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升自身文化修养

2017-06-11杜秀霞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修养提升文化

杜秀霞

【摘 要】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可以涵养正气,可以达到修身、立德、正道的作用。文化从何而来?由人化文;文化是干什么的?以文化人。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一个个体来说,要通过读书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文化修养,这也是与时俱进的政治要求。

【关键词】提升;自身;文化;修养

一、文化的重要性

(一)文化可以提升品德

好的品德,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作风公道正派、敢于和善于主持正义、刚正不阿之气。即做人要有人品,做事要讲风格。人的浩然正气不是天生的,必须用丰富的文化内涵来滋养,靠崇高的理想信念来支撑。一是文以修身。“胸藏文墨如虚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文明程度和思想品格的高低,总是同他的知识和文化素养相联系的。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徜徉在优秀书籍的海洋里,与先贤对话,与智者沟通,受其熏陶、浸润,必然达到增加智慧、增长才干、净化心灵、提升境界的效果。读书学习对一个人自身修养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正如弥尔顿所言,“书籍是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散发出一种令人折服的文化气息和智慧力量。二是文以立德。文化修养体现着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人格魅力和决策水平。加强文化修养,提高文化品位,有利于自我价值塑造,培养良好的品质,凝聚人心,聚合人气。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越多,眼界就越开阔,精神就越充实,思想境界就越高。就为官从政而言。三是文以正道。人之读书学习,能使人不囿于个人见解,不限于个人视角,不计于个人得失,能使人认识自身的责任与良心所在,凡事都讲风格。

(二)文化可以提升自身底蕴

文化底蕴就是一个人的文化涵养、文化含量。它决定着我们对人类精神成就的分享程度,决定着我们对世界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交往的层次和品味。底蕴,是人发自内心的骨气、豪气、才气,是驾驭事物的灵气、大气、勇气底气。这种底气,离不开博学睿智、厚德载物的文化修养。一是文以增识。西汉学者刘向提出:“书尤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是智慧与才干的来源,通过读书学习实践,可以明了世界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尤其身处当今知识大爆炸、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年代,不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如果只满足于迎来送往的应酬、满足于跑跑颠颠当“传声筒”、满足于用老一套对付新情况,自身素质提不高,修养跟不上,即使你的经验再丰富,也难以在纷繁复杂的现实情况下“以不变应万变”。二是文以明理。刘少奇同志说过:“没有理论的人容易被‘俘虏。”其实,“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我们应把党的创新理论当作“粮食”“武器”和“方向盘”,注重从中汲取政治营养、丰富政治智慧、增长政治勇气。三是文以自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对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全党全民族的文化自觉明显提高,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进一步形成。

二、提升文化素养的方法

(一)正确处理好工作、学习、生活的关系,建立工作学习化、学习生活化的新鲜处世方式。学习人文知识,加强人文阅读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作为教师,必须多读书,除了阅读本学科的书,还应该广泛阅读各类能提升教育理论素养的书,如《江蘇教育》《给教师的建议》《和教师的谈话》等,在多方吸收的过程中,能不断的更新自己的观念,开拓视野。不能因为工作繁重而托辞没有学习时间,更不能因为生活的单调而误认为学习无用。我们要知道只有学习才能把自己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也只有学习才能使自己走出单调、低级、无味的生活。因为学习使人对待事物有了新认识、新观念,学习使人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新手段、新方法,学习使人走出了既得利益的小天地,走向了豁达和谐的大世界。要具备起码的学习能力,它包括广泛涉猎的能力、知识的储备内化与重构的能力、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等。学习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读书,广泛地读书、挤时间读书。古人云:“不闻大论则志不鸿,不听至言则心不固”。

(二)培养人文品格,树立高尚品格,如何发展自身的人文品格?首先,要重视自身的德行修养。其次,要自觉养成独立人格。就要做到意志坚强,不畏权贵,心平气和,不卑不亢,有神圣的使命感,发自内心的热爱别人。

(三)培养自身的人文精神。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说过:“教育家的特征在于爱人,谁若活着而不爱别人,他就根本不配做教育家”。教师对学生要有着人文关怀的精神,以对学生的爱心为出发点,尊重学生个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关心学生,不歧视、挖苦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注重对学生潜能的挖掘,激发其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只有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才会让我们的教育充满生机,教育才有灵性。

(四)塑造阳光心态。积极健康的心态,是共产党人立德、立行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心态是精神状态的基本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精神状态的张力和方向。平和的、良好的心态不仅蕴含了一个人的修养、追求和境界,更蕴含了一个人的理想信念、人生态度和奉献精神。

文化看似柔弱,实则坚强。当历史的尘埃落定,许多喧嚣一时的东西都会烟消云散,唯有优秀的文化,会长留世间。它给人们以思想的启迪、心灵的温暖,让人们以感恩心情怀念逝去的岁月,同时,勉励人们在报效国家、造福社会的过程中去创造自己有意义的人生。

猜你喜欢

修养提升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