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实施中凸显的基础教育困窘观察及对策
2017-06-10谢华
谢华
衡阳师范学院法学院
【摘要】“国培计划”实施以来,培训者在承担各类项目的过程中与学员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与交流,了解到基础教育的某些困窘,诸如教育理念滞后、职业心理倦怠、专业知识退化、专业能力弱化、教育技术薄弱等。在“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中精心构思培训课程,从理念、知识、技能等方面来提升学员,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
【关键词】“国培计划”;基础教育;困窘;对策
【基金项目】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湘教通[2015]291号)。
“国培计划”,全称为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联合自2010年全面实施,目的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也要促进教师教育改革,推动高等教育服务于基础教育。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自2010年开始就承担了中西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与中西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在培训过程中又陆续增加了一线教师培训者团队示范性项目、乡村教师访名校班主任培训项目、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项目县培训团队集中研修项目以及一些省培项目。
一、“国培计划”实施中凸显的基础教育困窘
参加培训的学员主要来自湖南省各个市、州的农村学校,绝大多数人在工作岗位上奋斗了一二十年,他们是中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真实写照。在“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通过与学员的相处与交流,基础教育的某些困窘展示在我们面前。
(一)教育理念滞后
参加培训的学员从学历而言,根据近七年学员信息表统计,本科学历比例达到了90%左右,其余的都拥有大专学历。这些学员多数是在一二十年前接受大学教育,当然有的是中师教育然后再提升学历。学员在自身求学期间,囿于当时比较陈旧的教育理念,突出以教师为中心,所以成为知识被动的接受者。毕业后学员自己成为教师,自然也就把读书时的状态顺延至教书之中,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讲。在与参加培训的学员交谈之中,对于教育的理解,很多教师就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态度,对每天的教学没有进行反思,更不用说深层次地去思考教育。在很多中小学,一个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大多也只是做到:上课的时候,恨不得把自己的所学传授给学生,不停地讲课,学生必须认真听课和做笔记;下课后,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习题,坚信熟能生巧。他们秉承“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理念,认为历史、地理与思想品德都是副科,主课必要时可以占用副科的时间,时不时地组织大大小小的考试,让学生千锤百炼,最终在毕业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在日常管理中,教师希望学生做一个乖乖仔,不要惹是生非,把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学习上。由于惯性使然,又由于长期不学习,很多教师的教育理念落后。很多教师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重视、理解和尊重学生。有些教师片面地夸大“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让学生什么事情都要听教师的,忽视了学生某些正当的需求,缺乏全面发展的理念。一些教师只是单纯地完成教学任务,缺乏与学生沟通,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关爱,没有注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些教师缺乏素质教育理念,注重智商教育,忽视情商培养,重知识传授,轻实践锻炼。
(二)职业心理倦怠
自2010年承担“国培计划”各个项目以来,为了确保培训人数齐全,我们会提前按照名册电话通知参加培训的学员。很多教师在接到我们的电话通知时颇有抵触情绪,甚至找种种借口来推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职业倦怠的一种表现。“国培计划”多数学员来自湖南省的农村学校,有的是相对偏远的地区,如湘西的古丈、凤凰、泸西、花垣、永顺和保靖,张家界的慈利、桑植,怀化的麻阳、辰溪、溆浦、中方,郴州的汝城、安仁、嘉禾、临武、资兴、宜章、桂东、桂阳,永州的祁阳、南山、东安、江华、宁远、新田、道县、双牌等。由于工资收入低下,长期待在偏远地区,难有出头和发展的机会,很多教师刚入职时的那种冲劲和激情在工作几年后慢慢消散,教书成了谋生的手段,能混过去就混过去,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培训聊天的时候,很多教师都抱怨教书是件苦差事,苦得无休无止。无休止地备课,无休止地上课,无休止地改作业,无休止地跟班,无休止地晚自习坐班,无休止地与学生斗智斗勇,无休止地评比,无休止地做材料,一个人忙得连轴转,分身乏术。在培训的QQ群里,有些教师经常发一些调侃的段子以自嘲,如:“老师是什么?老师可以当警察,因为整天在班里破案;老师可以当主持人,因为整天为公开课想游戏和花招;老师可以当演员,因为一会儿态度和蔼,一会儿暴跳如雷;老师可以当清洁工,因为整天扫地,擦玻璃;老师可以搞工艺美术,因为整天写黑板,布置教室;老师可以当作家,因为整天写计划和论文;老师还可以到市场上卖东西,因为练出了高音和厚脸皮。”教师自己总结自己是什么时是这样说的:“教书育人终日疲惫,学生告状每回都对;工资不高还要交税,从早到晚比牛还累;一日三餐时间不对,每时每刻不敢离位;下班不休还要开会,迎接檢查让人崩溃;晋升职称次次被退,抛家舍业愧对长辈;囊中羞涩见人惭愧,青春年华如此狼狈。”这些抱怨、调侃、讽刺等,其实是职业倦怠的表现。有些教师在交谈中流露出对某些人的羡慕:有些人根本没读什么书,早早地去经商,现在腰缠万贯;有些人从政当官,人前显贵,八面威风。
