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017-06-10李朝刚
李朝刚
美术作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而学生的审美能力则体现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这种差异的产生实际上也构成了美术作品欣赏的独特性。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艺术作品会进入学生的视线,这时候学生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就开始了。但是我们常常会遇到的情况是,即使是面对同样的美术作品,不同的人也会产生不同的观赏感受。其实美术家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欣赏的物体,而要从这些作品当中获得艺术欣赏的价值就需要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当我们面对一幅美术作品的时候,我们的知识经验就会对欣赏美术作品产生很大的影响。而美术作品是创作者通过一定的美术形式表现出来的,所谓美术形式,是指美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美术作品简单的分为两部分,即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在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时,不同的人往往会对同样的美术作品产生完全不同的观赏感受,美术创作者为我们所提供的欣赏作品,其中所具有的价值需要人们自己去挖掘和想象。
一、比较分析,寻求作品差异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美术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赏析,从中找出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并整理、总结出美术规律,使学生更深入地理了解作品。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主题相同但美术流派却不同的作品,让学生对其进行觀察和比较,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教师可以多角度、多类型地让学生参与到作品分析之中,探究作品的内在差异。 如徐悲鸿著名的《马》,在这个作品当作主要突出的是几匹形态栩栩如生的马,其他是很大的一片空白。而正是这种空白能够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很大的人可以联想到骏马在草原上的自由驰骋;也可以想象苍穹之下群马在其中穿梭。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挥,欣赏的差异也有呈现出学生更多不同的比较观点。
二、教师转变美术教学观念
美术教师在教学时,要摒弃应试教育的束缚,更新美术教学观念,重视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目前,很多学生对美术教育兴趣较低,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时过于重视对学生绘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轻视了对学生的赏识教育和情感教育。因此,我们中学美术教师教学时应转变以往不對的做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在观念要认识到虽然美术不像语数外那样是应试考试科目,但是,美术在培养学生艺术情操方面具有其他科目所无法取代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高中美术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三、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触觉、听觉、视觉的感知力与把握力度,并从实践的角度提高学生对生活与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通过不断训练,学生才能在美术上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以完成真正的蜕变。 一旦美术教学过程中缺乏想象力,将使教学陷入枯燥、单调的尴尬局面。因为缺乏想象力的美术教学即使可以让学生有点滴的情感体验,但往往缺乏情感体验的广度和深度,使情感不够丰富。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情感教育,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二是运用多种形式展现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三是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为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素材;四是积极评价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见解,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挥。
总而言之,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应多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想象能力的发挥。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为初中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做好铺垫。同时,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触觉、听觉、视觉的感知力与把握力度,并从实践的角度提高学生对生活与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当前的中学美术鉴赏教学存在较多缺陷,它需要教师探究影响因素,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交流,完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