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交流平台,走进学生的心灵

2017-06-11张新荣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驿站温暖心灵

张新荣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目前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新生缺乏健康心理方面的知识,不会自我心理调适,另一方面是教师、班主任重视抓学习,忽视心理引导,有的教师甚至将心理问题上升至品德高度,致使教育的收获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德育教育过程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礼记》云:“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说的是教育学生必先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为此,我们建立了“心灵驿站”交流本。

学期初,学校充分发挥全员育人导师制的作用,给每一个学生建立“心灵驿站——交流本”。通过交流本走进学生的心灵。那我们教育者就应该做到:用我们的心灵走进孩子的心灵,和他们一起哭,一起笑;用我们的心灵去接纳孩子的心灵,接纳他们的错误,接纳他们的幼稚;用我们的心灵去倾听孩子的心灵,倾听他们的痛苦,倾听他们的快乐;用我们的心灵去理解他们的心灵,理解他们的渴求,理解他们的“无理”;用我们的心灵去温暖他们的心灵,温暖他们的小手,温暖他们受伤的心灵;用我们的心灵去引领他们的心灵,引领他们健康的生活,快乐的成长;用我们的心灵去启迪孩子的心灵,启迪他们生活的智慧,学习的进步。

实现与学生心灵的交流,那首先应该对每一个孩子有充分的认识。首先,按照全员育人导师制的要求,把学生承包给每一位教师。让老师们从学生的家庭、学习、性格、爱好等各个方面,全面了解学生。让老师感受到,每位学生的成功都离不开老师的关心和呵护。

实现与孩子的心灵交流,应积极关注每一个孩子。我们要有积极的人性观,要对每一个孩子放弃贴标签的做法,而应该建立期望效应。因为每个孩子都有潜能,都有向优性,我们应该关注孩子具体的表现,对孩子的表扬要做到具体,还要及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永远充满自信,永远快乐!

实现与学生的心灵交流,還应该给学生以尊重和温暖,对学生有爱心。当我们对孩子有了这样的认识,对孩子的要求就会更合理,更人性化了。通过交流本,让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随时将自己出现的心理问题向自己的导师倾诉,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跟踪式服务,以便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分散进行心理咨询的同时,还定期举办了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引导青少年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增强自我心理保健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你记住,教育——首先要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当我们把与每一个学生的相处当成是人生的一次相遇,让爱洒满这次师生的旅程,从与孩子的心灵交流起程,行程中关爱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就一定能到达人生的目的地。而我们的学生也会珍藏这次相遇,因为,在心灵的驿站,学生每一次与老师心灵的相遇,都会使他们越走越好。

猜你喜欢

驿站温暖心灵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温暖冬夜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温温暖暖
爱·温暖
唤醒心灵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