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隔姜灸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妊娠恶阻观察及护理

2017-06-09莫惠萍韦利菊黄泽红

当代医学 2017年15期
关键词:剧吐酮体穴位

莫惠萍,韦利菊,黄泽红

(1.广西河池市中医院,广西 河池 547O0O;2.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 547000)

隔姜灸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妊娠恶阻观察及护理

莫惠萍1,韦利菊2,黄泽红2

(1.广西河池市中医院,广西 河池 547O0O;2.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 547000)

目的 观察隔姜灸联合穴位注射维生素B1在治疗妊娠恶阻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使用双足三里、双内关、神阙、中脘穴位隔姜灸法,辅以维生素B1注射液1 mL分别予以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30例,禁食,每天静脉输入葡萄糖、生理盐水等3 000 mL,同时补充维生素C、氯化钾、维生素B6和肌注维生素B1。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尿酮体改善及胃肠功能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隔姜灸联合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妊娠期恶阻是安全、快速、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隔姜灸;足三里穴;维生素B1;妊娠恶阻

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者,成为“妊娠恶阻”。亦称为“子病”、“病儿”、“阻病”[1-2],现代医学称之为妊娠剧吐[3]。多因脾胃虚弱或肝胃不和导致冲气上逆、胃失和降而致[4]。妊娠剧吐若治疗不当,或迁延时间较长,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心肾损伤,维生素B1缺乏时可致威立克(Weirincke)综合征,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达50%[5]。本院采用隔姜灸联合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妊娠恶阻,配合精心护理,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为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本院收治妊娠恶阻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29.2±2.3)岁;孕龄7~12周,病程5~13 d,初次妊娠19例,二次以上妊娠11例,其中轻度呕吐8例,中度呕吐15例,重度呕吐7例,尿酮体(+)8例,(++)18例,(+++)4例。对照组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28.3±2.5)岁;孕龄8~10周,病程4~12 d,初次妊娠21例,二次以上妊娠9例,其中轻度呕吐9例,中度呕吐16例,重度呕吐5例,尿酮体(+)9例,(++)17例,(+++)4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即入院后嘱患者卧床休息,视病情而定,予以清淡饮食,严重者禁食,使用葡萄糖、林格、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日输入液体量3 000 mL,同时予补充维生素C、氯化钾和维生素B6,并发代谢性酸中毒的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溶液,予以肌注维生素B1100 mg。遵医嘱记24 h出入量。同时,关心同情患者,保持病房整洁、舒适、空气新鲜,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妊娠的知识、生理变化,讲解妊娠剧吐的原因,嘱患者每天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保持愉快心情。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穴位隔姜灸疗法联合维生素B1双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

1.3 取用穴位 双足三里、双内关、神阙、中脘。取穴方法:据中国针灸学的取穴标准进行取穴,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神阙位于肚脐中间;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即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1.4 穴位隔姜灸的操作方法 将鲜姜切成直径2~3 cm,厚度3~4 mm的姜片数块,用针点刺多个小孔,以便热力传导,将姜片同时放置于所选的穴位上,姜片上放适量大小的清艾炷,点燃艾炷,施灸过程中若患者感觉灼热,可将姜片稍微提起,或重新更换姜片,避免烫伤,每次灸5~10壮,约20~30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施灸后用2.5 mL注射器2支分别抽取维生素B1注射液1 mL(50 mg),患者取仰卧屈膝位,露出双侧膝下,准确选取双侧足三里穴(按压该部位,患者有酸、胀、麻感),常规消毒,一手绷紧皮肤,一手持注射器,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下,然后用针刺手法将针针身推至一定深度,上下提起插至患者有酸胀等“得气”感应后[6],回抽无回血,即可将药物缓慢推入,如患者有触电感,应将针体往外退出少许再注射。同法注射对侧,1次/d。5 d为1个疗程,休息2 d观察其效果。

1.5 护理 严密观察病,做好护理记录;呕吐剧烈频繁者,卧床休息,病房空气新鲜,避免异味刺激;保持口腔清洁,每次呕吐后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观察和记录呕吐物的色、质、量,呕吐次数,尿色、尿量、进食情况及全身症状,遵医嘱抽血行肝肾功能、电解质及留尿送检;对服药即吐者,中药汤剂浓煎口服,并少量多次频服。药液温热随患者喜恶,喜热者温服之,喜饮冷者凉服;服药前或进食前,可先用数滴鲜姜汁擦于舌面,以减轻呕吐;病情轻者可少量多餐进食有营养、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色、香、味的调配,促进食欲。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厚味、油炸之品。