(三)专业知识退化
在日复一日的模式化教学中,很多教师逐步养成了一种惰性,导致专业知识退化。我们在“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中,通过与学员的交谈,发现某些素质上的问题。首先,某些人对曾经学过的知识在记忆上模糊不清,有的甚至出现了知识上的错误。其次,知识面不广,交谈中话题打不开,总是某些语言的重复。再次,对于新知识与新概念比较陌生,不了解学科前沿与动态。最后,理论水平肤浅,不能把教学经验总结提升。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在专业知识上的退化具体表现为: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很多情况下只是照本宣科,甚至不敢脱稿讲授,这是专业知识不熟悉的外在表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不敢对教学内容充分展开分析,只是要求学生在书上标记所谓的重点,甚至只是对书上的内容循环念叨;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不敢回答学生的提问,不敢与学生开展对话与交流,有时候干脆“顾左右而言他”;一些教师不喜欢研究教材,更加不擅长对教材内容从理论高度上进行认识,同样不能拓展进行案例分析;一些教师不愿意读书,更加不愿意读专业书,不愿意写读书笔记,不愿意写教学反思,不愿意写论文。
(四)业务能力弱化
在培训期间,参加培训的教师对于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与专家的交流中轻理论重技巧,希望专家能传授一种一劳永逸的上课技巧。这种片面追求技巧的情况恰恰反映出当下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教学能力弱化。据了解,在很多学校,教研活动基本处于废止状态,没有系统地组织教师去听课与评课,没有系统地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探讨,有的学校虽然展开了此类活动,但多数流于形式,教师参与程度不高,教师上完课后就忙自己的私事去。备课成了“知识的搬运工”,一些教师只是简单地把教参教案抄到自己的备课本上,更有甚者,上课时拿着教参教案念,只是到了要检查教案时才匆匆地抄教案。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上课需要PPT,一些教师奉行“拿来主义”,从网上下载相关课件,在课堂上毫无修改地生搬硬套地使用。平日里,有些教师不喜欢钻研教材,不喜欢反思课堂教学,没有认真地开展教学设计,没有把新课程的理念融入教学设计中去,教学设计循规蹈矩,缺乏生机和创新。课堂上,一些教师上课没有激情,不善于组织课堂教学,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自顾自说。课后布置作业走极端,要么極少,要么极多,更多情况是题海战术,批阅作业不用心,敷衍塞责。一些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泾渭分明,成绩好可以包容一切,成绩不好就“一棍子打死”,所以在评价学生时缺乏艺术性,缺乏引导性和激励性。有些班主任对班级管理不上心,美其名曰是让学生自主管理,实质上是当甩手掌柜,乐得清闲,不愿意花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关爱。有的教师不愿意出去学习、交流与培训,参加某些培训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如远程培训看视频,在网上打开视频,放在那里让它播放,然后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纯粹是凑学分拿结业证。
(五)教育技术薄弱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课堂教学的手段由单一不断走向多样。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教师必须不断掌握和提升教育技术。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该标准对教育技术做出了如下的定义: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从培训学员的表现来看,教育技术确实比较薄弱,这可以从很多方面反映出来。如极少数学员根本没有接触过电脑,更不要说运用多媒体技术了,这个听起来可能让人吃惊,但却是事实。一些偏远的山区学校,学校条件非常简陋,没有配置电脑,教师由于工资收入比较低下,也无力自己购置电脑。曾经湘西一位偏远山区学校的教师参加我们承担的初中思想品德培训,上机时竟然连电脑都不会开,这个教师不好意思地告诉我们他没有见过电脑。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增加,现在连农村学校多数也配置了电脑,教师也自己购置了电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会使用几张PPT,但是年纪大一点的老教师基本不会做也不会使用PPT。在培训中,很多教师在上机时一般干三件事,即浏览网站,炒股,聊QQ,至于把PPT做到极致,学做微课和微视频,兴趣就不大了。
二、“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中的对策
在“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中,我们根据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参培学员的需求来确定培训的主题,精心打造培训课程,解决学员的实际困难,做到有的放矢。
(一)通过头脑风暴转变学员的教育理念
