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乐合奏中指挥对吹管乐组音准的培养

2017-06-11孙晓飞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指挥演奏技法

【摘 要】本文从民乐合奏中指挥对吹管乐组的音准、音色、演奏法、技巧、音乐表达等方面提出演奏者应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方案,使得演奏者在技术和音乐表达力上能够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指挥;中国民族;吹管乐器;演奏技法

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关于吹管乐器的演奏技法也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都会形成独特的吹管乐器演奏技法,但是气息、口技以及指法的运用是最为基本的。对我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进行分析,通过技术交流,能够促进我国民族吹管乐器的进一步发展,并且为演奏技法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用气技法以及其演奏特点

(一)气滑音

气滑音在细节上又分为上滑音和下滑音两种,它的发音技巧在于气息的逐渐加强和逐渐减弱。由于一个人的肺活量有限,所以这种气息的作用时间自然也不会很长,一般情况下超过了二度就比较困难了。

(二)气颤音

气颤音的发音原理是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腹肌不断地在扩张与收缩之间转换,通过这种方式产生气流的波动,这样演奏者吹出来的就会是颤音。这种技法经常应用于抒情歌曲的演奏,特别是长音,至于那种欢快的旋律演奏就合适了。

(三)循环换气

相对于气滑音和气颤音,循环换气要复杂一些,因为循环换气能够保证在演奏的过程中不换气,从而保持长时间完整的演奏,尤其是对于长音的乐段而言,更需要循环换气,其他两种方式无法完成连续完整的长音演奏。循环换气主要是在吸气的时候将两腮鼓起来,以能够尽可能多的储存气,然后在吹奏的过程中,口腔内的气会逐渐消耗,而在气快要耗尽时两腮随之收缩,以补充气来继续发音,与此同时通过鼻孔再次吸气,如此就能够保证演奏的过程中气息不断的得到补充,完成长音的连续演奏,这是气滑音和气颤音完全无法完成的。但是这种用气技法会破坏演奏者的形象,所以经过长期的研究,可以不用鼓鳃也能够完成循环换气,区别在于吸气的时候不用鼓腮,只是在所吸的气消耗殆尽之前,利用的是喉结上提压缩口腔所剩余的气体,这样可以起到与鼓腮循环换气相同的效果。气颤音是较为通用并且常见的技巧,相比而言,在笙类中运用较少。然而对于唢呐类以及笛类,气颤音的运用却十分灵活。气滑音在笙类乐器上一般不用,因为她只能影响声音的音量,而不能影响音高,可应用在笛类和唢呐类乐器上。至于循环换气法,则主要用于唢呐类和笛类,一般用于柔美弱奏的乐段上。另外,用气技巧还包括气拱音、气顶音以及气冲音,主要在笛类中运用,笙类是不可能用到的。

二、指挥对吹管乐组音准的作用

如果乐队演奏员要求有较高的修养和技能,那么对乐队的领导者——指挥,作为再生产艺术的表现者,毋庸置疑更需要具有深厚的音乐理论知识,这些知识是全面广泛的。指挥者不仅需要精通一门乐器,加强乐器知识、曲式结构、调式调性、和声织体、复调、配器等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分析,还要精通音乐作品,把对音乐作品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作曲家的个人创作思想与创作风格的理解贯穿于整个音乐作品中。指挥者要深刻感受作品的旋律与和声特点,节奏和结构设计的内在动力编制,探索每个作品本身固有的规律性来展

示艺术作品,给作品在速度、风格和表演技巧上赋予个人魅力,更好地诠释音乐作品。指挥者的实践是以手工操作的训练为前提的,借助于这个训练才能开始真正操纵乐队的演奏,同时指挥者在构思中一定要完美地聆听艺术作品,将听到的声音中新鲜的色彩,运用指挥特有的语言,将自己对乐曲特有的情感,传递到整个乐团和每一个演奏员中,更好地引领他们进入音乐创作的最佳境界。

三、指挥娴熟的手势指挥技法的运用

手势技法是指挥者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好的手势指挥技法能加强指挥者与乐队间的合作,便于将指挥者对音乐作品的感知传递给每位演奏员。因此,指挥者在动作的把握上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准确。指挥者的动作能准确表达音乐作品的节奏形式、音乐情感等。

二是简洁。指挥者的动作应做到简单大方,主要是表现音乐作品的需求,动作务求简洁。三是美观。指挥者在表现音乐作品需求的同时,动作要做到收放自如、优美高雅。连贯的指挥外部姿态。指挥者理想的外部姿态是专门限制在右臂的动作上的,他是通过身体其余部分的安静而被着重突出的。面部不需要的夸张表情,但却需要眼神的充分自由,通过眼睛起到监督、辅助、指示作用,保持着和乐队各个演奏员的关系。头部要随着眼神转向乐队各个不同的演奏者,身体也就要轻微、自然地屈从于这种姿势。脚上保持一种自然的、无拘束的姿势。指挥者在演示一首乐曲时,要充分运用合适的动作类型,以最大的力量发挥每一个演奏者的优势。对每种乐器的沿革、构造及发音原理、音域、记谱法、演奏技巧、不同声区的音色变化、乐器的特长及其局限性、与其他乐器组合后的效果、在乐队中常见的运用方法等加以阐述。一个优秀的指挥者必须加强对乐器法知识的学习,掌握各类乐器的发音和声区、演奏技巧等特征,这样才能更好地演绎音乐作品。指挥者对乐曲的理解、处理、艺术把控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首乐曲的穿透力、感染力和表现力的高低。指挥者应引导演奏员体验不同形态的乐曲,演绎不同体裁的乐曲,表现不同情绪的乐曲,使听众的心灵得到净化,音乐素养得到提高,音乐知识得到普及。

总之,把“指挥”不仅仅看做是乐队中的一个担任着与其他演奏者具有完全不同职能的一个特殊角色,而是把它看做是音樂合奏中一种行为方式,并从这一行为方式中去发掘其在乐队合奏中可能发挥的对音乐表演直接产生影响的各种艺术性的功能。

作者简介:孙晓飞(1978-),男,籍贯辽宁本溪,硕士研究生,黑河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熊学峰.民族吹管乐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音乐大观,2014(12).

[2]张栋.浅谈民族管弦乐团指挥应具备的音乐素养[J].音乐天地,2014(9):44-45.

[3]王子男.指挥的作用与乐团演奏效果的浅析[J].音乐时空,2015(18):119-119.

猜你喜欢

指挥演奏技法
大型交响乐团表演中指挥的作用分析
"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