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使课堂教学更有魅力

2017-06-10李如密

江苏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策略

【摘 要】教学美是师生在教学中合作创生的,属于教学美学研究的重要范畴。教学美的创生策略主要有:大力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加强教学内容的审美开掘,优化教学过程的审美设计,美化教学的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全面营造教学审美场,促进教学评价审美化,师生共同欣赏教学美等。

【关键词】教学美;创生;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8-0015-03

【作者简介】李如密,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南京,210097)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建筑大师汉宝德说:“21世纪是美感的世纪,在全球化大趋势下,美感是一种竞争力。”教学是富有美感的活动,追求并创造着教学美的教师格外拥有幸福的体验。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有许多复杂的原因,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教师没有发现和体会到教学美的魅力。当然,教学美的创造不是一个空洞的、模糊的问题,而应有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策略,并且不是散乱的、互不联系的,而应构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策略体系,这样才能保障教学美的有效创造。

一、大力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

教师的审美素养对教学美的创造起着关键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美的创造,每个教师都应该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审美素质。“这样,美吗”,当人们开始如此发问时,其实就已经唤起了人的美感本能与探问需求。因为只有具备审美素质的教师,才会将教学当艺术来看待,教师的审美修养直接影响着教学美的创造。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学生。学会了审美的教师,其目光中的学生没有不美的;反过来,被教师审美目光普照的学生,也会变得越来越美的。教师的审美素养总在人文细节中表现,教育说到底就是细节的艺术。有审美的眼光,才成就了细节的魅力。教师诗意地生活,是教学诗意化的必要条件。教师审美情趣有利于化非审美因素为审美因素,优化教学效果。

二、加强教学内容的审美开掘

各科教材中都客观地存在着大量的审美因素,教师应以美学的艺术的眼光去发现它,欣赏它,品尝它,体味它,领略它,直到自己感觉身心都融入其中,“相看两不厌”,甚至达到迷醉的程度,然后再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去体验、分享这种美,才会达到既能“教懂”又能“教美”的效果。著名学者赵鑫珊说:“希望我们的教师能在课堂上,随时向学生指出数理科学的美。因为那是一种‘点金术,是阿里巴巴叫开山洞大门的神秘符咒。”教学内容美给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我们对教学内容的审美开掘,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科本身的魅力上。教师对学科的审美理解会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一个从未感受到所教学科之美的教师是难以给学生学科寻美之旅带来切实帮助的。教师要将教学材料的组织尽可能审美化,这是教师教学艺术能力的重要体现。

三、优化教学过程的审美设计

教学美的创造是在过程中完成的。教学美的创造过程与教学过程是合为一体的。教学过程的审美设计是教学活动中一种特殊审美活动,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形式,是目的与手段的高度融合,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是艺术美与现代技术的深层整合。教学过程的审美设计,是教学主体的巧思妙设,是一种能动的创新活动,是追求教学过程审美价值的一种新探索。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定的审美设计,把知识的传授过程设计成精神陶冶的过程,把技能的训练过程设计成心灵丰富的过程,把能力培养的过程设计成智慧提升的过程,从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真正达到自由创造的境界。教师在教学中要整体设计教学与美的动态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审美需要,追求组织过程形式的创新与变化。

四、美化教学的各种手段

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教师们的重视,教学美的创造对教学手段及其运用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学手段的综合使用,大大增强了教学美创造的表现力。美化教学手段本身就是教学美的创造的一部分,而得到美化的教学手段,又反过来促进了教学美的创造。实际上,艺术能够丰富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教师来说,问题在于创设一个审美环境,让艺术来协助他所从事的任何内容的教学活动。梁启超指出:“审美的本能,是我们人人都有的。但感觉器官不常用或不会用,久而久之麻木了。”艺术的功用就是“把这种麻木状态恢复过来,令没趣变为有趣”。特级教师李吉林就是综合使用艺术手段进行教学美的创造的高手,她总结了情境创设六大手段:“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几乎都是艺术化、审美化了的教学手段。为了增强教学美的表现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大胆借鉴艺术的手段进行教学。

