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6-11王珍玲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改革初中语文

【摘 要】本文拟从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出发,分析当前的初中课堂的现状,并指出需要从具体策略和教学理念的革新入手,从事实出发,探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新课标

语文课程作为初中教学的核心课程,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还承担着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任务。因此如何切实提升初中语文教学应道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此之前,我们需要考察教学问题,笔者将根据自身实践经验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并与同仁分享。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吕叔湘曾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低,问题很多,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解决,可以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截止今天,这个问题也一直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难题,它不是一时的现象,也不是某个范围的现象。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第一,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不够深厚;教师应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时代的变化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修养,但是放眼如今的语文教学,发现很多教师放弃了作为传承祖国文化使者的责任,他们不读专业书,不写教学心得,只有在评职称时才在知识里面寻章摘句,造成了语文课堂不再生动。第二,课堂时间严重浪费;教师总是抱怨课堂时间不够,为了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教师也总是费尽心思,然而实际课堂教学中,时间总是在不经意的流失掉,语文教师也明明意识到时间的浪费却无力改变,多数情况都是因为教师安排了一些无谓的讨论。第三,教学方法不合理;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由一篇篇独立的文章组成,语文课堂要百花齐放,然而当下的语文课堂是枯燥、单一,缺少对学生情感的熏陶。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是以学生的成绩为目标,在教学中不注重语言的表达,甚至部分教师不能配合肢体语言进行讲解,而是单纯的讲解语文知识,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把语文课当成文学欣赏课,忽视了语文课程的基础性。语文教学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并没有真正地提高。

教学效果考察的重点是学生,它取决于学生是否获得有益的知识技能和情感。多年来,很多语文教学工作者都致力于教学改革,但是语文教学效果仍然不明显。具有表现如下:第一,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语文是基础性较强的科目,知识点多,容量大,如果教师没有很好的处理这些问题,学生就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第二:教育结构不理想;现阶段,很多高校也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但是教学效果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也就从侧面反映初中语文教学存在问题。

二、从语文课程目標出发,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首先,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和开发新的语文课程资源,从语文课程目标出发,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突破教科书里的同定知识内容,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信息含量。但是丰富信息含量的同时必须要做好取舍工作,内容必须要紧紧嗣绕初中语文学习目标来选择。其次,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必须要从课程目标出发,绝对不能是语文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而是要求教师根据自己对语文教材的把握和有关语文教学信息的理解来选择,但是语文老师又必须做到不能代替语文课程或篡改语文课程内容,不能迷失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向。最后,语文教学其实就是在充分利用好教科书上的内容以及课堂上教师事先创设的语言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师生之间、读者和编者之间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不能死板的设计教学过程,必须要有主动探索的意识,要学会使用和创新最有效的语文教学过程,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潜心钻研文本的能力,通过高效的语文教学让学生都能读懂别人的文章的思想内涵,然后从别人的文章内容里吸收精华来指导自己写好文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中,要突出师生互动,注重学生参与意识、探索精神、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条件、创设氛围。为此,教师要把自己视作“导演”,由原先的演绎知识的“演员”转变为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导演”,要对知识的重、难点和来龙去脉吃深吃透,并要摸清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其思想的差异性,恰到好处地兼顾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接受能力。让课堂的每个“演员”开动脑筋,主动去演。并且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去感悟,去思考,去钻研,去实践,探索知识的奥秘。对于学生的见解和看法,不要马上给予肯定或否定,以免挫伤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影响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的情绪。教师也不要在学生答案不着边际时急于出面代理,而是适当的鼓励、启发、引导,让学生品尝找出正确答案的愉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语文创新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就要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当作认识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或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把抽象的概念和深奥的原理,变为生动活泼的事实或现象;从组织教学的形式在选择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使教师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的境地,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往往都靠有关事物的启示.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达到认识上新的飞跃。而知识转化为创造性思维能力,常需要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运用。求异思维是最重要的一种思维形式。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巨大的仓雌力。语文教学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问,给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善于从多角度看问题,养成求异创新的思维习惯,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敢于探索、创新,善于思考的新人。

作者简介:王珍玲(1980-),女(汉族),湖南省衡阳市,湖南省衡南县廖田初级中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中学语文教师,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夏娟茹.浅析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2008(5):56-56.

[2]陈青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贵州教育,2005(12):19-19.

猜你喜欢

新课标教学改革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