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中国象棋,学中华文化

2017-06-11梁干云黄润祥陈志妹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文化意蕴中国象棋中华文化

梁干云+黄润祥+陈志妹

【摘 要】象棋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结晶,所具有的意义极其深厚,对周边国家影响甚广,有些国家已经将中国象棋作为日常休闲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象棋在我国影响极为深远,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很少有人将中国象棋与中华文化联系起来,本文主要从象棋的教学过程入手,推动象棋内所包涵的中华文化。

【关键词】中国象棋;中华文化;文化意蕴

中国素有棋国之称,长久以来无时无刻的体现着东方文明的传奇色彩,象棋中蕴含着极为深远的中华文化。本文以象棋为起点,探究象棋中中华文化的意蕴,研究如何使下棋人对其包涵的文化进行学习与了解。

一、基础知识

(一)中国象棋的发展历程

中国象棋(Chinese Chess),是一种双方对弈的棋类游戏,在中国广为流传,有着悠远历史。因象棋所需要的场地以及道具极为简洁,策略性与趣味性并存等优点,逐渐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棋类活动之一,而象棋的起源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远在春秋战国时期,象棋就已经有了相关的记载,象棋的规则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生演变,直到宋代,象棋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棋类游戏。

(二)象棋棋盘的布局

中国象棋在专用的棋盘上进行博弈,棋盘有十条横线与九条纵线所交差分割成九十六的交叉点,象棋分为红黑双方,双方棋子均在所代表阵营的一侧,一方棋子的中心有四个带有对角线的格子,这里是“帅”或“将”的活动区域,这些方格共有九个交叉点,因此被称之为“九宫”,两方阵营的中心,也就是棋盘的中间有一长条形的区域,他将棋盘的两方阵营一分为二,称之为“楚河汉界”[1]。

二、象棋棋子的含义与走法

中国象棋共有三十二枚棋子,红、黑方各有一枚帅(将),各有两枚的有马、相(象)、车、炮、士,各有五枚兵(卒)。

(一)王

象棋中的王,红方称为“帅”黑方称为“将”帅(帥)括弧内为实际棋子上的繁体汉字,与括弧前的简体汉字寓意相同,双方的王只能在“九宫”内移动,不可以越界,走法是可以走相邻的格子,但双方的王不能不隔棋子进行“照面”

(二)车(車)

车在象棋中的拼音读法为ju,声调为一声,它代表着战车,是象棋中为例最大的棋子,车可以横走也可以纵走,他所能控制的点位有十七个,纵九横八。吃子方式与走子相同,例如与敌方棋子在同一条线上,则可以马上吃掉。

(三)马(馬)

馬在象棋中代表着战马的意思,马的走法为日字,当马在棋盘中心时,可以控制的方格有八个,成语中马的八面威风就是代表着这个意思,马如果位于棋盘边侧,所能控制的方格就减少了很多,在下棋时,应尽量将马保持在中心位置。

(四)炮

炮字啊象棋中具有军炮的作用,是象棋中的重要进攻棋子,炮与车的走子方法相同,但吃子方式略显不同,它必须与敌方棋子相隔一个棋子才能吃子,隔的这个棋子(不论敌我)的作用可以说是一个炮架。

(五)相(象)

这枚棋子在红方为“相”在黑方为“象”意思相同,所代表的是丞相的意思,是象棋中主要的防御棋子,相在走法上只能走“田”字,并且不能越过“楚河汉界”。

(六)仕(士)

这枚棋子在红方为“仕”,在黑方为“士”,意思相同,代表着王的护卫,其走法只能在“九宫”内的五个点行走,按斜上方或斜下方行走。

(七)兵(卒)

这枚棋子在红方为“兵”,在黑方为“卒”,涵义相同,是象棋中的基礎进攻棋子,兵在越过楚河汉界前,只能以每次一格的落子方式前进或左右平移。

三、中国象棋包含着的中华文化

(一)象棋的完整性

象棋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其规则与技巧从繁入简,逐渐演化成今天的形式,各个棋子的配合,连环马、担竿炮等下法都体现出了中国人的文化意识。象棋中所包含着的是一个完整的封建王国,帅将就是皇帝,士好比文官、车马炮等于武官、相等于宰相、而兵卒等同于平民,这种划分等级分明,充分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形制,帅将贵为天子,坐守皇宫即可,士相也不用与敌人正面相对,车马炮虽然深入敌后,但也可以能进能退,反观兵卒,冲锋陷阵冲在最前端,却只能进不能退,这种将自己置于死地的选择,充分反映当时封建社会的意识[2]。

(二)中国象棋中中华文化的艺术性

象棋内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艺术精华,象棋棋子的设计,也是在吸收了书法与绘画的技术而演变出来的,棋子排列的对称之美也体现出了其艺术魅力,古代诗词的盛行也在象棋中的阴阳对立面展现出来,象棋不同于五子棋那样简单的搏杀,象棋中所蕴含的智慧,行棋之间所隐含着的博弈策略,是中华文化最有利的体现。

(三)象棋中的社会性

中国象棋的内容老少皆宜,这种特质使得它更容易在社会中普及,被人们所接受,这一原因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那时的人民思想与感情已经较为自由,不同于封建社会制约人们的言论。在诗经中讽刺皇宫贵族的诗句与表达爱情的诗句中可以完美体现出那时活跃与自由的民风,可以说,在没有现代社会的电视机与其他电子产品时,象棋是当时娱乐千家万户的活动。它让人参与其中并亲身体会到象棋的魅力。象棋的本身,也体现出具有中华文化特点的社会模式,象棋中棋子功能的设置,就好比在社会中不同的阶层,不同的职能,有着不同的作用,这就好比微型社会,在下棋的过程中,人们好比在经历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而人们在下象棋的时候,是不被任何现实社会中的规则所束缚的,可以让人尽情的释放自我,所以在当象棋进入社会之后,理所应当的就成为了人们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3]。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象棋中所包涵着的中华文化是极为丰富的,象棋的规则在中国哲学、科学与兵法的基础上加以完善,象棋的设计则与中国的文学,书法等相关联。可以说,中国象棋是代表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随着现代人们对象棋文化的不断探究,象棋将会被更多的人去认识、了解。在下中国象棋的同时,了解传统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添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郭莉萍.象棋运动的文化流变[D].北京体育大学,2014.

[2]陈建昌.象棋中兴路在何方[J].棋艺(象棋版),2015,03:61.

[3]胡记伟.“下中国象棋,学中华文化”教学案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文化意蕴中国象棋中华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马踏连营
马踏连营
言外之意话“红”色
法语俗语、 俚语的特点及文化意蕴
中国象棋博弈程序中边界判断的优化方法研究
为业余棋手诊脉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