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与社会拓展性课程教学措施分析

2017-06-11王志飞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现阶段教材内容教学策略

王志飞

【摘 要】综合性课程历史与社会因为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是会受到来源于课时的限制,所以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的数量是比较少的,但是知识涵盖范围却是比较广泛的,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及到的“广而不深”。所以拓展性课程在历史与社会学科中占据的地位是较为重要的,笔者依据实际工作经验及相关文献资料的记载,对历史与社会学科拓展性课程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应当注意到的问题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历史与社会学科拓展性课程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当使用到的措施展开分析,希望可以在今后相关的工作人员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起到一定程度的借鉴性作用,最终在我国历史与社会拓展性课程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课程拓展;教材内容;教学策略;现阶段;问题

前 言

教材知识其实是显性的,课程拓展其实也就是对知识的适度延展,而在拓展性课程中延展的知识正好就是显性背后的隐性知识。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之下,学生在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在进过潜移默化止呕,对某一种类型的事物抑或是社会现象形成的认识,使得以往的知識含义和具体构成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此基础之上自然也就会产生新的知识。“课程应当构建在之中和价值的基础之上,与此同时它也是应当以技能为基础构建起来的。”随着高考领域中施行的改革工作深化程度提升,教师开展教学相关工作的过程中使用到的措施以及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使用到的方法其实也是发生了改变的。所以说,教师是应当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分析总结,争取可以找寻到一种有效性比较强的教学措施。

一、教材中涉及到的抽象知识向着生活化的方向转变

教材是呈现学习到的知识内容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一种重要工具。历史和社会教材涉及到的内容一般情况之下来说都是地理知识。地理学科分析的主要是地理因素,学科术语的抽象性是比较强的,比方说河流和水文、气候与气温以及自然条件与自然环境等名词想要准确的分辨出来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需要花费的精力自然也就比较多,那么教师在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就要将困难的知识转化为简单的知识,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知识。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学生思维模式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

学生在阅读,对四川盆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形成一定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四川盆地展现出来的自然优势形成大致的了解。不管是气候、水文还是土壤其实都是具有一定独特的优势。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和讨论活动之后,教师将四川盆地的生态示意图一一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并加以分析,详细的分析各种类型的事物之间呈现出来的相互干洗。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出来的相互关系是较为密切的,并且也是相互制约的。当人们在对优越的自然条件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妥善的处理好的基础上,就可以逐渐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之上。

教师以此为基础自然也就可以得出结论性内容了:我国范围之内著名的“粮仓”就是成都平原,它曾今更是得到过“天府之国”这样一个称呼的。当教学重心逐渐转移到成都平原之上的时候,教师就应当仅仅的抓住这个机遇将时间拓展,从历史的层面上行分析古今评选“天府”的过程中使用到的评判标准有何不同。

认知心理学派曾经提及到过,新知识是在课本知识和外部世界中的各个相关因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得到的知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在对教师供应的地形图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将四川盆地、伊利谷地以及太湖平原展开比较分析,从这些区域中的降水量、季风以及工业等因素的层面之上展开综合性分析工作之后,由点到面、由纵向到横向,得出的结果是评选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不单单看重自然条件,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建设工作其实也是得到了充分的重视。由此可以见得。这次评选工作其实也是以此生态系统中的选美工作,宗旨就是倡导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倡导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和谐相处,以便于可以使得人类得到可持续发展,推行健康的生活模式。随着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发生变化,以及人们对事物形成认知的过程中占据的高度发生变化,以往的客观自然条件已经不再是现代人评判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使用到的固定标准了,客观性评价机制也是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因此“用教材教”这一个理念其实也就是倡导教师在对教材内容形成大致的了解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实际情况针对教学模式展开优化调整,在此基础之上实现有效教学。

二、地理插图向着历史化的方向转变

教材中涉及到的地理插图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第二语言,与此同时也是教材的有机构成成分。插图在教材中起到辅助性作用,使用图像不是使用文字,可以使得教材的艺术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并激发学生思维的发展。杜威曾经提及到过:“儿童和课程单单是构成一个单一流程的两极而已。就好像是两个点构成一条直线一样,儿童秉承着的观点以及构成各种类型的科目的真理,也就构成了教学”。就好像是教材中使用到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插图一样,其实也就是在向学生们强调盆地排涝在农田灌溉领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为了可以使得地图的辅助作用以及指导性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是可以在对历史真实情况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上解释图像的,将地理知识学习过程转化为历史知识学些过程,使得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知识拓展,并获得一定美感体验。

参考文献:

[1]李云吾.历史与社会课程拓展的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6,(25):58-61.

[2]孙慧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历史内容”的教学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5,(12):44-45.

[3]章建旺.初探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1,(34):181-183.

[4]毛於友.历史与社会学科实施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探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1):10-12.

[5]杜厚权.试论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策略的调整[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46-52.

猜你喜欢

现阶段教材内容教学策略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