的语言,时间长了,学生都明白“大家都好”,这种评价没有任何意义,更是要不得。如果学生回答分析的比较到位,要不吝词藻地表扬他们;如果学生回答比较困难,可以换个角度,启发提问。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我提倡教师应做出准确、恰当的评价,“好”在哪些方面,不足在哪里,客观中肯并带有鼓励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思考正確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对学生积极思考的最好奖赏。

总之,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总结自己提问的得失,并慎重地对待课堂提问,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学着“善问”“巧问”;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认真准备,因人而问,一定能在不经意间收获学生精彩纷呈的回答。只要我们教师发挥提问的作用,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课堂提问的策略》邱兆朋《教学月刊》2006—11上

[2]《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汪培新《教学月刊》2005—1上

[3]《在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上下功夫》许金宝赵红梅《上海教育》 2006-21。

[4]《试论有效课堂提问的技巧》张丽《上海教育科研》2003-12

猜你喜欢

提问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