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的研究
2017-06-10魏新月李宁
魏新月+李宁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方向,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刺激经济增长不可缺少的支持。因此,发展新兴产业是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新兴产业发展升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发挥金融业融资渠道的作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文章首先通过分析金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作用、支持方式等方面,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其次通过数据分析的方法,比较五年内各种数据变化趋势,来佐证一些问题,并通过一些数据分析现状,例如通过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说明当前金融银行业的发展状况。最后整合分析的结果,针对所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战略新兴产业受到各国各地区的青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成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金融、技术、国家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新兴产业在成长过程中,资金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业规模。因此,金融支持在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贷款利率的市场化等一系列措施的实行,我国金融市场自由化程度越来越高,融资渠道将多元化,这无疑将会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机会,但由于新兴产业前景不明朗,决定其在发展过程中很难得到金融的支持。因此,引导金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尤为关键。
二、文献综述
较早之前就有国内学者研究金融支持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他们认为产业的发展和结构的升级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张文云、徐润平(2004)两位学者以金融和资源配置的问题为出发点,来进一步研究金融支持体系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其以珠三角经济特区为例,认为金融支持可以正向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即越为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越能够有效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这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供了方向,也为金融支持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范小雷(2007) 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研究发达国家战略产业的金融支持路径,对我国发展战略产业提供了经验借鉴。郑婧渊教授在2009年以金融对高技术的支持为研究对象,发现其二者之间关系为,金融的资金支持是促进和保证高科技术健康发展的基础。申明浩、杨永聪(2012)的研究发现,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第二产业二者之间可以相互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可以为第二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可以完善信贷市场的发展程度。
三、我国金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的现状
(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支持经济实现下一轮增长不容忽视的决定性因素。《2017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其他产业表现出更为迅速的增长势态,总产值明显提升,占全部工业和经济产业的比重增加。截至“十二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较2010年接近翻番增加,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左右,实现预期的目标。
“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的27个重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收入达16.9万亿元,占工业总体收入的比重达15.3%,较2010年提升3.4个百分点。2010~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收入年均增长17.8%。
战略新兴产业是以技术创新为基础,因此研发经费的投入对其丰富和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强度上来看,其研发经费投入是十分巨大的。产业的研发强度一般用研发经费投入与产业产值的比值来衡量。本文依据肖兴志、谢理(2011)对新兴产业处理方法,从高新技术产业中选取九个产业来替代战略新兴产业,计算其发展现状和研发经费(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与外部支出合计代表),计算其研发强度汇总(如表 1所示)。结果显示,到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为 1.9845%,最高的研发强度可达6.4093%。依据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201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数据表明,2014年新兴产业的研发经费为13015.6亿元,与2013年的14184.6亿元相比增长了9.9%;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05%(研发经费与GDP的比值)。数据显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强度相对于我国整体研发强度存在一定差距。
(二)银行业发展的现状
截至2014年年末,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銀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外资参股的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达到134.8万亿元,比上年年末增加16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较去年同期略有回落。总资产中,未偿还的各类贷款总额共计67.47万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50.1%,较上年年末增加8.24万亿元,增幅为13.9%;交易性金融资产中的债券投资的规模为20.51万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5.2%,与上一年年末相比增加2.37万亿元,增幅为13.1%。从资产增长幅度来看,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农村商业银行(35.3%得益于农村信用社的改制)、城市商业银行(19.1%)和股份制商业银行(16.5%)。
(三)金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的现状
2016年,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交所)的103家新上市公司中,所属战略新兴产业的比例达33%,截至2016年年末,在上交所上市的公司中,将近30%的公司所属行业为战略新兴产业。国务院重点扶持的七个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业、生物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三个产业市值已初具规模,分别达到1.3万亿元,1.4万亿元和1万亿元;新能源产业则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内上市公司规模大幅增长,2013~2016年,市值规模由1526亿增长到4673亿元。此外,未被列入国务院重点扶持产业之列的一些产业,例如数字创意,高新技术服务等产业,它们在过去的三年中,发展势头也十分迅猛。
可见近几年金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作用逐渐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选择。不容乐观的是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变为产业的技术比例仅为38.2%,其中90%左右的科研项目没有发展成现实生产力。而这90%的科学技术有50%是因为缺乏资金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以新兴产业的间接融资为例,来分析市场性金融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
从表2可看出我国贷款规模从2014~2011每年都在扩大,存款和贷款每年都在以12.2%和14.3%的速度增加,而新兴产业的贷款率平均每年仅有2478亿元,只占到每年金融金钩平均贷款的0.39%。从金融机构未贷出资金规模来看,2008~2012年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同时产业资金缺口也在增大,这可以表明金融机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供需缺乏对应,金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作用尚需提升。
四、完善金融对新兴产业支持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金融创新,完善融资体制,防范金融风险
国家应当大力发展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例如,降低新兴企业上市门槛,鼓励企业直接去资本市场融资;建立和完善企业债制度等,通过以上举措来减少企业对银行的依赖程度,改善企业融资结构,同时也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改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秩序。企业也应当不断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财务规范和信息透明度,提升信用等级,为直接融资奠定基础。
(二)创新保险产品,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风险管理和资金融通功能
积极开展保险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具有规模小、投资大、周期小、风险高的特点,而这一系列的特点都使得新兴产业的发展极为困难。商业保险可以通过自身的风险流通和资金管理的作用,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企业财险、工程责任险、养老保险等,为发展新兴产业构建多层次、全方面的风险保障体系。同时还要不断增加科技保险的试点范围和领域,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公司的不同阶段的风险特征和风险水平开发不同的保险产品,还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风险咨询、风险管理、风险估值等服务性支持。
(三)完善外部政策,强化金融对新兴产业的支持
深化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积极落实相关合作协议,加强配套政策的制定与实行,同时不断改进资金运用和监管制度,优化监管流程,为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此外,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升级进程,政府应设计主板市场的准入机制。为处于成熟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呈现的产业规模与产业增长特征,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加强知识产权登记、管理安全方面等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府管理,完善银行和新兴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同时各级政府也应制定新兴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来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五、结语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不容忽视的动力,其发展变得十分重要,在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和促进产业转型的过程中新兴产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使我国经济进入一个健康良性发展阶段,优化经济发展的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金融支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尤显重要。
本文以金融支持与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在已有的发展基础之上来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金融支持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金融对新兴产业支持的现状和其所存在的问題。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式和国家出台的一些相应政策,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年限较短,有限的数据造成实证分析难以实行。因此,在新兴产业不断发展的现在,未来会有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客观有效的数据可以帮助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金融更好地为新兴产业提供发展支持。
参考文献:
[1]申明浩,杨永聪.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升级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以我国第二产业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12(07).
[2]张文云,徐润萍.珠三角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支持的效应分析[J].南方金融,2004(06).
[3]郑婧渊.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9(05).
[4]肖兴志,谢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11(11).
[5]范小雷.发达国家发展战略产业的金融支持路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
(作者单位:魏新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李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