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有效教研”模式研究简述

2017-06-11张鹏飞

新一代 2017年6期
关键词:模式研究实践探索教育教学

张鹏飞

摘 要:在职业教育改革进入反思、整盘之际,职业院校进入转型发展时期,为切实推动对职业院校教研创新,需要尝试寻求“以校为本”、高效率、效益性强、贴近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教学研究,本文从研究的前提、背景、意义入手,简要阐述了职教有效教研的策略,并对本课题研究的前景及存在的问题做了介绍,指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有效教研;模式研究;实践探索;职业院校;教育教学

教研,即“教学研究”(Teaching Research)的简称。作为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的中介,教学研究是提高教育整体质量的关键,尤其是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更肩负着技术层面上的不断革新作用。日常教学研究的开展均是以活动的形式来体现的,即俗称的“教研活动”,它依附于常规的教育教学实践,以研究成果及结论来指导教学、服务教师、实现教育的目的。

目前,广大职业院校正处在由“量”到“质”、由“外延扩展”到“内涵提升”的转型发展关键时期,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等现实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而针对此类问题的研究是各职业院校、各级教研机构的重要工作。于是,如何开创教学研究新模式,以提升教研在教学技改、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专业发展、促进院校“内涵”发展成了当下教研工作的使命。

然而长期以来职业院校教研工作的开展一直存在着诸多影响因素,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多、课程多、专业教研力量薄弱等;各种因素的积累直接造成职业教研工作方式陈旧、活动形式简单机械、效率低等症状。针对如何改观职业院校教研这种“疲软”现状,业内也有许多专家开展过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策略,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对改观职教教研现状具有指导意义。

当下适逢职业教育改革进入反思、整盘之际,职业院校进入转型发展时期,为切实推动对职教教研创新研究,我们寻求“以校为本”、高效率、效益性强、贴近职教实践的有效性教学研究,即有效教研模式研究。

一、开展职业院校教研有效性研究的前提

(一)何谓有效教研。有效教研,所谓“有效”是指效率高、效益好、有效果;有效教研首先应满足可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呈现的问题,“开展一次教研解决一个问题”;其次有效教研“低门槛”,实现全员参与教研过程;再者,有效教研的工作重心下移,紧贴教育教学实践。

(二)实现职业院校教研有效性研究的条件及意义

1.条件。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动着院校对教师、教学、教育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在推进管理上台阶,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过程中,大量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呈井喷式涌现,如大到“高精尖,一体化”师资建设、大规模业务技能培训、新型课程研发,小到实用性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监控等均急需应对策略;老的问题依然存在,新的问题又已产生,这些均急需一种可操性强又具有实效性的新型教研模式建立。而有效教研直指问题目标,可切实改观诸多实际问题现状,意义深远。

近年来,职业院校对教研工作的愈加重视、专业教研队伍的不断扩大、教研新形式的不断尝试等皆给有效教研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技术保障和基础。

同期针对职教不断理念更新促使职业院校出现办学理念、师资建设、教育教学方式等出现改变或重置的现状,相对其他改变提升方式,教研具有投入小、见效快的特点,既满足院校改革需求,又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构建新型教学研究模式的必要性尤为凸出。

2.意义。职业院校改革办学需要教研创新研究。现代职业教育倡导的理念严重冲击传统职教办学体制,如何更好地办好职业院校,使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已成为广大职教工作者研究的当务之急。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职教改革带来的冲击也算是扩大了教研的空间,在带来诸多新问题的同时,也给更多“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提供了启示。因此,有效教研作为一种创新,在推动院校改制办学,促进职教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巨大作用。

顺应职业院校教研发展大趋势。目前职教教研的特色并不鲜明,仍然带有浓厚的普教痕迹,相对职业能力培养范畴来说,研究范围过于狭隘或缺乏主题,对职业教育教学实践性问题的研究严重缺乏针对性;开展形式易与常规教学管理工作混淆,如把常规教学检查作为教研活动进行记录等;另外,教师参与度低也是常见现象,教研成了个别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的资历积累过程,为需要而教研,严重挫伤了参与积极性,碍师资整体质量的提高。伴随职教新理念推广及职业院校改革大趋势,其教研将更加贴近院校发展实际,而有效教研顺应此类趋势,能实现需求,助推职教教研创新发展。

