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7-06-11任丽霞
任丽霞
(岷县十里镇南小路小学 甘肃 定西 748400)
摘 要: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就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学习任务的一种重要的活动方式。朗讀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作品情感的传递,使学生在朗读中领会作品的内涵;朗读有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库;朗读有利于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朗读教学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把引导学生钻研课文内涵作为朗读教学的目标。下面就在朗读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朗读教学要注重教师范读,用范读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用声情并茂的范读创设出浓浓的教学氛围,会唤起学生的情感,迅速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由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教师的范读会诱使学生进入作品的创作情境之中。当教师范读完成以后,多数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语调和语速对作品进行默读,这时教师应给学生恰当的诱导和暗示,让学生保持这种激情,并让激情通过学生模仿教师范读释放出来。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有感情地对课文范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范读主要有课前整体范读;讲解课文时的部分范读;课后范读。但是教师范读要把握时机适可而止,绝对不能在教学中用教师的范读顶替学生朗读。
二、朗读教学要重视课文情境的创设,通过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蕴涵的情感
课文情境的创设对教学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当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沉浸在作品情境中去感悟课文背后所蕴涵的情感。在创设的课文情境中绘声绘色地朗读,学生才能随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维的翻腾去领会作品的内涵。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些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示的,正所谓“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朗读可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朗读教学中教学方式的选择要力求能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和精神需要。学生朗读时,不仅要从语感出发,而且还要始终伴随对具体形象的感知、联想、想象。由想象开启的生活图景,比语言文字打开的天地更广阔,更具有形象感,因此也就能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如教学《儿子们》时,通过开启想象文中的对话情景学生会领悟到如何才是真正的回报母爱。学生通过朗读情境的创设再现了语言文字可描绘的情景,产生了真情实感,大大提高了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合理有效运用视频、音频材料为朗读创设课文情境,是提高朗读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如教《海底世界》时,学生对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情景很难通过朗读来感悟。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海底的奇妙世界”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视频、音频材料的使用,使学生在视、听中感悟到了语言之美,重现了文字所蕴涵的情感。教学中还可以进行一些配乐朗读,在音乐特有的旋律和节奏下进入情境,自然而然地“读”出情感来。如在教《会自己的祖国去》时,播放旋律婉转、激人奋进、报效祖国的爱国乐曲,会使学生真正的感悟到华罗庚当时得知中国解放的消息、急切回国以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学生在朗读中逐步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心灵不断的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陶冶。
三、朗读教学要重视表演,通过表演来感悟作品的情感
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和表演性很强的课文,在这类课文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文中的角色,绘声绘色的进行表演。通过表演,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浮现在课堂中。教学中加大对课文中人物说话语气和表情模仿的的训练力度,这样可加深学生对课文情景的理解;有了理解,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学生就能很好的把握课文的感情。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人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表演过程中,学生可能顾此失彼,注重了演的形态,忽略了朗读的语气和神态。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读方式、语气以及神态适时的进行指导,让学生反复地对自己的朗读方式、语气以及神态进行比较和纠正,以提高朗读技巧和表演水平。学生朗读技巧和表演水平一旦形成了,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和表演时,自然会跃跃欲试。
四、朗读教学要重视评价,用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教学中,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是不可缺少的。评价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要充分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中领略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主体意志是在具有真正主体地位之后而渐渐形成的,有了主体意识,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和自我发展,也才有了自己的思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对课文会做出不同的“解读”。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养成欣赏学生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方式、方法的习惯。只要学生读出真情实感、能准确理解和表达课文内容,都应该给予肯定。教师不要只是强调某个字词该读大声或是读小声,以免造成形式化、表面化的指导。
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灵活多样,只要教师认识到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对朗读教学进行评价,就会使学生在朗读中学会学习、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