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材之我见

2017-06-10李林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17期

李林

摘 要:目前对高中语文教材的研究整体较多,但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选编问题的研究屈指可数,本研究试补充这一教材研究的薄弱点。本文通过对比21世纪以来两套人教版语文教科书的小说选编情况,发现问题并相应地提出选编构想,以期改变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语文教科书中的边缘地位,充分挖掘其文学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现当代小说;语文教科书;教科书选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21世纪初教科书的出版和研究都出现了繁荣局面。许多研究者从理论概念层面探讨语文学科整体课程框架的确立,进而阐述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特点与发展。有的研究者从选文标准和选文内容的角度进行评价,教育者们越来越意识到教科书在整个课程改革中的关键地位。

一、选编现状

当前中学语文教材的基本篇目主要由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三个部分构成。本研究主要选取人教社先后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作为分析对象,原因在于这两套教科书在全国使用范围较广,影响较大,出版时间最近,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

2003年人教社依据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出版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六册,共133篇文章,其中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53篇。小说的选编情况见下表:

通过上表不难看出,六册教科书中共选入12篇小说(不含古代小说),占全书选文的9.0%,其中中国现当代小说有6篇。从整体编排来看,遵循从中国小说到外国小说的编排思路,每个学年段仅有一个小说单元。从选文内容来看,除了《边城》之外,其他四篇文章的阶级性、政治性较强,明显受到文学工具论思想的影响。从入选作家来看,鲁迅、沈从文和孙犁都属于同时代人,高晓声较晚,但这四位作家生活的时代背景基本一致,并且鲁迅小说占了一半比例,从这个角度来讲趋同化较为严重。相反地,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50后、60后、70后小说作家群,在语文教科书中处于“集体失声”的状态,无一篇小说得以入选。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

根据教育部2003年5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人教社出版了五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从2004年秋季起在广东、宁夏等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省份使用。按照“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大板块安排相关内容,其中“阅读鉴赏”板块共有选文65篇。小说的选编情况见下表:

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相比,此次小说选文主要发生以下两点变化:其一,小说选文4篇,占全书比例为6.1%,下降了两个百分点,仅比戏剧选文多出一篇,可见小说教学日渐边缘化的地位;其二,鲁迅小说《药》被删除,《等待戈多》《百年孤独》等代表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作品也被全部删除,加入了中学生熟悉的小说《老人与海》。

在小说选文大幅度缩水的情况下,小说选文类型难以实现突破,学生在三年高中学习中只接触到4篇现代作家的小说,可谓十分匮乏。现代文学史上星光熠熠的名字如巴金、张爱玲、钱钟书以及近二十年异军突起的以莫言、苏童、余华等为代表的当代作家也无一有机会出现在语文教科书中。对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的历次小说实验以及文学观念的革新,在最新版教科书中完全没有体现,是中学语文学习中不可忽视的空白点。

二、选编建议

王永兵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与中学语文教学关系探究》一文中探讨了现当代文学作品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主张充分发挥这些作品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性的功能,指出应以现当代作品为桥梁,沟通语文教育与人格培养两个重要任务。刘丽纳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选编研究》中论述了新时期以来现当代文学选篇的发展过程,认为文学选篇折射了文学思潮的浮沉起落以及审美观念的变迁,特别是新千年以来的选篇体现了多元探索期人文精神的张扬与经典意识的强化。

在文学批评领域中,现当代小说占据着无法替代的位置,引领着最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思潮的发展,笔者认为,它们应该在语文教材中体现出足够的重要性、突破性的地位。

在选文标准上,依然沿袭一直以来“文质兼美”的总要求,让学生既能感受到语言文字本身的优美,又能领悟到巨大的思想魅力,与此同时还必须站稳底线,拒绝阶级性及政治性鲜明的作品,提倡能够展现真实精神世界的纯文学。

在选文内容上,可以大胆尝试,丰富选文类型,在继承传统经典的同时有所创新。教科书编者不妨考虑以下几种小说类别:一是将古典文学意蕴与白话文写作完美糅合的小说,例如张爱玲的小说既能看到《红楼梦》等古典小说的影子,又能折射当代社会的人性特点,并用娴熟而精致的白话文表达出来,这种独特的文风能够引起学生细腻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感知和鉴赏能力,并对民国转型时期的文学有所了解。二是具有先锋意识或实验精神的在叙事方式上有所突破的小说,例如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已经进入苏教版读本,而莫言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有希望进入上海高中读本;又如韩少功《第四十三页》虽是穿越题材但思想价值较高,学生将之与一些青春写手创作的穿越小说对比,水平高低不言自明。三是一些属于流行文化但已成为国民心中经典的小说,例如金庸武侠小说,引人入胜、如临其境的精彩描写自不用说,其中彰显的民间侠义精神也已融入民族文化的血液。以上这些带有突破性的选文究竟符不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不是由专家学者而是由具体教学实践决定的,不妨先将这些选文纳入选修课或语文读本或校本课程的范畴,在实践中探讨其可行性和习操作性。

三、结语

要想扭转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語文教材中的边缘地位,必须为它融入新鲜的血液,丰富选文的内容和类型,充分挖掘现当代的文学宝库,而不是让教科书成为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独角戏。同时,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应当主动了解中国现当代小说的发展情况和相关批评理论,跟进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通过选修课和校本课程教学等多种途径,大胆尝试现当代小说的难篇教学并进行研究,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高中语文教科书的选编问题提供有力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永兵.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与中学语文教学关系探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107-109.

2.刘丽纳.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选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