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品德课创新教育实践浅谈

2017-06-11王庆强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教育观念新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王庆强

【摘 要】当前,我国正在组织开展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这场改革中,教师将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能否掌握新课程的现代教育理念,能否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直接关系到这场改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要加强学习,大胆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育观念;教学方法

一、更新教学观念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长期以来,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定位就是应试教育。这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也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为之服务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必然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并教育自己的接班人树立相应的政治观、价值观。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纪律素质、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这个目标决不是应试教育所能达到的。如果政治课的价值定位就锁定应试教育这个轨道上,那就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无法体现它的存在价值。中学政治课所教的心理知识、法律常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观、价值观、伦理观等都是中学生必备的基本思想素质。实践证明,一旦把政治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政治课堂就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作为新时期的政治教师,要把培养新世纪接班人,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要立足素质教育,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在价值观念上,要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二)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传统的教师观将教师视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在这种观念影响下,不少人认为,教师的天责就在于传授知识,教师就是知识的权威。因此,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上课时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主宰课堂,学生很少有发言、参与、表现的机会,师生之间没有建立起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新课程标准贯彻“生本观念”,对传统的“师本位”教育观进行修正,这就要求我们要变过去“以师为本”为“以生为本”,确立一种崭新的教师观念。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重点由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教学要着眼于全体学生,做到面向全体,为了全体,造就全体,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创造能力和生存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由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平等参与学生学习的研究者,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教师不再居高临下,不再主宰课堂。教师甚至可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出时间、让出空间、让出教师专利,转变学习空间,使学生“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使学生主动去学习,教师只是在学生思维的间歇处、迷惘处,给予及时的点拨,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树立新型的学生观

教师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拥有无穷的创造能力,他们有着自身的力量和潜能,需要去建构知识、寻求意义。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教师的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劳动,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独立的个性、有不同的潜力和不同的兴趣爱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个性,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理解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为每个学生创造参与课堂、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发展学生的智慧,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改善教学方法

(一)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走下讲台,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互相交流、共同讨论、各抒己见,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平等参与,真诚合作,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样,教师功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再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所以,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老师要放开手脚、大胆创新,改变过去那种居高临下向学生“传话”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让位于学生,努力实现在课程生态环境下的与学生的“对话”,让课堂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中创造出新的智慧来。

(二)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改革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是新课程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问题,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各国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學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三)转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创建社会课堂

21世纪不仅要求人们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且更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善于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的人才,从而养成自觉动手、勇于实践的自觉习惯。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而传统的教学方式认为,学生只有在班级里,面对黑板,在教师的讲解下,才能获得知识,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学校才是学习的场所。这样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教师要多动脑筋,设置一些开放性的实践型课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由课堂到社会,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政治,感悟政治。

总之,课改是中学政治课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才能使政治课教学适应社会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和发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教育能力、思想观念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我们来说既是严峻的考验,也是发展、进步的机遇。我们要尽快更新观念,抓住机遇,敢于应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时赶上改革的步伐,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猜你喜欢

教育观念新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