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区域经济提质增效路径研究
2017-06-09刘荣姚远陈凡
刘荣 姚远 陈凡
摘要:县域经济是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其中工业化、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泰州市姜堰区处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虽然受长三角城市群的辐射作用,经济建设取得不小的成绩,但将姜堰置于长三角及更小的周边范围比较经济发展还是处于劣势,经济总量的提升还有很大的空间。本文从县域角度,结合地域特点,挖掘姜堰经济增长潜力,探讨姜堰地区作为一个县域范围内的提升经济总量的可行性方案;研究姜堰地区的产业结构,探索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增动力,为党委政府推动经济建设提供参考方案。
关键词:姜堰;区域经济;提质增效;创新路径
姜堰地处苏中,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受长三角城市群的辐射作用,经济建设取得不小的成绩,但将姜堰置于长三角及更小的周边范围来比较经济发展还是处于劣势,与周边同级行政区域的总量和质量还有差距,经济总量的提升还有很大的空间,产业结构还没有调整到位,经济增长潜能还没有激发。如何实现经济总量的长期稳步增长,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是摆在当前党委、政府面前的重大历史课题。
一、姜堰区域经济的运行总体态势
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勇于引领新常态、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稳步向纵深推进。姜堰面对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形势,坚持真抓实干,奋力学赶海安,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快进。2016年全区人民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实现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1、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8亿元,增长10%。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6亿元,增长1.9%。实现社会消费品总额171.6亿元,增长11.2%。实现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33元、17638元,分别增长8%、9%。
2、发展方式持续转变。三大产业结构比依次为6.5:46.9:46.6,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比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41.6%。规模经营、家庭农场、生态循环成为农业发展的风向标。己创建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全省首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在全国农业改革试点示范区工作绩效考评中名列第1。全年实现工业开票销售490亿元,同比增长5%。完成列统工业产值1480亿元、利税163亿元、利润10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5%、10%、10%。经济开发区创成江苏省“两化”融合示范区。全年接待游客645.8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5.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1%、9.6‰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65亿元,实现增加值11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1%、7.8%,新增二级以上资质企业10家。
3、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同比增长18%,低于预期目标2个百分点。实现产业投资412亿元,同比增长24.4%。经市核查认定的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80个,其中10亿元以上4个。159个区级重大项目开工建设149个,开工率93.7%,总投资78.43亿元。泰州漆湖健康养老产业园和越美激光显示蓝光芯片项目成功申报江苏省重大项目。在建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33个,通过核查验收1000万元以上竣工项目55个。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2个,增资项目8个,实际到账外资1.6亿美元,完成预期目标。13家企业成为重点上市、挂牌后备企业,双登集团进入上市辅导期,乐威医药、振华泵業新三板挂牌。开发区昆姜工业园一期工程建成使用,科技园区创成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装备园区亿元企业孵化园二期工程有序推进,现代农业园区河横稻麦示范基地智能化灌溉系统全面建成。
二、区域经济提质增效的制约性因素
1、时间和效率的制约
每一个政府都想提高经济总量,这不仅仅是数字体现,更是实实在在民生需求。维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都需要经济成果做坚强后盾,离开了经济成果的基础作用,则社会发展就成为水中花镜中月。经济建设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且这种规律不能被人为左右。如果将经济建设看成是一项工程,涉及到工程时间和工程效率的问题。很明显工程总量是工程时间和工程效率的乘积,时间和效率之间是反比关系。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我们习惯性的提出要加快速度、提高效率,这本身就不符合规律。经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综合工程,涉及到产业分布协调、资源合理调配、市场消费配比等等各方面的关系,其复杂性使得我们不能完全把握它。其中有些部分我们可以提高效率加快进度来完成,但绝大部分需要我们遵守发展规律,对时间和效率进行有效协调,使其发挥最大效用,取得总量最大化和最优化。
