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在故事中展现问题在探究中进行
2017-06-10宋益清
宋益清
本文为福建省莆田市教育科学2016年度立项课题《“史料教学与问题探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JYKT16015)的研究成果。
常听很多学生说,我很喜欢历史,但我不喜欢历史课;我对历史很感兴趣,但对历史课不感兴趣……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呢?我想问题的根结,还是出现在我们课堂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节奏的控制上。如何才能让学生爱上历史课呢?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在历史教学中尝试采用历史故事教学法。
本文以《英国的制度创新》为例,侧重于创设教学情境。历史本身就是由一个个发生过的历史事件组成的,过去的历史事件我们它用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就成为历史故事。《英国的制度创新》,包括整个单元的西方的近代民主政治,对我们的高一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在教学中把抽象的民主制度用故事教学法进行切入,创设历史情境,引发思考既能丰富课堂内容,又能更好地理解教学主题,并最终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
关注历史细节的魅力,引导学生品味史料的历史味道。历史课堂恰当运用故事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的亲近感和真实感,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对历史事件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悟,惊呼原来如此。以故事的方式,把单调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充实化,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探究性。
一、导课时历史故事的巧妙运用,引导学生品味时事背后的历史味道
以《英国的制度创新》为例,巧妙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以英国国会开幕大典的细节导入。每年议会开幕时,女王都盛装来到议会大厦。有意思的是,女王却永远不能进入下院……细节刚讲到这里,无须我发问,底下的学生都自己问出来了:“这是为什么?”自认而然就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注意力,让他们带着问题,带着期待,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为了解答学生的这个疑惑,教师自然而然就把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带出来,告诉他们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议会与国王的权力之争。国会开幕式上女王开读文告,而下院议员包括首相却只能在栏杆外面站着听,绝不允许越过上议院的低矮栏杆。学生又自己问出来了:“这又是为什么?”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这么自然被调动起来,体现了新课程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然后才是教师的问题,这样的一个国会开幕式细节,体现了现代英国怎样的政治理念?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通过对历史细节的描述,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英国政治中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的突出特点,进而引导学生认识现代英国的政治理念,如分权制衡等。
二、教学过程中穿插历史故事,化难为易,将史实故事化,变枯燥为生动
对历史细节的运用和刻画,不仅在导课中可以起到异军突起的作用,在教学的传授过程中,也可以起到良好的情境创设作用。课本的内容注重知识化,我们可以尝试把历史知识揉进故事情节之中,把史料故事化。
比如,《英国的制度创新》讲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王与议会的权力之争,可以穿插几个核心人物的命运,来创设历史情境。一则是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一则是克伦威尔的葬礼,有位目击者在日记中说:“它是我曾见到过的最欢乐的出殡队伍。”
通过史料创设情境后,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如查理一世被处死后,议会赢了吗?克伦威尔的赞礼为何是“最欢乐”的?查理二世为何受到市民“热烈欢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谁主导了国王的命运?通过关注历史人物的命运,把他们以史料的方式展示出来,把抽象的权力之争以历史的细节体现出来,还原历史真相,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养成史论结合的学习习惯,潜移默化中养成学生自己的历史学科素养。
再如,《英国的制度创新》完善民主这部分主要表现为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完善,是本课的重点,用故事教学法,营造历史情境,由浅入深,引发理性思考。
故事一:“不懂英语的国王”。简介乔治一世的故事,启发学生思考:不懂英语的国王逐渐丧失了什么权力?
故事二:“48小时首相”。1746年,乔治二世否决了首相配兰的提案,导致配兰率领全体阁员集体辞职。新任命的巴思伯爵受到了阁员的抵制,只当了两天首相就被迫辞职,时称“48小时首相”。国王被迫请配兰复职。据此让学生回答:当国王和内阁出现矛盾,内阁如何应对?
故事三:“最年轻的英国首相”。以24岁的小皮特当上首相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看到当议会与内阁出现矛盾时,有几种解决方案?
三、选用历史故事要注意的方面
第一,真实。故事或历史细节要来自可靠的史料,来源要清楚。
第二,精简。故事不能喧宾夺主,把历史课变成故事课。
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历史故事、历史细节的创设,由浅入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们完全可以告诉学生,当你学会品味史料的时候,当你能从一个简单的历史细节感受到历史神秘感和厚重感的时候,你的历史素养就提高了,这将成为你一生的优良素质。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教師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