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声的言语——多模态话语媒介下的《流浪者之歌》

2017-06-11沙梦琳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创作背景艺术特征舞剧

沙梦琳

摘 要:舞剧《流浪者之歌》的出现具有很深的寓意,本文從身体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舞剧《流浪者之歌》,并简单分析了《流浪者之歌》中的多模式话语系统。

关键词:舞剧;创作背景;艺术特征;多模态话语媒介

中图分类号: 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5-0089-01

看完舞剧《流浪者之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舞剧的表面平静安详,但是却含有很深的寓意。编导林怀民先生是著名的台湾舞蹈编导家,先生成立于1973年的云门舞集,是台湾第一个专业舞蹈团队。首席舞蹈评论家曾称赞:“林怀民辉煌成功地融合东西舞蹈技巧与剧场观念。”欧洲舞蹈杂志称他为“二十世纪编舞名家”。①

一、舞剧的创作背景

在1988-1991年期间云门暂停演出,林怀民先生开始了他的旅程—印度之行,这是影响他作品转型原因之一。先生受小说《流浪者之歌》的影响,在1994年他到达了受佛教影响的菩提伽耶,找寻这片属于佛教的净土。“如是我闻。不旅行的人绝无快乐,罗希塔!活在人的社会,最善良的好人也会变成罪人。那么,流浪去吧……”②这句话成就了作家赫曼赫塞的小说《流浪者之歌》,而这部小说是林怀民创作舞剧的蓝图。

编导林怀民坐在菩提树下所引发的感悟,创作了舞剧《流浪者之歌》。这是一部是关于生命跋涉,苦行及鞭挞的作品,是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寻找“生命之源”的作品。作者林怀民曾说:“这是我1994年的作品,我那年去了印度,就糊里糊涂把它做掉了,没有想到这个舞到十七年后,还在全世界各地公演。”③

二、舞剧的艺术特征

舞剧《流浪者之歌》是对舞者身体语言由“外”到“内”的探究、创作风格由“动”到“静”。舞剧中既有佛教思想又渗透了禅学的意蕴,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将抽象的意蕴展现出来。同时,编导林怀民从“生命”的主题出发,将西方的现代舞与东方禅学结合,反映出了人性最真诚、最纯朴的一面。

使用“黄金稻米”使舞剧形成了一个美丽而飘渺的世界,舞剧中舞蹈语言十分丰富。舞剧的亮点是“膜拜”一词的运用,舞剧的开始,站在舞台一侧的僧侣双手合十,静静地接受米粒的洗礼,其他演员在舞台上各式各样的舞动,他一直保持不动,直至舞剧的结束;在舞剧最后,谷雨瀑布式的倾泻而下,一个男子拿着耙子,在覆盖着稻米的舞台上画出了一个同心圆。由内而外越来越大,舞者保持着自己的节奏,直至舞剧的结束……

两个场景的出现是给人很强烈的冲击,我们不仅要对演员对身体的把控和舞台表现力而鼓掌,更应该赞叹编导的独特视角,编导把这两个场景放在了舞剧的开头和结尾,带给观众平静、安静的灵魂之作。

三、舞剧的多模态话语媒介系统

舞剧不是单纯意义的由语言来体现的,而是可以由语言之外的其他符号系统,或多种符号系统共同来体现的。在这种情况下,交际不再只是利用一种感官进行体现的,而是利用两种或多种感官进行体现,以这种交际方式产生的话语就是多模态话语。 舞剧的多模态话语系统的媒介分为语言和非语言,语言是由能指和所指结合而形成的符号,索绪尔将语言符号分析为两个方面:概念和音响形象,前者称为“所指”,后者称为“能指”。“所指”在舞蹈中也就是舞蹈动作,“能指”是动作的内涵、编导要表达的意思。“所指”和“能指”紧密相连且彼此呼应。下面对舞剧《流浪者之歌》 的进行多模态话语媒介系统的分析。

语言分为伴语言和纯语言。舞剧《流浪者之歌》的伴语言是舞剧的音乐—乔治亚民歌,舞剧中不含有纯语言。非语言包括身体语言和非身体语言,身体语言包括舞者的手部,面部,躯干及整体动作。舞者的身体语言从舞剧的开始直到舞剧的结束僧侣一直站立在台前,任凭稻谷从头顶不停地倾泻而下,象征了时间的流逝。舞剧中求道者把稻谷从地上捧起,暗示他们在祈祷大地;祈祷者趴在稻谷上,表明他的忠诚的决心,一心向善;祈祷者在稻谷上挣扎,表现他迷失心智和极矛盾的心情;舞者抛洒稻谷,表明他们求道之心甚高,不被世俗所困扰;摆渡人从舞者的动作开始就一直关注着使稻米堆成同心圆,舞台上的圆,象征了宇宙中的万事万物,象征生命的返复与轮回。

非身体语言包括舞剧中的道具服饰,舞美灯光,技术和构图。舞剧中的道具有稻谷,在不同的情景,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稻雨代表着圣河。木枝代表着树祭,火代表着火祭,当手杖围成墙时,仿佛隐喻着求道者试图超脱肉体之痛,但难于心灵的枷锁;一群人手拿火把进行虔诚的崇拜,显示出传统的民族血肉,庄重肃穆;树祭、火祭表明求道者爬山涉水,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得以解脱。舞剧前半段舞者身着肉色褴褛的衣衫,后半段一袭白衫。前一段的肉色,近乎于东方人肌体的颜色,更近乎于大地的颜色,这不仅体现了关注舞者本身的想法,更体现了“人与自然共融一体”的思维观念。舞剧以暗黄色的灯光为主,搭配着白色定点光,营造出沧桑而温暖的场景。舞蹈无技术运用,主要以现代舞为主结合太极,静坐等传统文化。舞剧中稻米的独特运用,让观众体味心情的跌宕起伏,这就是林怀民的独特“舞美”。 林怀民先生创作价值在于挖掘身体语言的同时,反射他的内心、舞者内心及观众内心的思想并达到共鸣。

注释:

①姚一苇.云门舞话[M].北京:远流出版公司,1990.

②来自《婆罗门书》.

③林怀民.云门舞集与我[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创作背景艺术特征舞剧
百科全书舞剧
舞剧《瑞鹤图》剧照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舞剧《红高梁》——一种对于生命的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