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科学志趣的培养

2017-06-09栾红梅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蛋壳科学探究

栾红梅

【摘 要】当今社会的发展突飞猛进,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为此,我们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基本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教育幼儿,启迪幼儿的科学意识,激发其探究欲望和主动求学的兴趣,引导幼儿热爱科学、理解科学,并运用科学方法创造性解决问题,促进其智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在学科教育中,教师要十分注重从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入手,并不断强化引导,使之发展成为志向,把学习自然跟献身科学的远大理想联系起来,实现培养儿童科学志趣的基础教育目标。教师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实践,旨在保护和培植幼儿科学家般的好奇心探究兴趣,在尊重幼儿认识特点和科学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强调幼儿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过程,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早期养成,为幼儿终身发展作好准备。【关键词】激发;榜样作用;探索环境;提升;发展 一、教师对于科学领域知识的自我提升及榜样作用是培养幼儿科学志趣的前提条件(1)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纲要》中幼儿科学教育观,不再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儿童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能力的培养,要与他人及周围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幼儿的知识经验尽量减少教师直接告诉给幼儿的,而是幼儿主动获得的,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用范例和操作实验向幼儿分步讲解或示范,而是支持、引发和引导幼儿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例如:大班科学<物体的浮沉>,让幼儿了解浮沉的条件,是大的物体能浮起来呢,还是小的物体能浮起来呢?老师告诉幼儿是物体的浮沉与大小无关,然后再提供给幼儿两个不同的物体操作,验证老师的想法或老师告诉的答案,这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探索。真正的引导幼儿探索,应该是让幼儿先调动原有经验,充分猜想是什么样的物体能浮起呢?什么样的物体能沉下?孩子的猜想可能会有很多种,孩子猜想后就想迫不及待的知道結果是否正确,结果将强化或调整其原有认识,这样的教师支持、引导才会让幼儿认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为了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教师应强调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加强幼儿不断学习的能力,如果通过科学教育培养起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幼儿就有了终身学习的动力机制,如果孩子通过学习科学,获得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就能不断的运用这些方法去获得知识,解决各种问题,当我们预想的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发生矛盾时,我们尽量不能以牺牲幼儿对学习的兴趣为代价来求取知识的传递。(2)其次在《纲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教师的学识素养、言行举止、科学态度、勤奋的作风,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志趣的形成。作为一名教师,应努力做到:以我对祖国幼儿的无限热爱,来激发幼儿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浓厚兴趣。教师还要加强理论学习,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逐步运用具体教学方法来让幼儿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逐渐把感性经验条理化、概括化、组织和升华为科学经验,用自身较好的科学素养去影响幼儿,学会用儿童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善于用教育评价来促进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教师的评价应有利于激发或促进幼儿对科学探究兴趣。如:大班的《小鸡出壳》研究拱形面承重较其他形状的面承重大,教师通过小鸡吵架:未孵出蛋壳的鸡妹妹一定说自己从蛋壳里啄破出来的,蛋壳外面的鸡姐姐一定说是自己从蛋壳外面帮鸡妹妹啄破蛋壳的,到底是谁呢?于是教师为了研究这个现象,翻阅了很多有关拱形面承重原理的书,并用孩子们一样好奇的心去学习,把感性经验升华为科学经验,再和孩子们一起用蛋壳、铅笔等操作材料,通过实验调整验证拱形承重大的原理,孩子的兴趣非常高,觉得和老师一起做实验、探究非常开心有趣,下一次的学习欲望就更强烈了。二、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正是兴趣和求知欲的培养基础,教师要保护好,并不断引导,使之成为学习科学知识的契机幼儿兴趣一旦被导起,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对幼儿的影响是深远的。但是,科学领域所涉及的空间地理范围大,时间长,知识面广。实验本身有趣,而抽象概括成科学概念却很困难。这些都时时考验着幼儿的兴趣、毅力。教师要努力改革教学思想,贯彻愉快教育原则,大力实施良好习惯、科学态度及竞争、鼓励等措施。我经常用科学家幼年的故事,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如生物学家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但他酷爱大自然,并以最大热情从事学习,搜集标本和进行野外观察,因而对人类作出了重大贡。“自然区域”是大自然的高度浓缩,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窗口。利用“自然区域”来开展科学发现活动,是培养幼儿科学发现意识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为了让“自然区域”能与孩子互动起来,发挥其教育功能,我们把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融入到“自然区域”中,尝试将以前的简单种植变成具有生动有趣情节的角色扮演活动,以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技能和方法,助其掌握科学的知识。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料理植物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有关植物生长的丰富经验,从中获得愉快体验,还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培养了分享与合作的意识。正是“自然角”这一丰富的、富含教育价值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了观察自然、认识自然与亲自实践的广阔空间,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增强了探究精神,提高了探究能力。三、积极定期准备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及时提供适宜的材料并提出有一定难度一定质量的问题来提升幼儿探究能力大自然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最好课堂和环境,其生机勃勃、变化万千的景象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观、最生动的材料。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因而幼儿的科学学习具有直观性和活动性的特点。他们对探究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更感兴趣,更喜欢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物质材料来充分感知事物、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其中,材料是物质环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蕴含教育价值的各种材料,不仅能为幼儿的思维活动提供有效的载体,而且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此外,由于幼儿在不同的科学活动中获取不同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更换操作材料,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调整材料的种类和数量。教师在设计出引导幼儿思索的问题时,我觉得有一定探索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更值得推崇,例如;鸟类的翅膀是为了让它们很好的飞行。那还有什么有翅膀,幼儿就会想到飞机、风筝、飞碟、羽毛、纸片等,孩子就会充分利用想象,大胆的创造,教师好的引导提问,能巧妙的把幼儿无意性、偶然性、不稳定性的兴趣转移,转化为学科学的兴趣,使幼儿在发散性思维的同时集中注意的去实践、探索、寻找正确的科学知识。总之,时代的发展要求幼儿园既要注意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又要重视孩子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为此,我们幼儿园将不懈努力,使科学活动与幼儿的生活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山东教育》《幼儿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蛋壳科学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蛋壳大力士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史上最难撩的四大星座
科学拔牙
蛋壳小绵羊
蛋壳与拱桥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