1.6 疗效疗效标准[7-8]治愈:恶心、呕吐停止,食欲恢复正常,尿酮体检查连续3次阴性,其他各项临床检验指标均正常。显效:恶心、呕吐症状明显减轻,食欲较前增加,尿酮体阴性或减少(++)以上,其他临床检查指标均有所好转。有效:孕妇的恶心、呕吐症状有所缓解,可少量进食,尿酮体和其他临床检查指标均有所改善。未愈:恶心呕吐症状未见任何好转,尿酮体检查仍为阳性。总有效率=(治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7d内疗效比较 两组孕妇7d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7 d内疗效比较

2.2 两组尿酮体比较 两组尿酮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尿酮体比较

2.3 随访结果 治疗组随访30例(100%)孕6个月的患者,1例停经69天,因胚胎停育而行清宫术,1例因病情加重致肝功能损害最终终止妊娠,其余均未发现病情复发和流产等情况,四维彩超检查未发现胎儿畸形现象。

3 讨论

国内外对妊娠恶阻的治疗多年来一直采用禁食、静脉输液,纠正酸中毒、调节离子紊乱,口服止吐药、镇静药等方法都有一定的疗效[9],而中医在治疗该疾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穴位封闭治疗[10]妊娠恶阻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本着以和降为顺的原则,选取有效的穴位予以治疗,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和下合穴,能强健脾胃,调和气血,降逆止呕,还有强壮保健,扶正培本作用。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穴位,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过刺激内关穴能激发中焦之气,起到平冲降逆、和胃止呕的功能[11]。中脘穴为胃之募穴,主治胃脘部不适、恶心、呕逆、嗳气吞酸、消化不良等;神阙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作用;而生姜性辛,微温,有温胃止吐作用[12]。

温灸为借灸获得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以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起到温通气血、健脾和胃、振兴中阳、浊气下降、降逆止吐之功效[13-14]。

维生素B1[15]是参与体内糖代谢的重要辅酶,维生素B1缺乏,糖代谢发生紊乱,导致酸中毒,维生素B1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穴,即利用注射时机械刺激及药物本身刺激的作用,通过经络和神经扩散,使得神经和体液调节系统对机体进行调节,起到了安神安胃、降逆止呕作用。

综上所述,妊娠恶阻患者应用隔姜灸联合穴位注射维生素B1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痛苦较少,安全性高,住院时间短,疗效巩固,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1]马宝璋,齐聪.中医妇科学[M].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35.

[2]刘敏如,欧阳惠卿.实用中医妇科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6.

[3]陈宝艳,赵颖,柯晓燕,等.妊娠恶阻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相关性研究[J].新中医,2012,44(4):68.

[4]冯瑶,侯玉敏,谢萍.论治妊娠恶阻经验采撷[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4):40-41.

[5]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0.

[6]张秋华,池建准,段亚平.中医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9.

[7]吕玲玲.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剧吐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14):82-83.

[8]徐秀玲,章勤,孙津津.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汤剂及耳穴埋豆治疗妊娠恶阻65例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1):50.

[9]胡庆昌,张凤敏.隔姜灸治疗妊娠恶阻36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2(2):817-831.

[10]陈淑彦,刘爱菊,赵建夫.药物联用穴位封闭治疗妊娠剧吐35例[J].中国药业,2014,23(12):106.

[11]王洁,黄香妹,金瑞芬,等.内关足三里温和灸治疗妊娠剧吐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5,22(18):65-67.

[12]叶传素.生姜片贴敷足三里、内关穴有效减少妊娠恶阻平均住院天数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5):170.

[13]冯英,马婧婧.灸药结合治疗妊娠恶阻49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3):35-36.

[14]王仙,姜云,胡月.艾条灸法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妊娠剧吐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5,14(3):279-281.

[15]崔英,刘勇志,易丽红.穴位注射对妊娠剧吐患者胃动素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1):53-5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5.072

猜你喜欢

剧吐酮体穴位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和胃安胎饮辅助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观察
尿酮体“±”或“+”代表啥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药物联用穴位封闭治疗妊娠剧吐35例
自制肠外营养剂对妊娠剧吐的疗效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对尿常规检查中酮体的观察
妊娠期妇女尿酮体检测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