在经济新常态下,国家顶着经济下行的压力,主动降低经济增速,实际上是以时间换效率,以短期压力换取长期动力。
2、同质化竞争的限制
经济总量快速提升,项目招引是捷径,既能提高经济总量,又能解决就业问题,如果招引的项目体量大、建设周期长,则对经济总量的快速有序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各个地方政府都在项目招引上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在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思想再解放、城建新提升、项目大突破”后,各级政府招商引资的压力和任务越来越大,各地纷纷调高了招引项目的标准。在政策自留地越来越小、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土地供应越来越紧张的大环境下,不仅各区县市的项目有同质化竞争的趋势,在某一个县域范围下的乡镇的招商引资也开始同质化的竞争,同质化的竞争在不同县市区的临近乡镇表现的尤为明显。归根结底,项目招引上的同质化竞争使得地方经济发展陷入某种程度的思维困顿,已经没有新的方式方法去吸引和打动投资者,既有产业结构布局的存量消化的问题,也有产业创新僵化的问题。
同质化的竞争在我区还表现在某一地区的相同产业缺少行业协调,相互压价。充分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也是推动产业进步的动力,但在同一地区相同产品进行过低的价格竞争,生产者必然会想方设法的削减成本,而不是将精力用在产品的优质生产和创新上,长期以往必然会导致产品低质重复和产业发展停滞。
3、人才和资金的协调
经济建设是各种资源有效组合形成产业,细化为行业和企业。不管是什么业态形式存在,归根到底是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创新相互组合时产生的放大效应的结果。资金是基本,人才是关键,如何将人才和资金进行高效科学搭配是经济建设不可回避的课题。我区制定了相关人才政策,实施“堰归来”计划,引导暑期返乡大学生关注家乡经济社会建设,实施2015政产学研双百工程,参观考察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对接洽谈。着力培养本土人才,旨在培育一支高层次人才后备队伍,从2013年开始实施“321工程”培养计划,着力培养有突出成就、较好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发展潜力巨大的优秀青年人才。
但在三方面没有做好协调工作:一是“堰归来”计划实施不应仅仅与本籍高校毕业生就业挂钩,应在吸引急用可用人才上下功夫,针对本籍的要求不应作限制,切实的改“堰归来”为“归堰来”;二是侧重于电商平台,未能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机械电子、软件、城建规划、社会管理等姜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上科技的创新创造;三是未能将优秀人才的创新创业向本区的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进行有效引导和培育,我们所急需的优秀人才其在本区创新创业要有稳定的资金支持和广阔的舞台提供。“321工程”培养计划也作了一定的年龄限制,不利于挖掘应用型人才。“2015政产学研双百工程——百家企业院校行”分成华北线、华中线、华南线、华东线4条线路开展专题院校行活动,侧重于“我要”式的单向技术索取,缺少“我为”式提供平台的双向交流。
人才和資金的协调不是表面上的协调,而是深度的融合。人才和资金是相互吸引的,应该秉持:凡有利于本区产业创新创造的任何人和事均应能在本区找到着力点;凡愿意在本区创新创业的任何人均能在本区找到施展的舞台。人才为何归堰,实为找到施展本领的舞台和今后发展的方向,真正的人才绝不会因为给予所谓“编制”和岗位而留下,归来的人才一定会因为有利于事业和个人双重发展的重大机遇和良好氛围而选择留下来。
三、从创新角度思考提质增效的选择路径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永动机,在人口红利和政策红利逐渐丧失的新常态下,必须牢牢抓住创新这个主要关键,不但要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卯足劲头,而且要从发展思维调整上下足功夫。1、双管齐下培育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质量从人力资源使用和科技价值产出的角度,可以将我区现有市场主体简单划分为劳动密集型和科技含量性。劳动密集型占用资金少,设备的技术程度低,容纳劳动力较多。我们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留给我们的人口红利逐渐丧失,不能在人口微薄的红利再做文章,但又不能简单地听之任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逐步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或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或者在新的物质技术上形成新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提升经济总量不能忽视经济质量,必须要做好现有产业的提质增效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现有产业的提质增效是基本的重中之重。首先要对其进行科学化的细分,不按照传统分类方法(诸如第一二三产业),而是按照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和本区域资源的有效供给相结合来对产业重新划分。着重体现政府在指导和引导市场主体时的资源倾斜和政策倾斜,对于高成长性企业应该给予充分的发展空间,给予中成长性企业发展的平台和时间,给予低速增长甚至零增长的企业发展喘息或者资源整合的机会,对于僵尸企业则有序规范的引导退出。这并不是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而是政府充分履行职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的实际体现。
