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过程为导向的多样化商务翻译教学模式研究

2017-06-09邓丽君

高教学刊 2017年17期

邓丽君

摘 要:文章以过程为导向的翻译教学模式为理论指导,以微课教学、项目翻译、评注式翻译、同伴互评相结合为流程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在商务翻译课堂中开展实验性教学,其后以问卷调查和回顾式访谈为研究工具,调查以过程为导向的商务翻译教学模式的效果。

关键词:过程导向;微课学习;项目翻译;同伴互评;商务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7-0065-04

Abstract: Guided by the "process-oriented teaching model", this paper conducts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class.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ocess integrates different approaches like micro-learning course, project translation, annotation translation and peer review into translation teaching. Through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s afterward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process-oriented teaching model is more efficient in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class.

Keywords: process-oriented teaching; micro-learning course; project translation; peer-review;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一、概述

以过程为导向的翻译教学理论的提出,是翻译教学研究界对传统翻译教学课堂反思和审视的结果,其理论基础是以学习者为学习行为中心的构建主义(constructivism)。早在1994年欧洲翻译研究学会主席Gile提出, 翻译是译者不断修改并逐步提高译文质量的过程,翻译教学者和学习者应当关注翻译过程,而不是仅注重翻译结果本身。其他欧洲翻译教学与研究者如Adab(2002)、Fox(2002)、Kiraly(2003)等人也大力倡导在翻译教学中采取以过程为取向的教学模式。2002年牟俊贞、时庆梅提出翻译实践课应以过程为导向,并从理论的角度对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这一概念进行了论证;2007年苗菊和叶苗从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角度和翻译教学的交互性模式提出了对翻译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考;2010年许钧和朱玉彬从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和操作策略这些角度对传统课堂和过程为导向的翻译教学模式进行了系统的对比(见表1)。

近几年国内译界学者如李小撒(2013),王湘玲、毕慧敏(2013),王丽、戴建春(2015)等分别以同伴互评、项目教学和微课教学为切入点对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理论论证,极大的丰富了以过程为导向的翻译教学模式研究。笔者对近几年译界各类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做了总结和梳理,这类论文数量虽然不多,但许多学者已经提出了有意义的实施办法,其中包括工作坊教学、微课教学、微信教学、回译教学、摘译、编译、翻译拼图、错译辩护、同伴互评、评注式翻译作业等等许多形式。以过程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是翻译教学发展的必然之路。

二、结果为导向的翻译教学模式反思

笔者长期从事商务英语学院三年级本科生文学翻译和商务翻译课程的教学工作。我校传统的商务翻译教学课堂采用以结果为导向(product-oriented teaching)的翻译教学模式,通常由教师以大量例句对翻译技巧进行讲解,之后布置翻译作业,课堂上以标准译文为基准对学生的译文进行讲评, 往往形成翻译课堂教学=技巧講解+标准译文模仿这种教学模式;在过去几年的实際教学中,笔者切实感受到采用传统结果为导向教学法的翻译课堂,学生课堂参与度低、解决问题能力欠缺,翻译技巧和翻译策略运用不灵活。学生被动接受翻译技巧,在分析翻译问题、主动解决翻译难题上的参与度不高。苗菊认为,这种课堂教学内容单一化、对立化,课堂气氛压抑,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受到削弱(2007:50)。以三年级本科生下学期的商务翻译教学为例,学期开始前教学大纲已由课程组拟定,大致包括商务翻译介绍、应用文本与文学类文本翻译比较、商标翻译、广告翻译、旅游宣传材料翻译、涉外文书常用词语翻译、商务信函翻译和合同翻译等章节。通常一个章节主要由教师在课堂上对翻译源文本的类型和风格介绍开始、其后以大量译例进行翻译策略讲解,分析采取此种翻译策略的原因,之后布置课堂或者课后作业,让学生以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技巧进行练习。完成后上交作业、教师打分和评讲,以此完成一个章节的内容。在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本人产生了几点困惑: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方式的感受如何?反馈如何?商务翻译因其应用类文本的特点,对于译者在翻译策略选择和翻译灵活度方面的要求更高。在传统的被动词汇习得和例句讲解授课模式下,笔者个人感觉学生翻译过程参与度低,在实际翻译能力上的进步不大。

2015年6月笔者所教授的商务翻译课程将近结束之时,笔者以本学院三年级两个班共8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以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的方式, 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效度做了研究。问卷设计如表2。

