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状、成因及对策

2017-06-11周娅李绍明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算题小学化幼儿园

周娅+李绍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基本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由此可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实施科学保教,是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拔苗助长式的“小学化”教育现象,特别是在部分农村地区,这种违背幼儿发展规律的填鸭式教育令人担忧。

一、幼儿园“小学化”教育现状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幼儿园将小学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教育规范、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态化、普遍化的一种不正常的教育现象。常见的表现有:

1.教育内容小学化。开设各种各样的技能特色班、兴趣班,要求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以拼、写、算为主,忽略幼儿健康、社会、科学、 语言、艺术五大领域的学习内容与要求。

2.行为规范及教育形式小学化:把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往幼儿身上套,上课要求遵规守纪,不许插嘴,坐姿端正,手脚有一定的放法,不许随意离开座位,不经允许不能上厕所,下课自主管理,重教育轻保育;教学的形式则是知识的满堂灌,缺少教玩具演示,缺少生动、有趣的游戏,课后要求做巩固练习,甚至留有书面家庭作业。

3.教育环境小学化:教室的摆设与小学一模一样,没有环境创设,缺乏幼儿玩具和娱乐设施,除了黑板就是粉笔,墙饰除了拼音字母就是汉字笔画,整个教学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即可。

4.保教质量评价小学化:用评定小学生成绩的标准来评判幼儿的学习成绩,根据幼儿认字和算题多少的标准来衡量幼儿学习成绩的好坏,认为幼儿认字和算题多就是好孩子,并用幼儿认字和算题的多少来评判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和幼儿园的优劣。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形成的原因

幼儿教育是以优生学、儿童保健学、儿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等科学理论为依据,对学前儿童实行的养育与教育,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避免“小学化”,防止应试教育的渗透。事实上,除了我国幼儿教育管理的不够完善外,现行应试教育就是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重要原因。

首先是传统的儿童观。中国传统文化总是以成人为本位的,幼儿在传统文化中受到轻视,他们的生活总是以一种依附于成人、从属于成人、围绕成人运转的方式而存在。幼儿虽有他自身独特的身心特点,但在大部分的家长眼中“成绩好的孩子和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幼儿的特点也好,幼儿的需要也好,家长会将其抛在脑外,而家长自己的需要显得尤为重要:我要孩子做什么,孩子就应该做什么,我的希望就是孩子的希望,我肯定是为了他的将来好。所以从家长的观念出发,当然是知识学得越多越深越好,技能也是越多越精越好。幼儿只好乖乖的听话,即使反抗,也无济于事。

其次是陈旧的教育观。多数人对幼儿教育机构的认识有些偏颇,认为幼儿园就是写字和算题的。觉得左态的蒙学和私学读(《四书五经》)和写字算题,照样培养出了科学家和艺术家,老一套很管用,因此,有的幼儿园依葫芦画瓢,运用陈旧的教育方式,对幼儿进行写和算的训练,把认字和算题的多少作为评价幼儿园好坏的标准。

再次是落后的人才观。落后的人才观仍有很大的市场,比如“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书读好就有出路,衡量一个人成不成才,就看他的学习成绩好不好。因此,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强迫幼儿走独木桥,专事文化学习,忽视幼儿心智成长规律。甚至有的家长把幼儿能认多少字、会算多少题作为评价孩子能否成才的标准。

三、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一)严重危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较弱。长时间强制性地要求其集中注意力,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大脑容易疲劳,反应会变得迟钝。过早、过多地进行规范性学习,特别是书写,还会导致幼儿未发育好的指关节变形,并影响指关节的灵活性和手部小肌肉群的发育。因其注意力、坚持性有限,久坐必然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等不良症状的产生,危害幼儿的身体健康。专家调查发现,30%左右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不喜欢语文或数学,究其原因就是幼儿期本该在丰富多彩的游戏环境中快乐学习成长,却过早地接受了违背幼儿认知规律、超越心理发展水平的“小学化”倾向的教育。

(二)影响幼儿全面长远的发展。在幼儿阶段进行小学化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其他各方面发展的要求被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也被削弱,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幼兒教育小学化在剥夺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的同时也剥夺了幼儿大脑神经元受到丰富刺激的机会,影响了神经元的生长形成,进而阻碍了幼儿大脑发育的发达。要培养完整的儿童,对幼儿的教育必须是多方面的。因为人的大脑完整发育本身需要多方面的刺激,有了多方面的刺激才能使各脑功能区的神经细胞不断地形成复杂的联系。而幼儿园的小学化恰恰是只注重写字、算题这些单项内容的训练,剥夺了幼儿接受更多也是幼儿更需要的刺激的机会,不利于其长远发展,也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束缚幼儿个性、社会性的形成与发展。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和社会品质初步形成的时期。在一个良好环境中,幼儿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学习与人交往的技能,了解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发展自己控制行为的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社会品质。然而,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背景下,幼儿确实是分清了现实与想象,知道了保护自己,知道了要听父母、老师的话。他们利用最快的时间在老师的讲解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但是却失去了自己探索的机会、失去了尝试、体验的快乐,所以也失去了原有的梦想、天真、快乐、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不会交流是因为他们不用交流,所有的一切都有老师代劳:吵架时老师评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老师会替他们分辨;跌倒了不需要去思考怎么会跌倒,因为有家长、老师在后面及时将他们扶起……

四、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反映了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多方面的问题,也反映了幼儿教育所处大环境的不成熟性。因此,对“小学化”现象的治理,切不可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该按照标本兼治的的原则进行综合治理。

(一)帮助家长走出育儿误区,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观。

加强家长的理论学习,社会或幼儿园定期开展家庭教育培训,讲授专业的学前教育思想,解疑答惑,使先进的幼教理念深入家长的思想,促使家长认识幼儿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的内在本质。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懂得顺其自然,发展个性,要遵循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明确幼儿身心和谐健康成长的基本原则;教育家长从幼儿全面发展的角度考察和认识幼儿园办学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加强幼儿园教学研究,构建完善的幼儿教育模式。

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努力践行幼儿教育理念和规章要求。幼儿园领导及教师应认真研读幼儿教育相关政策的指导要求和规定,摸索出一套科学、行之有效的幼教模式。同时,加强家园协作和幼儿园之间的相互交流。形成家庭、幼儿园和全社会相互协调的幼教新路子,不可闭关锁国或闭门造车,必要时,可请专家到幼儿园进行现场指导和点拨。

(三)强化幼儿园指导与管理,促进幼儿教育的规范化。

学前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其发展需要政府的投入和管理,长期以来,政府在这方面的缺位直接导致了幼儿园错误的办学倾向。因此,学前教育管理部门应明确自身责任,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使幼儿教育回归科学健康的发展轨道。首先,根据当地的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出台关于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文件,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作息时间和班额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其次,对违反规定的任何形式的考试予以处罚,保证幼儿在园游戏与活动的时间,坚决禁止幼儿园强迫幼儿参加兴趣班。再次,政府要增加投入,提高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的质量,确保教师素质不断提升,进而使幼儿园杜绝小学化倾向的努力从外部强制行为变为教师有意识的自觉抵制行為,进而促进幼儿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

(四)改革教育评价方法,推进幼儿教育的科学化。

要从政策层面深化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扭转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不良倾向,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使人才培养回归素质教育的本位。

本文项目:此文系湖南省“十二五”规划2014年立项课题《基于去小学化家园合作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编号是XJK014CZXX045)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算题小学化幼儿园
根据“倍数”巧算题
小灵通算题
小灵通做口算题
巧算题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