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性教学应用

2017-06-11任颖丽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作用应用

任颖丽

【摘 要】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是中学历史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记住历史上的朝代与制度,而是了解制度文明的成果,理解古人的智慧。本文分析了研究性教学的作用及其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性教学;作用;应用

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历史教学应该将重点放置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教学上,关于这一内容,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知识,制度史教学的真正的价值不是记住历史上一个又一个制度的朝代和名称,制度史学习的目的应该是了解制度文明的成果,理解制度继承与创新中人的智慧, 将研究性教学应用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教学中可以有效优化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

一、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地位

在研究性教学中,应该时刻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根据教学实践的要求,统筹安排授课。

(一)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虽然中学阶段的学生,在知识构建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能力,可以帮助教师来完善课程内容,但是局限于他们的时间、精力,还无法参与课程的主导建设工作。“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在教学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基本需求,以此来重构课程体系。

考虑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内容,可以围绕中央与地方制度,设置几个专题供学生来探讨,如皇帝制度、中央行政机构、中央决策机构、地方行政机构、翰林院制度、“明清政治制度”、监察机构、选官制度等等。

以“明清政治制度”为例,这一专题的教学重点是科举制度与翰林院庶吉士制度,分析这两项制度产生的影响。这种专题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考虑到每一个内容的特点,再根据教材大纲的要求来构建课程体系,既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发挥出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二)重视课堂讲授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中开展,传统教学课堂主要以教师的教学为主,很少关注学生的探究,影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研究性学习则于此不同,更加关注学生的创新和探索,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探究和思考时间,将授课时间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45分钟的课堂时间内,用35分钟的时间来授课,留出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在授课时,先围绕各个专题讲清楚基本的线索,再介绍学习的动态变化,探讨专题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教师的作用是辅助学生进行思考,而不能替代学生。在授课时,需要根据专题内容來提出各类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例如,在开展了关于“中央行政机构”的研究性课题之后,引导学生来总结各个朝代中央行政机构的特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清晰的发现,秦汉时期与隋唐时期中央行政机构的差别,在秦汉时期,中央行政机构服务的对象是皇室,在隋唐后,则主要为全国政务来提供服务。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可以锻炼他们的创新精神、探究精神,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十分有益。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是核心,然而这种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沦为知识的接收容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研究性课堂上,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化为学习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辅助者,那么,怎样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如下的措施:

研究性学习需要创设出一种轻松、平等的教学氛围,摒弃传统“唯师是从”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可以打单与教师来交流。为此,在确定研究性专题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等,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进来,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

为此,在课前,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来查找相关的资料,了解各个主题涉及的相关知识,这样在授课时,才能够突出主题,控制好课堂讲解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探究和讨论,如此,必然可以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广度与学习深度,也得以扩展。在课堂教学上,要启发学生主动提问,如在讲解到关于“皇帝制度”的知识时,有学生提出了“为什么明代太子监国从来没有发生过太子侵犯皇权的问题,康熙皇帝从来没有赋予太子监国的权利,但是他为什么认为太子侵犯皇权呢?”在提出这一问题后,引导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可以从康熙为人角度、君主专制角度进行讨论,这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也扩展了学生的学习思路。

对于在课堂上一时得不到结论的问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来分析、解决,通过一系列的引导与启发,学生渐渐会养成主动探究的意识,这就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结语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涉及大量的难点、重点知识,我们将研究性教学模式应用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构建出了科学的教学体系,有效把控了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金波,葛宜元,韩庆林,陈超,李亚芹,史立秋,地方高校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黄丙申.经济师.2017(02)

[2]段小兵,戴晴霞.法学专业研究性教学刍议[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6)

[3]张锷.研究性教学浅析[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4)

[4]任丽婵.研究性教学改革的认识误区及消解[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01)

猜你喜欢

研究性教学作用应用
水质工程学课程群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
研究性教学理念下的普通心理学教学改革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