如何推进新课改,理念转变当先行。不从传统的教育理念束缚中摆脱出来,教师不会去触及课改深处和探索课改的有效途径,甚至根本就不动。“国培计划”项目实施的开始阶段,我们把教育理念的转变放在了首要位置,通过理论讲座、具体示范对学员展开头脑风暴,使学员慢慢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开设了《现代教育理念解读》《全面认识素质教育》《〈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素质教育要求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与难点探讨》《我国思想品德课教学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讲座课程,让专家从理论的高度对学员进行洗礼。学员通过理论学习,反思素质教育,领会专业标准,把握课程标准,放眼教学的挑战和机遇,从而拨动学员的课改之弦。在培训中,我们请到了株洲景弘中学的教师,通过体验式研修的方式,让学员了解景弘中学的课改模式。比如“一三六”高效课堂,教师不搞“一言堂”,学生分组,学生当小老师,充分地展示自己。又如高效阅读,让每个学生的读写总量每年达到500万字以上,节省了时间,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再如自主自治管理,学生管理晚自习,学生给课堂打分做评价,学生实行无人监考,学生自己命题组织考试试卷。通过具体示范,让学员充分认识到新课改最终落实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上来,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在培训中我们组织学员开展专题沙龙,通过各方的发言、辩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实现认识的飞跃,最终落到新课改这个主旨上,完成思想的洗礼。
(二)通过“走出去”舒缓职业倦怠
长时间地从事某一项工作出现职业倦怠是正常的,关键要善于对相关人员进行心理调适。“国培计划”针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落后的现状,通过国家财政支出来培训中西部地区的乡村教师,让他们走出来接触新的知识,使其得到提升和发展。“国培计划”本身就是对教师的一种心理调适,让学员获得后续发展的动力和坚定国家不断会改变乡村教师困窘的认识,点燃了学员从事教育的激情。在培训中,我们开设了如《教育家的师德情怀》《师德规范与践行策略》《师德热点与两难问题辨析》等师德修养课程,培养学员的师德情怀和践行动力,通过邀请一些扎根乡村的师德先进标兵与学员互动交流,如邀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盘晓红老师现身说法,其大爱无疆的先进事迹与学员产生共鸣,激励着学员献身农村基础教育。在培训中,我们组织学员到一些课改先进的学校去观摩课堂教学,与所在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在学习别人先进经验的同时也释放了心理压力。这种观摩和学习缓解了职业倦怠,可以激励学员以饱满的热情重新投入到教学中去。在培训中,我们组织学员与培训的专家展开多种形式的互动,鼓励学员大胆地走出自我封闭的状态,在众人面前秀出自己的风采,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让学员在心理上有一种满足感。在培训中,我们还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设置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实行一对一的交流。通过心理咨询师与学员推心置腹的交谈,解决学员心理上的困难,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三)通过主题提炼与课程设置提升学员的能力
“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如何落到实处,如何解决学员的短板真正产生实效?提炼培训主题,设置课程内容是成功之本。适应新课改潮流,针对培训需求,历年的“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中我们都精心提炼培训主题。在几年的初中思想品德培训中,我们提炼了诸如“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等主题。这些主题的提炼,其一,紧扣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其二,紧扣新课改背景;其三,紧扣学员教学需求。在这些主题的指引下,我们的培训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学员的现实与迫切的需求得到满足,培训才不至于流于形式而真正地落到了实处,以至于在每年的测评中学员的满意度非常高。在课程设置上,我们以《“国培计划”课程标准》为基础,结合本区域内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现状和乡村教师的迫切需求,做到既依托又突破。课程设置由两大维度构成,即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之中,学科知识侧重于课程标准全方位的解读,教育教学知识侧重于对学生行为和心理的认知,同时又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专业能力中,教学设计与实施侧重于高效课堂的设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侧重于对PPT美化技术以及微视频、微课的制作,教学技能上侧重于说课与评课、同课异构、教学沙龙。这些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培训,首先是让学员回炉重修,夯实专业知识与提升专业能力;其次就是提高升级,点燃专业知识发展与专业能力发展的引擎。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提升学员的能力为目标,实践课在总课时中不少于50%,多的时候达到了60%-70%。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培计划”课程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Z].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