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的教学策略探析
2017-06-10徐普裕
徐普裕
【摘 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性作用。物理作为一门与科学技术有密切联系的学科,其教学活动质量的提高是社会大众关注的重要问题。就整个物理教学体系而言,初中物理教学是启迪学生物理思维、传授物理基本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教学形式多样,各有所长,但是好的教学方法,存在着很多共性,共性中蕴含着物理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策略。尤其在新课改条件下,好的教学策略对于提升物理教学的有效性非常关键。在总结各类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一、重视学科入门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学生的一门新课程,他们初接触物理课,对物理课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又往往仅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需要趁热打铁,及时深化。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堂课。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雷声总在闪电之后等等,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今后的探究性学习创设良好的开端。
二、注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物理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方法,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和教师教的方法,它是物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物理技能、获得各种物理能力以及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选用是根据学生的现状、教学内容的性质等全方面考虑的。
第一,做好备课。备好一堂课首先必须吃透课程标准、熟读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其次要考虑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得,既要备教法又要备学法,教法必须服务于学法,学法指导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
第二,优化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精心安排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意味着: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以现有的教学条件为依据,选择并实施现有条件下的的最佳教学方案,限度达到培养目标。这需要做到七个精心:精心设计教案;精心设计“六点”,即重点、难点、知识点、智能点、教学点、启发点;精心构思教学手段;精心选择例题;精心批改作业;精心出卷。同时精心设计探究的教学方法,科学性探究教学模式,就是要在课堂物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基于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猜想假设,通过实验验证,归纳出实验结果。再经过教师的点拨、释疑,再上升到理论高度,完成一个探究活动环节。
第三,课堂提问应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课堂中,老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旺盛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提问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精心设计问题,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问题少而精,充分体现教学重难点,反映教学的要求。(2)问题要难易适中,有梯度、宽度和深度。采取铺垫递进式,解决较难的问题,先易后难,使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主动积极地学习。(3)问题的设计要循序渐进,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梯进式提出教授新知识。
第四,加强实验。中学生求知欲强,渴望新知识,更渴望自己动手,实际操作,感受自然界的奇妙。因此,多让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操作,课堂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能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在教授“长度的测量”时,让若干位位同学用同一米尺分别上台测量黑板的长度,让他们同时上台在黑板上写出各自的测量结果,由于结果各不相同,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奇,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第五,提供高质量的课堂练习。课堂练习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学生对教学结果的反馈,课堂练习能够有效提高教学实效性。大凡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注重课堂练习,他们会精心选择、设计练习题,将书本知识渗透到习题之中,做习题,尤其是高质量的习题,能够使学生更深层次掌握知识,在以后学习中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类难题。
三、及时测试、反馈,分析教学效果
反馈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双向过程,第一种反馈是让学生先通过自学初步掌握本节课程所要学习的知识,教师根据每节物理新授课特点与教学目标的要求提供测试材料,组织测试,学生根据课内初步掌握的自学知识给予尝试性解答。这种测试的测试题主要侧重于新课的概念以及识记类基础性认知目标的考察。通常此项达标率在80%到90%之间,绝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有目的、有意识、有反馈的有效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发挥自身能动力的情况下,尝试性自我探索,自我学习,积累自学过程中顿悟的经验,增强了个体自我认知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根据情境调整自身的学习策略,达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通过让学生自己解决一些识记或理解类的低层次目标的问题,教师可以很好的了解学生定向自学的成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避免因单纯讲授而削弱了学生自主自学的能力。测试的成功实施将帮助教师检查学生认知上存在的障碍,可有效提示教师在后续教学中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另外一种反馈就是在课程结束后给予测试、反馈。教师可在新课授课结束前五分钟,设计检测题测试学生新课学习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待学生做完测试题后,教师立即公布答案和评分标准,让学生相互评定,记下测试结果,強化学习效果并留少量的课外分层作业。在此环节中,教师可向优等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目标的检测材料。通过这种测试教师可以及时得到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根据这些反馈,教师应该进行及时矫正与巩固,如根据反馈结果,发觉问题,查缺补漏,为学生提供矫正与巩固性的练习,这种矫正性练习成了教学过程中二次反馈,学生再次运用大脑中的知识,这显然是对初次反馈的再强化。此环节针对学习结果尤其需要教师能给予学生提供有效地帮助,充分运用罗森塔尔效应,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克服了物理难学的心理障碍。
为提高物理教学效果,每一位物理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需要,从學生实际情况等方面出发,吸纳有用的知识和经验,充实自己的教学,提升教学艺术,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真正理解、把握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郑自强.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3).
[2]康永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刍议[J].学科探究,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