2、把转型升级的任务做成机器换人的产业
机器换人是一个不可逆的时代潮流,已在世界级的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试水成功,在广东地区已经由成本上升人工短缺倒逼企业开展。有一个国际性的因素必须要加以重视,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重振制造业,如美国提出“新工业革命”,欧洲提出“再工业化”,机器人应用就是重要推手,不排除发达国家利用此次工业化浪潮的新技术成本优势再次进入低端制造领域。因此,必须未雨绸缪,统筹规划,提前做好转型的各项准备工作,把转型升级的任务当成产业来做。建议设置政府专项启动基金,开展机器换人工作的试点,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转型。配合机器换人行动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技能转岗培训和分流培训。加大本地高职院校的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和招生培训力度,积极借助驻泰高校的相关研究力量,主动联系泰州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结合本地实际试点劳动密集型产业机器换人。开始筹建、逐步形成科研、制造、培训、服务一体化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条。
当然,“机器换人”能否形成规模与效益,不仅需要政府有力引导支持、企业主动参与,还需要专业厂商的积极服务,形成合力,甚至需要技术资本和产业资本的积极介入。目前,受企业规模、行业类别、技术人才以及政策配套等因素影响,加上替代机器价格普遍昂贵,大规模推广还面临困难与障碍,需要政府主动起头,搞好试点,做好融资。“机器换人”不是简单的替代,而是与生产流程优化、生产工艺改进、生产效率提升的有机结合,关键仍在于技术人才、设备研发、系统服务能力方面。因此,对于各地政府部门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既不能简单地认为“机器换人”等同于转型发展,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完成了“机器换人”就实现了转型发展。
3、用+X代-÷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常态就是一种客观状态,如何打破就常规,在地方经济发展上有必要对生产要素进行组合选择。在新常态下,针对姜堰实际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生产要素重组必然会淘汰一批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是硬任务,必须不折不扣的完成,但淘汰掉的落后产能留下的空白怎样来填补,由此引发的社会利益矛盾如何来协调?这里面涉及到生态、资金、就业、税收等等各方面的复杂因素,既不能一刀切,又不能形成政府包袱,尤其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下,更不可能用简单的政府关停的简单粗暴办法来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实的操作方法是对产业产能实现有效的+-×÷调整。其中+×的实现较为顺当,毕竟是添砖加瓦式的改革,阻力较小,若要有效实施-÷,则必然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用政府的行政之手推动势必产生一定的包袱。从战略思路上,地方政府可以用加乘的方法达到减除的目的,这样产生的阻力就会较小,利于改革目标的实现。换言之,就是政府不主动进行-÷改革,将+×与-÷之间的改革成本差顺势累加到+×上,保持改革政策差距,让必须要进行-÷改革的企业感受压力,主动接受引导,从而付出较小的改革社会成本,完成改革任务。从战术安排上,进行-÷改革必须要有计划按步骤实施,计划必须详尽,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步骤必须明确,要体现出战略意图。主要考虑一旦启动-÷改革,资金供应渠道筹集、时间和成本,现有减除量的填补匹配,所有者的产业引导或退出,生产人员的分流培训及再就业等。从操作规范上,以无为推动有为,实现有限政府的无限作为。要让-÷改革充分发挥市场调配的决定性作用,政府是不能轻易干预,对于符合僵尸企业条件的要坚决按照政策要求清理。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就体现在用+×实现-÷,用+×的干货引导市场主体自我调配整合,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
4、以园区为核心加强产业链条的锻造
姜堰地理呈南北条状块分布,地理原因形成以通扬运河为界的里下河和通南地区。姜堰里下河地区物产丰富,历史上是里下河广大地区的南部门户,经济较为发达。现今姜堰的经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沿袭了历史的特点,下河地区镇区经济相对通南地区较为发达。在现有已规划建设的五大园区(经济开发区①、现代科技产业园②、高新技术装备产业园区③、溱湖风景区④、现代农业产业园区⑤)中,1有两个在下河地区,两个在城关镇,一个在傍沿运河南侧,在纯通南地区缺少产业园区的规划。五大园区经济特色明显,各有所长,经过几年运营已初具规模。下河二园区侧重于生态农业和健康旅游等产业,但在城关镇的二园区其对地区经济的贡献比重度远超50%,且成逐年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项目建设的贡献开始显现。东部园区位于乡镇,其对地区经济的贡献度明显下降,虽与园区定位和产业发展遇到的国际大形势相关,但地处东部乡镇与南通市地域交界,难以形成人才、资金、政策和要素的集聚密切相关。
对五大园区必须依照发展规划,根据当前形势适度调整。调整的目的是使园区产业功能更加清晰、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产业政策更加有效,特别是要加强产业链条的培育锻造。古今中外的发展表明,在经济上,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优势是产业的强大。单纯的某个产业并不能促使腾飞,但若某个产业形成上下游体系,从原料到初级产品供应、从资金到人才吸引、从生产到市场推广、从取量生产到技术创新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才是成功之道。兴化戴南以不锈钢壮大发展,浙江义乌以小商品征服世界,其核心要素就是产业链条的粗壮化,自身强化产业链条锻造,改变地区,影响产业发展,由产业经济的参与者逐渐变为引领者,掌握着产业发展的话语权。产业链条越粗越长,抵御风险能力和引领示范效应则越强,经济话语权和边际效益则越大。做好现有五大园区的产业链条培育锻造显得尤为迫切。