问卷于2015年6月底发放,在7月中上旬收集,有效卷83份,由数据可以看出,传统结果导向下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翻译技巧,在分析翻译问题、主动解决翻译难题上的参与度不高。参与问卷调查的60%学生不认同目前的授课形式;93%的学生未参与过真实的商务翻译项目; 72%的学生认为传统以参考译文为标准的作业讲评方式对翻译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在2015年7月初进行的随机访谈中,研究者选取了10名在课堂参与度和翻译水平上呈梯度的学生作为访谈对象,对每人进行了10-15分钟的访谈,访谈结果可总结为: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认可度高,对课堂组织模式认可度相对低;学生认为商务翻译课堂等同于商务翻译技巧概论,课堂内容是教师对不同类别商务文体和翻译策略的梳理;学生课堂参与度与主体性较低,课后作业虽然起到练习的作用,但做(学生做)与评(教师评)周期长(由于教师评改作业量较大,通常相隔1-2星期),起不到实时纠正和进步的效果。

三、过程导向的翻译教学实践

(一)第一阶段:尝试性实验——同伴互评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结合笔者对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笔者在2015学年下学期的商务翻译课程中,尝试性地采用了同伴互评(Peer review)的作业评讲模式。以旅游翻译章节的作业为例,具体操作过程为先布置一篇300字左右的英文旅游翻译文本,要求学生在下一次课前两天独立翻译并上交作业、课上由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评改小组,将几份作业分派给各个小组,组员分工负责审查译本的风格把握、语言准确度、语义把握和翻译策略应用等,最后由组员共同在作业后撰写评改心得和修改意见;之后由教师与每小组讨论其评改结果,在课堂上做出总结。经过两次同伴互评式的翻译作业,教师感觉教学效果十分良好,学生课堂参与积极度高,对文本和译法的理解都更加深入和全面,同时学生还对翻译过程提出了许多深入的有建设意义的问题,课堂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在进行尝试性的实践教学同时,笔者对近几年译界各类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做了总结和归类,这类论文数量虽然不多,但许多学者已经提出了有意义的实施办法,其中包括工作坊教学、微课教学、回译教学、摘译、编译、翻译拼图、错译辩护、同伴互评、评注式翻译作业等等许多形式。基于以上实证研究和理论总结,笔者整合了一些易于在本学院课堂上操作的方式,设计出一个完整的流程,对过程为导向的翻译教学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实践研究。

(二)第二阶段:全方位实践——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法

2016年2月至7月,笔者在本学院英语专业三年级两个班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開始实施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鉴于本学院商务翻译课程计划的特点,笔者在广告翻译、旅游文本翻译、商务信函翻译和涉外文书翻译和合同翻译五个章节中全面实施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翻译活动的主导,教师从教学中心的位置上退下,只起引导作用。研究者以微课教学+小组项目+评注式翻译+同伴互评+教师讲评这几个环节,构成一个章节的完整实施流程。 整体实践时间设计为课堂时间15-18小时,即10-12堂翻译课,课后时间12-16小时,贯穿整个学期,同时基于课堂具体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以旅游文本翻译这一章节为例,其主要内容和实施过程如下:

首先, 基于商务英语文本的应用文本的特点,笔者首先缩减传统课堂大量例句教学的时间,以微课学习这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将课堂上教师讲授时间缩减为15-20分钟。微课教学是一种以视频为载体, 围绕某个教学知识点或者某个特定教学环节展开的视频教学,其教学重点明确,时间短。微课学习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学生可以在线观看,也可以下载到手机、电脑或者其他移动终端设备上反复观看,还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截取部分内容学习或者延缓或加快学习进度。教师一般在一个单元开始前将微课课件提前录制好,上传于本校辅助教学的blackboard网站,要求学生课前下载到多媒体设备。课堂前20分钟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可选择通过教师在课堂投影设备上播放的微课视频集体观看,也可通过其手机和电脑设备自主观看,这样让学生在学习中有的放矢。以旅游翻译这个单元为例,微课视频中教师首先从呼唤型功能文本的角度介绍旅游文本,以少量精选英汉及汉英译例句和文章为出发点说明旅游文本翻译中要特别重视的篇章风格的处理,最后介绍一些常见词和旅游类特殊词语的处理。

其次,在掌握了主要翻译技能后,以翻译项目的方式将全班学生分为1个客户小组和4-5个翻译小组。由客户小组充当项目发起者和翻译文本的选择者。在旅游翻译章节中,客户小组负责旅游文本的选择,在择定文本后提交教师审核,教师只起辅助性作用。其后该客户小组以商务项目的方式将旅游文本提交给各个翻译小组。翻译小组的每个成员需分工承担不同的任务,如文本风格分析、翻译资料使用和查找、文本翻譯、翻译评注撰写、译文校验和修改等。在完成任务后,各翻译小组将译本提交客户小组,译本以评注式翻译的形式提交。之后,由客户小组对译本进行审核,审核过程中与教师商讨。最后客户小组选择本次翻译项目的最佳译本,并对所有小组提供的译本提供书面评价。