二、职业院校有效教研模式研究策略

(一)更新职教教研观念。任何事物的发展进步,都是先从观念的改变更新开始的。职业院校教研工作“疲软”,有其客观的原因。教研成果成效慢,短期内价值得不到直观体现,导致教研工作不被理解、不受重视,这是外因;而教研观念陈旧是内因,也是影响职业院校教研发展的最大主因。陈旧的“教学研究仅是为保障院校办学体制完善不得不存在的一部分”观念,导致职业院校教研机构或教研工作行为方式出现偏差,那就是“应付”。失去了教研最原始的作用——“服务教学、辅助教师专业成长”。

转变观念才是职教教研重新焕发活力的基础。要立足于职业教育教学实践;架设教研工作开展平台;开创实效性研究;出发于教學,又服务于教学;起始于教师关注的焦点,又反哺于教师成长发展。新观念就会创造新局面,给职业院校教研增添新动力

(二)优化教研结构流程。梳理职业院校老的教研工作流程会发现,常规教研工作的开展颇有“政治”的意味。如在有的职业院校,一项教研专题要开展,先报教研组,组长签字认可,再由教研组提交所属部门审核,部门审核完了再报院教研机构或教研工作负责人,最后再由院校批准。类似情况同样存在于教研成果的评审过程中,这些现象在目前的职业院校较为常见,即所谓的“三级或四级审批”,严重阻碍教研工作的开展,打击教师积极性。

老旧的教研工作结构流程已不适用于快速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应精简流程,扁平化工作程序,提倡“简政”。明确责任归口,优化教研工作开展的流程,提高教研的效率。这也正是有效教研效率高的表现之一。

(三)培养专业教研人才。高质量的工作标准、管理標准需要合适的“人”来实现,服务于人,着眼于人的发展,是有效教研的又一特点。专业的教研人才是职业院校目前欠缺的,教研力量薄弱是最大症状之一。院校应建立教研人才培养机制,在师资培训中向教研方式方法内容倾斜或开展专场培训,选拔优秀教研人才;培养教研人才的另一重要措施是培养优秀的教研组长,这是有效教研实现的关键,教研组长将起到正确的引领和导航作用,并能提供必要的帮助。

(四)降低教研参与门槛。有效教研强调教师的参与程度,这是实现有效教研效益和效果的最大保障。拓宽教研专题的研究范围,需要广大教师的广泛参与,即全员参与。而全员参与又强调对研究过程的参与,可谓全程参与。充分利用院校架设的平台,多角度促使参与教研,一方面保障了资源合理分配,如同样问题或类似专题可能在不同课程或教研组存在,全员参与就可避免无谓的浪费;另一方面,全程参与使一些潜在的或无需花费专题研究精力的问题,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就已得到解决。全员参与也可使所有人都在同一阶段内技能提升,缩减了成果推广的过程,扩大了教研的效益。

(五)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开放性是有效教研的另一特点,主要体现在教研工作的重心下移方面。职业院校教研依据不同职业培养课程或专题,倡导多元化教研形式,不统一安排研究课题,充分尊重基层教研组研究方向,院校教研机构仅开展督导作用。重心下移另一方面还体现在贴近教育教学实践,以解决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教研工作重心。

除此之外,建立合理激励机制对有效教研优秀得成果给予评审认可,对推进有效教研模式开展具重大作用,又可促进其他新型教研模式的研究。

三、研究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有效教研作为强调有效性的一种教研模式,因更贴近院校教育教学实践,能真正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正受到广大职业院校的关注,并相继开始开展教研有效性的研究;而如何使相关研究更具时代化、更加信息化将是众多研究聚焦的方向。当然,在职业院校开展有效教研,将严重冲击现有教研工作制度,诸多问题将逐一呈现,如何解决新旧教研模式的过渡,是当前推行有效教研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结语

随着国家《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下发,各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其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仍是院校改革的重点,如何保障从“量”到“质”的转变由“虚”到“实”,创新教学研究正是这一关键的突破口之一。而有效教研模式适应当前职教教研的实际情况,也符合广大职业院校“以研兴校”的办学理念。

参考文献:

[1]赵才欣.有效教研——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导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

[2]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杨寒凝.对有效教研的认识与实践[J].现代教学,2010(5):30-31.

[4]张建国.关于职业教育教研创新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3):130-131.

猜你喜欢

模式研究实践探索教育教学
服装设计智能化趋向及模式研究
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沈阳市乡村规划编制与建设管理模式研究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高校内部控制的定位与模式研究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