经济的发展靠产业,产业的发展靠链条化。园区经济发展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各项资源的集聚,最核心的要素是人的集聚,形成产城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才能可持续创新式发展。充分利用各种政策的倾斜,现阶段特别要把握好央行公布的《江苏省泰州市建设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构建与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积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等。
北沿江高铁即将修建,势必会改变通南地区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方式,此时急需改变通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温吞水”现象。通南地区此时必须通盘考虑设立园区,参照现有成熟的模式复制和创新,可以以产业发展的视角整合南部地区资源,也可通过产业引进孵化培育的方式未雨绸缪统筹考虑,保持灵敏的产业发展嗅觉和超前的发展视角,打破行政隶属关系,一切以有利于产业发展的高度来衡量。同时结合浙江特色小镇的发展经验和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统筹园区规划建设,辅以卫星式特色小镇完善产业链条。
5、用平台孵化催生资源融合升华
对市场经济主体而言,当今社会是一个效能的社会,主要体现在资金、技术、信息、人力等方面更新配置的速度快、效率高。一个新的构想能否得到支持关键在于共鸣,一个创意能否转化为产业核心要有投资,一个技术能否得到推广主要在于企业家的支持。在信息化时代原本需要面对面交流的均可以用虚拟的方式来实现,节约了时间和资金的成本,拉近了交流的空间,使得创意和技术与资本的结合变得更为容易。这种方式也有其缺陷所在,很容易造成天马行空,落地艰难。如果将创意和技术与资本的结合看成是修成正果的婚姻,线上交流就是为其做媒,提供海选信息,线下探讨就是恋爱,加深信任了解的程度,最后才有可能瓜熟蒂落。
建议加强平台资源整合,简化应用程序,扩大链接分支,提高运营效率。①对现有的泰州市姜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http://www.ivgvcp.corn/)加大改造力度,尽量压缩产品推介营销,增加产业信息推介、创新交流、风险融资的板块,提升红娘式的服务功能,加快平台转型速度,树立平台的服务品牌。做好与江苏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http://www.smeis.cn/default.hmtl)和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http://www.sme.gov.cn/)的接驳。②将经信委主导搭建的企业家交流群、节能工作交流群和现有的企业家沙龙,联合市场监管等其他部门搭建的相关交流平台,以区级政府的名义充分融合重组,对照工商名册按图索骥,吸收有参加意愿的企业家。③发挥工商联、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对本土经济体的服务作用,加大驻姜外地商会和驻外姜堰商会的纵横交流和深度结合,利用溱湖会船节开设商会专门论坛,召开交流年会,让姜堰成为本外地商会交流的重要因素。④经过整合的平台要为双创预留空间接口,让风险投资在姜堰能够找到落脚点,积极为双创项目寻找资本提供机会,鼓励具有战略眼光的风险企业家接纳双创项目。
“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市县专项课题成果
此课题为2016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精品工程”市县专项立项课题,项目编号:16SSL-018
课题组成员:
刘荣中共泰州市姜堰区委党校;姚远泰州市姜堰区社科联;陈凡中共泰州市姜堰区委党校;课题负责人:刘荣;执笔人:刘荣
①经济开发区是省级经济开发区,地处姜堰主城区西郊。2013年1月,区委、区政府决定调整开发区管理体制,开发区与梁徐镇、桥头镇实行“区镇合一”管理,以区为主,深度融合,同时对开发区区域内的企业实行“属地管理”。当前,姜堰经济开发区以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目标,全力打造智能电网、装备制造两大省级特色产业基地。
②现代科技产业园位于姜堰城区南部,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指导,整合了民营经济产业中心、姜堰鎮开发区、智谷软件园等资源。目前以智谷软件园为主要发展驱动。园区定位为特色软件产业,即以软件服务外包为突破口;以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应用软件、网络增值服务、电子商务和远程教育等基础软件和共性软件为重点。
③高新技术装备产业园区,能源装备省级出口基地。位于姜堰区东部乡镇白米,以曙光工业园区为基础,重点发展以石油海洋钻采装备为主体,石化冶炼、节能环保、农业机械等为补充的相关产业。
④溱湖风景区,辖区内有溱潼古镇、泰州华侨城、5A级风景区溱湖湿地公园等著名旅游景点,实行湖镇一体化发展,策应泰州提出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重点发展旅游产业、健康产业。
⑤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012年获批,与沈高镇实行区镇合一,主要发展生态产业、高效农业。发展定位:专业水准高、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高的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品牌农业。发展思路:镇园结合、产村相融、一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