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的实质是对“人自己的本質的一个确证”。人要欣赏美,必须要有相应的审美能力。所谓“审美能力”,是人们体验、感受、欣赏、表现、创造和评价美的事物的能力,即表现为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现象的审美价值进行分辨、评定时所必须具备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创造的能力。审美能力的完整结构应该包括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能力等因素。但审美欣赏能力是审美能力结构中的基础因素,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能力必须在此基础上才能发展起来。教师应尽可能地开掘学生的审美潜能,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唤起学生已有的审美经验,培养学生敏感的知觉、稳定的注意、快速的联想、丰富的想象、细腻的情感等,以使学生的审美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并与体现在教师讲授内容与手段中的意象较快、较深、较广地相互作用和交融,进而形成自己具有个性色彩的美的意象,最终进入美的意境。教师在教学中,要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觉醒,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美,积极参与课堂中的审美创造活动。

六、全面营造教学审美场

所谓“教学审美场”,是指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创造的整体审美化的一种氛围和情调,在这种氛围和情调中,教学主体可以淋漓尽致地进行教学美的创造,并将其育人效应发挥到极致。教学审美场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整体弥散性。良好的教学审美场常常是既和谐又活泼,既紧张又有序,既庄严又亲切,既有播种的繁忙又有收获的喜悦,既有竞争向上的意识又有漫步知识田园的情调。在这种审美场中,活动主体有强烈的审美感受,能够形成带有审美愉悦的良好心境和情绪;反过来,这种情绪和心境向外扩散,相互感染,又能使审美场的场力增强。二是无形感染性。学校教学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到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在许多情况下,情感的力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积极的情感对认知具有支持功能。它通过感染课堂成员个体的情感来影响学生的课堂活动。三是迭代控制性。国内学者孙万鹏创立的“灰学”中的“迭代”理论表明,千万次重复同一坏的或好的因素,事物的整体也会变坏或变好。鉴于这一基本原理,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通过有效的迭代控制,让“欢乐”这只蝴蝶的美丽翅膀经常扇动,不断“迭代”好的情绪和好的信息,使审美场的天空“晴朗”起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效激活并巧妙调控情绪因素,注意增添课堂的审美色彩,精当使用笑话和幽默,适当引入游戏性因素,创造教学审美场的和谐与自由。

七、促进教学评价审美化

要使教学系统成为一个可控制的系统,就要注意反馈信息,并利用反馈信息,使信息通道形成闭合回路,以反馈谋求控制。审美化的教学评价比较推崇激励性、形成性评价,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不断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评价。以及时的、肯定的和赞美的评语,给学生带来愉快和欣喜,从而引发新的积极的行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巧妙使用激励性课堂评语、温馨关怀的作业批语、暗含期待的个别化评价、诗意多向的个性化评语等形式,有效促进教学评价的审美化。

八、师生共同欣赏教学美

教学美的欣赏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有趣课题,然而长期以来被教师和研究者们忽略了。教学研究理当对教学美的欣赏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将之纳入研究的视野。美的艺术作品,是期待着欣赏者自由解释的未定存在。换言之,就是作品不是在欣赏之前完成了的封闭式存在,而是把自身未完成的开放式的存在托付给了欣赏者。教学美的欣赏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蕴含许多奇妙的奥秘,有待研究者去揭示。教学美的欣赏也和听书、品茶一样,有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审美期待、审美感知、审美共鸣和审美回味等心理环节构成。很多时候师生合作的教学美的欣赏,如同导游和游客共同完成对旅游胜地的游览。教师要学会指导学生欣赏教学内容美,要学会欣赏自己的教学对象——学生。当然,教学美的欣赏过程也离不开师生的合作。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