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17-06-11李晓艳
李晓艳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可以全面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拓宽学生语文视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鉴于此,文章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开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一、前言
在以往的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大多是逐字逐句地进行讲解,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也影响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在新课改环境下,为了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文章,逐步体会阅读的乐趣,实现阅读教育的个性化。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不足
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存在一些不足。学生很难按照自身的习惯、爱好来开展阅读,阅读兴趣很低,难以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引起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两种。
(一)主观因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难以把控好力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本身是一个智力开发的过程,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加上认知能力有限,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阅读内容很难理解,出于各种因素,学生不敢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极大地影响了阅读教学质量。
(二)客观因素。在新环境下,语文教学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教师无法一直“盯着”学生学习,学生更加倾向于自主学习,而小学生的自控力比较差,自主学习效果较差,从而影响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三、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一)教师定位自身角色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作为阅读活动的主体,并将其落实到实处,引导学生阅读。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是学生和书本之间的桥梁,教师不仅需要阅读文本,还需要很好地發挥学生的自主性,关注学生同文本之间的交流程度,这样便于学生同教师、学生同书本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促使教师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并让学生同书本之间进行很好的交流,使得三者之间建立直接的关系,促使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很好地实现双向互动,使得学生有机会很好地展现自身的个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为学生之间的感悟和认知提供“思维碰撞”的机会。上述的这种互动为一种理想的教学状态,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价值,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很好地同教师交流沟通,最终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发挥。针对该种现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定位,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构建和谐和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能让学生在放松的课堂环境中学习,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除此之外,还能发掘学生创造潜能,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和认知能力等,同时使得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充分展现。
(二)创设良好“问题空间”
从固定模式中解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开放和自由是开展个性化阅读的主要任务。所谓解放学生的思维就是摆脱传统的“标准答案”式教学模式,只有摆脱传统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指引学生解放思想,大胆地想象并自由地发挥个性。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时候,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诵读方法和感悟等,严格遵循一定的语文学习规律,换句话来说就是将感知作为基础,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以展现个性为创造性阅读的特性,将具象、感性和顿悟思维作为主体,有效地感受本文意义、人生情感和生活经验等。
例如教师在讲解《秋天到》时,在课文中,通过三个小节,按照时间的顺序将秋天的特点展现出来,第一小节描述了刚进入秋天,万物没有太大变化,但是通过仔细阅读可以从“天转凉,风变爽”来感受秋天的到来;第二小节则是将秋天这一收获季节的特色描述出来;第三小节展示了深秋的美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秋天的图片,并让学生对比秋天和夏天、冬天的区别,然后向学生提问“课文中三个小节描述的秋天景色各有什么不同?分别描述了什么?”利用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学生根据问题进行阅读一方面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另一方面还能感受到课文的优美,鱼虾对瓜果,枫叶对菊花,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三)多次阅读,加深理解
教师先应给学生进行范读,便于学生在试读和交流中理顺文章。对于文章中的重点词句、中心句和长句等知识,教师要给予学生相应的引导。尤其是在阅读的速度及节奏上,教师范读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生在这一阶段善于模仿。此外,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范读,在采用该种方法阅读时应选择准确性和引导性强的范读材料。学生应该学会自读。所谓的自读就是学生在不看拼音的情况下,对文本进行正确的朗读,同时能正确地把握速度及节奏。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教师应将指名读、默读和齐读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摒弃,提倡个性化阅读方法。所谓的个性化阅读方法就是学生可以选择自身喜欢的阅读方法对文本进行阅读,不管是朗读还是默读,只要能很好地熟读文本就可以。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指引学生在阅读文本后汇报反馈,反馈内容主要为学生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及相应收获等。教师之所以要学生自评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主要是为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在相互探讨中了解彼此的学习方法。要学生探讨自身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为学生进行疏通,便于学生在阅读顺畅的基础上达到准确朗读的目的,为日后的阅读理解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祖国在我心间》这篇课文,主要是讲解小朋友在地球仪上准确找到祖国、首都、家乡的位置,展现了儿童对祖国、家乡的热爱。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进行示范性阅读,并利用课文中的精妙插图,将诗歌内容和画面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逐步体味课文的内涵;最后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分享自身的阅读感受,或者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阅读,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意境。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并没有很高的阅读要求,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定位自身角色,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空间”,引导学生多次阅读,加深理解,并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全面促进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岳金蕾.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 2016(42):29.
[2]陈凤菊.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16(03):60.
[3]刘树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 2016(6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