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简析

2017-06-11张卫利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现阶段品德与社会创新思维

张卫利

【摘 要】近些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速度较为稳定,与此同时我国教育领域中的改革工作深化程度不断的提升,因此也在教育事业领域当中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品德与社会课程隶属于小学教育阶段必修课程包含的范围之内,之所以开设这一门课程,就是为了能够使得学生的民族精神水平、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本身的内容较为乏味,处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的年龄也比较小,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自制力水平也较为低下,所以想要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所以教师在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当找寻到有效性更强的教学措施,并且在课堂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当予以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措施充分的重视。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培养;创新思维;措施;现阶段

前言:现阶段我国教育领域中的改革工作深化程度不断的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领域中的改革工作也得到了深化发展。崭新的教育大纲中对教育人员提出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师应当依据崭新的教学大纲中提出的要求开展课堂教学相关工作,在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将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放置在一个较为重要的地位之上,力争可以使得接受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的学生的创新能力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一、构建起来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品社课堂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当怎样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以此为基础来使得课堂教学相关工作的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根本之处就是教师应当对每一堂课程中的内容形成全面且明确的了解,在各种类型的教学措施中找寻到和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认知规律之间适应性比较强的一种,在课堂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构建出来有效性比较强的情境,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做到带着疑问学习,以此为基础来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出来。比方说针对“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这一门课程的时候,什么才是创新呢?教师应当在对“高斯算数”等措施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引出后续的问题;怎样才可以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来,再在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比较多的事物进行相互联系的情况之下,比方说学生在日常生活相关活动进行的过程中经常使用到的手机和汽车等等,再提出第三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创新,这样层层深化,不断的对学生进行激发,使得学生逐渐的认识到创新的过程中是怎样他的。并在提出各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总结出来:只有在日常生活相关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予以创新充分的重视,才可以在日后的工作当中做出发明创造,从而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构建民主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可以从直接的层面上对学生的学习情绪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构建出来民主、生动的学习环境就显得较为重要。在品社课程课堂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到的一个问题是时刻使得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当中,不應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压抑感,与此同时不应当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将简单的“对错”当成是评判标准,需要倡导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见解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比方说在六年级下册当中“学会怎样和谐相处”这样一门课程中,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可以在和其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怎样和谐相处,在此基础之上才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乐趣,自此基础之上向学生介绍怎样才可以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实现和谐相处这样一个目的。在这一节课的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可以给出一定的情境(课文当中的男主人公总是会要求自己的同伴玩自己比较喜欢的游戏,但是却没有顾及到别人喜欢不喜欢这个游戏;女主人公在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相关活动的过程中,总是会依据自己意愿去插话,不管其他人在这种情况之下会产生怎样的感受),但是却不给出结论(假如说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人的话,你愿意和他进行交往么,自己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仅仅将问题展示出来供自己的学生思考,启示也就是为了能够使得学生不去看后面一页中的内容),之所以施行上文中提及到的这种教学措施,是为了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学习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独到的见解。

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将自己给出这些意见的理由陈述出来。在经过了较为激烈的辩论活动之后,学生也就可以较为深刻的意识到假如说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予以他人充分的尊重的话,那么是会对自身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就达成。施行上文中提及到的这种教学措施的情况之下,不单单可以使得课题氛围变得较为活跃,也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也就可以在民主和无权威学习环境构建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

在对多媒体教学手段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展开创新思维培养工作,多媒体教学措施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展现出来了操作简单以及图文并茂等特征,它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数量众多的感官材料,这种优点是以往的教学措施没有办法赶超,与此同时也可以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师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到的问题是予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工作充分的重视,这是我国教育领域中改革工作深化程度提升的背景之下提出的崭新要求,也是当代学生应当满足的一个要求。科学合理的应用情境教学模式,并且也是应当在课堂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展开丰富化的实践活动,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些措施都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当使用到的有效性比较强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淼.中美篮球文化差异性分析探究[J].科技展望,2017,(14):220.

[2]田丽华,孙颖馨,由扬.基于慕课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建设[J].价值工程,2017,(14):254-255.

[3]郑国桂,郑国凤.高职英语教学与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J].海外英语,2017,(08):47-48.

[4]李光提,尹克荣,李玉道,束钰,张广玲.拓宽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1-4.

[5]刘洋.“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04):166-167.

猜你喜欢

现阶段品德与社会创新思维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