最后,在客户小组与翻译小组的这些课后任务全部完成后,由客户小组在课堂上对各翻译小组评价总结,其后由教师对课堂进行全面总结,点评从翻译活动发起到翻译活动完成整个流程中同学们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且对最佳译本进行精炼。一个章节所有任务的完成需课堂时间3小时,即两次翻译课,以及3-8小时课外时间。要说明的是,课外所需时间悬殊不等,是由学生不同小组的合作水平,成员参与程度和组员翻译水平决定的。且需在新章节开始前由教师提前录制好微课/视频教学材料,指定好客户小组,提前预留客户小组在课堂开始前翻译文本选择的时间。为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客户小组与教师在文本择定前的沟通需在课前完成,各个翻译小组的翻译活动也需在课后完成。

经过一个学期五个章节的全方位实践教学,2016年7月研究者再次以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的方式,以所实验两个班级的8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如表3。

问卷于2016年7月初发放,在7月底收集,有效问卷80份,由数据可以看出,在以过程为导向的商务翻译教学模式下,学生在翻译课堂上的参与度与对翻译任务的积极性都得到大大提高。参与问卷调查90%的学生认同这种新的授课形式;学生对这种任务式翻译小组的活动十分认同; 94%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对自己实际翻译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作用。与此同时,在本学期五个单元的实验教学结束时,笔者在以2015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2015年上学期,授课模式是传统的结果为导向的教师课堂讲解为主的授课模式)对学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学生整体成绩有大幅度提高。卷面成绩统计结果显示,60-70分的学生比率由10%减少为0%,70-80分的学生比率由60%增加到68%,80-90分学生比率由10%增加为22%,90分以上比率增加为10%。学生的翻译无论是在语言准确度和技巧运用的灵活度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对翻译课的兴趣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有部分学生在暑假以优秀的表现参与了几次商务翻译的实习活动。

四、结束语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译品为目的,其教学流程通常为技巧讲解+作业+标准译文模仿这种模式。学习者尤其是初学翻译的学生在其中一般是被动的参与者,无法真正从解决实际翻译问题的角度研究解剖翻译对象、解决翻译问题。翻译微课教学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它与商务翻译课堂的结合,能有效控制缩减传统翻译课堂例句讲解时间,让学生能够针对个人情况和内容熟悉程度有的放矢、有选择有重点地观看和学习,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主导,使学习过程个性化,提高学习效率。其次,项目式翻译的设计是基于商务翻译应用文本的特点,将学生置于模拟商务环境中,使学生在翻译中的关注点扩大,以实现真正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提高实际翻译能力;改变了在以结果为导向的翻译课堂中,学生更多的是对句子和字词翻译的把握,无法真实参与商务项目翻译的现状。同时,同伴互评模式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本身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同伴互评可以为学生提供许多新的思路,从同学大致同等的翻译中重新反思自己的問题,更深入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翻译任务中去,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过程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是今后翻译教学发展的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Fox 0. The use of diaries in a process oriented translation teaching methodology[A]. In C. Schaffner &B. Adab (eds).Develop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C].Amsterda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2000.

[2]Gile, D. The process-oriented approach in translation training[A].In C. Dollerup&A. Lindeaard(eds.) Tea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C].Insights, Aims, Visions.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1994.

[3]Kiraly D.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Translator Education: Empowerment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Manchester: UK & Northampton MA: St. Jerome Publishing,2000.

[4]賀显斌.翻译教学课堂活动多样性探索[J].外语与翻译,2015(2):71-76.

[5]李小撒,柯平.同伴互评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教学法意义[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2):83-88.

[6]李小撒,柯平.关注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以评注式翻译和同伴互评为例[J].上海翻译,2013(2):46-50.

[7]牟俊贞,时庆梅.翻译实践课应以过程为导向[J].山东外语教学,2002(5):61-66.

[8]苗菊.翻译能力研究——构建翻译教学模式的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4):47-50.

[9]朱玉彬,许钧.关注过程:现代翻译教学的自然转向——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的理论探讨及其教学法意义[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1):84-88.

[10]叶苗.翻译教学的交互性模式研究[J].外语界,2007(3):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