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构建

2017-06-11张存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8期
关键词:数学素养特质浅析

张存梅

摘 要:2011年《标准课程》中提出的“数学素养”一词引起多方面的关注。然而, 翻阅资料,笔者均没有发现关于数学素养的更多延伸与探索。我们熟悉的素质教育思潮,产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随之而来的,用知识解决问题已成为每个公民必备的能力。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奇妙的数学问题,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学的数学教育已成为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节点。笔者认为,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素养要素包括三个主体:数学意识、数学思想和数学人文三个方面。要构建学生的数学素养,教育工作者就应该为学生创造愉悦的数学情境、让学生们在兴趣中实践,并致力于学生数学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素养 特质 浅析

引言

放眼国内外的诸多研究领域,关于核心素养的解释不尽相同,但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核心素养就是一个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并指向学生个体科学成长,指向社会科学发展的综合概念”。因此,我们从上述的总结中可以看出,核心素养既与课程改革提出的课程目标相关,又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且指向了人的成长需要符合的要求。不难看出,从各国的相关研究来看,几乎所有的研究成果都是指向社会的个体的成长的,并不以指向学科知识掌握程度来考量,这与我国教育中重视“双基”有着明显的不同。幸运的是,今天的数学教育开始重视“四基”,显然,这是在向核心素养理念靠近,代表着数学教学的又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1]

一、什么是数学素养

关于数学素养的定义,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绝没有一个严格、精准的定义。然而,随着各个领域研究的不断推荐,人们对于数学素养的认识也不断发生着变化。2011年,《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关于数学素养的阐述: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与此同时,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在此基础上撰文阐述,笔者通过自身多年的教育实践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认为:数学素养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接受数学教育,通过个体对于周遭的认识以及相关的数学实践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意识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同时,将上述几点融会贯通,融于身心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2]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

1.对于数字的敏感程度

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很难,尤其是小学三年级之后,很多在一二年级成绩较好的学生也会感觉到吃力。相比于语文,数学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它无法看得见摸得着,更多的是要求学生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不断探索分析,从中领悟到学科的精髓,得到无穷的乐趣。

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是离不开先天条件与后天的努力,二者缺一不可。先天条件是指学生对于数字的敏感程度以及对于数学的灵活;而后天努力是指学生也要通过刻苦的训练和实践,将数学时刻融入自己的头脑中,使大脑时刻保持活跃状态。

2.灵活的解题能力

解题能力也是数学的核心素养之一。因此,数学核心素养也是数学方法和解题能力相结合。学生将数学知识完全吃透后,能够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技巧与学习方法,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将二者融会贯通,提高学习兴趣;找到战胜难题的快乐。解题能力是指学生在遇到自己会做的问题时能够计算精准,遇到困难问题时能够冷静思考,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通过联想与推理找到解题的方法。小学数学的教学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不能只顾教学方法也不能只顾解题能力,才能让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潜质。

3.将数学知识活学活用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数学核心素养也是数学知识和基本能力灵活结合并运用的过程,数学知识和基本能力都应该是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领,二者也必须兼顾,否则数学的学习就会陷入僵化。在日常学习中,学生接受到教师上课传授的基本知识,在了解一定的数学公式和数学原理基础上去解答数学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基础知识,而基本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善于思考,能够举一反三,将学过的公式和解题技巧在平日做题以及考试中充分发挥出来,能够活学活用。

三、关于数学素养的特质构建

1.努力培养数学意识

“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该尽力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知识以及有趣的事物,很多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渗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通过感受这些知识,学生由此可以感受到数学的意义,着重体会到“数感”的概念 。在实施数学教学时,教师应抓住教材的重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特点,并创设适宜的生活情景。如,引导学生自己去超市购物,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真实应用。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观察,思考分析生活中的事物,并积极表达,交流,提升学生的数感。

2. 理论联系实际

我们身边的事物中数学问题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留心楼内住户每月计算水电费;为自家室内装修测面积,看每次装修都用了多少地板砖,喷涂房屋的墙壁以及屋顶需要多少涂料;植树节时根据种植面积和种苗棵树,计算行距、株距。学生觉得这些问题实在有趣,身边处处有数学,越学越有劲头,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习惯。

3.教材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版本有人教版、北师大版本等等。每种教材的难度各有不同,这是根据每个地域区学生的数量以及学习水平、当地学生的竞争程度而定的。如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能够相对灵活,并注重学生的动脑思考以及实践能力,在测试题目的考查上就会相对灵活多变,给学生更多思考和展现自己才能的空间。據统计,当地许多区域的小学数学测试题存在弊端,甚至有些严重脱离实际,尽管在考试中出现了一些附加题但没有体现出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因此,数学测试题应该能够充分检验学生是否具备数学思想来当作合格的标准。

结语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无法一蹴而就,既需要学生自身的不断努力,也离不开指导教师的谆谆教诲,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更多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技巧,在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李星云.《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建》—基于PI-SA2012的视角巨  J.课程.教材.教法,2016  (5).

[2]陈六一,刘晓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  (5).

猜你喜欢

数学素养特质浅析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浅析VLAN间灵活互访
浅析35kV隔离开关常见缺陷及处理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初中数学教学之二三思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浅析“谯”字“酷烈”义
抓住特质,教出说明文的个性
扶眉战役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