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开展拓展运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017-06-11李海霞李高祥许德斌

体育风尚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体育教育高职院校

李海霞 李高祥 许德斌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目前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的现状,提出在中小学开展拓展运动的必要性,而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主要承担为中小学体育教育输送体育师资力量的任务,因此,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开展拓展运动显得尤其必要。同时高职院校具有相应的拓展师资、场地器材、课程设置,只要稍加调整、融合,课程设计合理,注意安全,就能够使体育拓展运动的开展变得可行。

关键词:中小学生;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拓展运动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由此可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的状态,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是真正的健康[1]。

一、拓展运动的形式与功能

拓展训练英文为Outward Develop-ment,又称外展训练(Outward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去战胜一个个困难。

(一)拓展运动的形式

拓展运动有个人项目和团队项目。个人项目多为挑战极限和高峰体验,重在锻炼个人的勇气、胆量、毅力;团队项目,多为综合活动性项目,重在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力图使每一名学员竭尽全力为集体争取荣誉,同时从集体中吸取巨大的力量和信心,在集体中显示个性。

(二)拓展运动项目

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拓展训练自身也在不断的发展,目前有很多成熟的拓展训练项目,如分组热身、信任背摔、造桥、电网、天梯、瞎子摸号、绝壁、空中断桥、造塔等等。这些拓展训练项目部分为团队项目,比较简单易行,需要的投资很少,在室内就可以完成,不需要借助繁杂的器材和场地,如电网、信任背摔等。部分项目为个人项目,操作要求较高,场地器材要求高,危险性也大,如空中断桥、造桥等项目,需要一定的保护措施。

(三)拓展运动的作用

拓展训练活动,能够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首先,能够使参与者激发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能够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融洽地参与群体合作[3]。

二、开展拓展运动的必要性

(一)学生的体质逐年下降

1.社会原因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经济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有所忽视,令他们缺乏刻苦锻炼的意志,怕苦、怕累的思想较为普遍。在体力劳动明显减少的同时,体育活动时间在减少,体育活动的强度也不够,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

2.学校原因

目前中小学生体育课在数量上无法保证。中小学由于受学校升学率的影响,学校不太重视学生的体育学习,而是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上。学生的体育课开的数量不符合国家要求,同時还会出现被占用现象,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不能保证。

体育课在质量上也无法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2001年制订的,至今已经十几年,根据实验区教师和教研员以及专家所提出,从最初的五个领域目标到现在修改成为四个领域目标,中间经过无数次的改革、实践,始终包含: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几个领域的内容。除了一些实验区、大一些的城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落到了实处之外,大部分地区的体育教学改革没有落实到实处。体育教师不够专业,教学方法依旧陈旧,教学内容依然单一,教学评价不够多元,课堂气氛沉闷,无法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教学效果依然停留在“运动”,无法体现出“健康”。

因此,很多体育课名存实亡,学生的体质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肥胖、豆芽菜型孩子和近视孩子的数量急剧增长。研究表明,学生在身高形态指标上处于增长态势,但在50 m 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耐力跑等素质指标上却在下降。

(二)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有待加强

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学生与外界交流的时间减少,不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缺乏合作的意识与能力,缺乏抗压抗挫折的能力。

目前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最近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学生约占50%左右。就目前的现状看,学生的精神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其原因大多是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调适和解决。多数学生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

三、体育教育专业开设拓展运动的可行性分析

(一)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使拓展运动开展成为可能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能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的训练组织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其主要就业岗位群为:中小学及幼儿园体育教师。工作内容为:体育课堂教学、学校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为了能很好的适应中小学及幼儿园的体育教学工作,必需要具备的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体育教育专业是专门为中小学学校体育输送体育教育专门性人才。

(二)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使拓展运动开展成为可能

为了适应人才的培养需要,突出培养人才的专业特色和优势,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在体育教育专业均开设有体育游戏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要,丰富学生的专业技能。游戏课程主要是围绕着跑、跳、投三项内容开展,发展学生的走、跑、跳、投、攀、爬等基本活动能力和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几大素质,把这些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组合为综合性的小游戏,既能增加学生练习的趣味性,又能发展相应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适应时代要求,体育游戏课程一直在进行课程改革。鉴于拓展运动的特殊价值,在实践过程中将其和体育游戏课程进行充分融合,设计过程中增加拓展元素。在游戏过程中既能锻炼相应身体素质,又能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互相协作,寻找解决办法,积极调整心理状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2]。

(三)学生实践反馈结果证明拓展运动开展的可能性

项目名称:信任背摔

内容简介:信任背摔这是拓展训练中最具典型意义的项目之一,是一项心理素质拓展的活动,目的是通过这个活动建立起彼此间的信任关系。这个活动可以锻炼心理素质,克服恐惧,对参加活动人员的心理素质提升有很大帮助。当人站在1.5米的跳台上直挺挺地向后倒下的时候,在台下方的同事会用手托起成一个“人床”把台上摔下的人接住。(见表1)

项目实施者为小学实习老师,在学校学习中学习了拓展运动,将其引入体育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逐渐增加练习难度,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完成学习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论

(一)拓展运动的价值明显,有必要引入中小学体育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身心,促进身心协调发展。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培养体育师资,在课程设置中可以融合拓展运动元素,使学生了解拓展运动理念、掌握拓展运动的设计方法、实施步骤、操作流程,确保在安全的情况下开展。

(三)高职院校需要有专门经受过培训的相关师资,有一定的经费投入,相应的一些场地器材,相应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与计划。

(四)开展拓展运动时,活动设计需要符合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循序渐进安排,逐渐增加难度。

参考文献:

[1]董翠香,殷红,张秀丽.学校体育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8.

[2]侯东雷.试分析高校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应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3).

[3]李国岩.从拓展运动的特点和功能谈其普及和发展前景[J].山东体育科技,2005(12).

(作者单位: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研室)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体育教育高职院校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