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专业品牌社团创新探索

2017-06-10张蓉

科教导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创新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张蓉

摘 要 伴随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普通社团很难适应多层次多类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以金陵科技学院为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专业品牌社团进行理论的突破和实践的创新探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专业品牌社团 创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3.086

学生专业社团是现如今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一个有利补充。它对于增加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素质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为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专业品牌社团进行创新探索。近年来,在我校“需求导向,能力为本,知行合一,重在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人文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基础扎实、职业素养好、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我们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实际,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上开展了积极的尝试和创新。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的操作能力,而学生专业品牌社团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必由之路。然而,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社团活动内容与理论教学相脱节;社团活动内容流于形式,成效甚微;保障机制不健全,没有合理的评价机制,使社团的价值大打折扣,从而影响了社团活动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人文学院经过几年的深入调研和有针对性的试点,逐漸形成了以专业化、社团化、基地多元化为特点的学生专业品牌社团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和创新效果,为构建适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做出了积极贡献。

1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专业品牌社团创新思路

1.1 打造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社团新模式

(1)开启专业社团化模式。针对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各自为政、随意性较大等特点,引导学生以专业为基础成立专业性较强的学生社团,以专业社团为单位开展针对性强的实践活动,以保证专业社团活动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2)创建基地化模式。学生在社团活动过程中往往得不到有效的硬件和师资力量支持,难以寻求稳定的实践内容,从而导致社团活动形式单一,停留在完成任务的层面。因此,集中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有针对性的社团实践基地,聘请有经验的校外导师,为学生量身打造校外课堂,使理论知识有的放矢地服务于专业社团活动,完成理论到技能的输出。

(3)鼓励项目带动模式。教学与科研结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佳途径。通过鼓励申报各类纵向和横向课题,如:校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报、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立项、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申报和学科竞赛立项等。在教师带领下有组织地开展专业社团活动,将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研究性学习习惯,其效果是课堂教学不易达到的。

1.2 建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专业社团新机制

(1)专业社团活动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专业社团往往能提高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社团内部专业知识的融合交叉使大学生受到多学科氛围的熏陶,从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在组织专业品牌社团的实践过程中,必须始终以学生的专业素养为核心,把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专业社团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社团实践过程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在专业社团活动中亲身体会社会的发展成就,感受社会所存在的困难,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准确把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实质,提高抗挫折能力。

(3)专业社团活动与服务南京相结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切实为地方作贡献、办实事,开展大学生科技与文化服务等活动。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专业实践的育人功能,提高实践的育人效果,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4)专业社团活动与实习就业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是各高校每年的重点工作。通过借助专业社团平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利用社会资源有计划地开辟学生专业实践基地,和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且稳定的合作关系,择优录用,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专业品牌社团创新举措

2006年以来,我院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实际,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上深入调研和有针对性的试点,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创新,成功实施“三导师”制,打造与专业结合的品牌学生社团。

目前,成立的五个重点学生专业社团已覆盖全院,逐步实现学生精品社团专业化、基地化、项目化、品牌化的创新模式。而“三导师”制的创新是由辅导员、校内专业指导教师、校外基地专家共同指导的长期运行模式。目前成立的每个专业社团完全实现有团队、有指导、有基地、有考核、有成效、有影响,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人文学院以学生专业品牌社团创新思路为蓝本,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1)打造与专业结合的精品学生社团,学生社团覆盖全院各专业,完全实现社会实践社团化、专业化。人文学院目前有行政管理、旅游管理、古典文献学、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五大专业。近年来,先后成立了由行政管理(行政法)专业学生为骨干的恒志法律志愿服务队;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核心的乐游协会;以古典文献专业学生为主要力量的修然典籍传习工作室;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为主的汉韵传习社;以秘书学专业学生为主的秘书协会。

(2)整合社会资源,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打造社团实践基地,实现了品牌社团实践基地化模式,并努力探索社团实践基地多元化运作。目前,社团实践基地有13个,分别是:安德门民工市场、丁家庄社区、12355青少年法律热线基地、金陵法律援助中心、栖霞区检察院,恒志法律志愿服务队开展“法律诊所”法律援助服务及青少年法制宣讲活动;乐游协会与玄武湖公园管理处、陶行知纪念馆、江南贡院、中国科举博物馆共同开展义务讲解服务;修然典籍传习工作室与南京图书馆合作开展义务修书、书画装裱;汉韵传习社与大报恩寺合作开展大明雅乐团及报恩讲堂礼仪演出活动;秘书协会与南京档案馆开展档案整理工作。

(3)鼓励精品社团实践活动立项,营造社会实践的学术氛围,打造理论—实践—理论的良好循环模式,实现学生理论与技能的双提高。近两年,院级精品社团立项数从12项上升到15项,校级重点团队申报数从5个上升到7个。

(4)社团实践实行三重导师制,实现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由辅导员、校内专业指导教师、校外指导教师共同指导的模式。保障学生思想上有引导、专业上有指导、技能上有提升,帮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5)开展以社会服务为内容的社团实践,实现社团活动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培养有社会责任意识的应用型人才。在各专业社团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各社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会作贡献,开展大学生科技与文化等志愿服务活动。

3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专业品牌社团创新效果

(1)学生社团活动与理论教学相衔接,学生专业技能显著提高。在专业教学与学生社团活动的紧密结合下,学生专业技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行政管理(行政法)专业打造三大品牌:“法律人在行动”走进民工市场、“法律人在行动”送法进社区、“法律人在行动”活跃在校园,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同时,在江苏省“仙林成才杯”模拟法庭大赛及高校法律人风采大赛中均获得骄人成绩。专业品牌社团不断打造“社区法律诊所”的南京模式、“青少年法治之家”等特色品牌,拓展广度,提高深度,实现百花齐放的丰富格局。

古典文献专业学生组建的地方志志愿服务队,开展“南京保卫战空军烈士名单”及“抗战期间牺牲在南京的烈士名录”整理、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高校巡展讲解及国家公祭日寻访活动等,活动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受到人民网、新华网等数十家主流媒体平台的关注及南京日报、南京十八频道的持续报道,社会认可度高。

(2)在社会实践中学生社团及个人多次获奖,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和示范作用。恒志法律志愿服务队开展的“安德门民工法律诊所”项目获江苏省十佳志愿服务项目第一名,被确立为南京市争创省级“六五”普法品牌项目。“社区法律诊所”项目获江苏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恒志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项目荣获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公益创业赛铜奖。“修然典籍传习工作室”项目在2016“创青春”速度中国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地方志志愿者服务团队获得2016年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汉韵传习社的作品《汉韵霓裳》获得全国优秀国学教育文艺作品。

(3)专业品牌社团活动模式化,保障了专业社团活动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人文学院学生社团形成了专业化、基地化的创新模式,学生在专业社团活动中有团队、有指导、有基地。专业品牌社团活动实现了长期运行,不断培养应用型人才。恒志法律志愿服务队连续开展活动7年,每年至少开展普法教育10场、至少提供100件法律援助、至少接受4000人法律咨询、发放法律问卷5000份。

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专业实践,而应用型的专业社团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突破口,依托专业社团建设促进专业发展是一个创新型举措。同时因其成员专业的优势性、社团活动的实践性、社团组织的社会性而具有品牌影响和教育功能,为学生知识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最佳的实践舞台。笔者精心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专业品牌社团的创新思路、举措和效果,为学生专业品牌社团的全面推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根据。

参考文献

[1] 秦玉国,宋立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学生科技創新类社团建设研究.当代大学生,2014(4).

[2] 马涛,谢攀科,钟在明.基于专业社团建设的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探析.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培育,2016(5).

[3] 艾洪涛,张倩.学生专业社团建设与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现状研究.教育教学研究,2016(3).

猜你喜欢

创新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创新探索
新常态下人事档案的创新管理探索
三年制专科美术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探索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