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2017-06-09陈进星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对小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本文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怎样让学生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是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这样的模式极大的遏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也让学生逐渐缺乏创新探索能力,还有可能让学生厌恶学习,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而合作学习是让学生小组或者团队合作的方式探究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合作学习在完成数学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让学生明确职责,优势互补,在合作中更有效的完成学习目标。这也符合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在目前有些学校,开展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些学校认为没必要合作学习,学校的理念当然也会影响到教师,从而这些学校的教师也不愿意开展合作教学。因此,学校要重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校的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合作学习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合理的运用,落实到教学实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及时监督小组的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向,在学习任务完成之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小组进行总结和指导相关问题,营造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明确合理的学习任务
合理的教学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小组间的团结合作,提高小组整体学习水平。如果学习任务太难,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就会有畏难情绪,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学习任务太简单,又会让学生得不到有效学习,达不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到小组成员的实际能力,针对性的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有学习欲望,锻炼到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巧设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抽象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这些知识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教师需要设置有趣巧妙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合作讨论。学生对合作讨论是否有兴趣,有多大的兴趣,这和教师设置的问题有很大关系,小学生对那些充满趣味性的问题有探索热情,如果教师设置趣味性强的问题,就可以让学生快乐的参与其中。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生活实际,设置合理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而积极探讨问题。比如,可以将教学内容和生活话题联系在一起,学习小组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之后小组之间交流答案,最后教师汇总归纳各组的答案。注意在这些环节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巧妙的设立问题,张弛有度,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科学合理分组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合作是应用最多的一个形式,就是教师讲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成员间共同学习,因此,小组合作的重点就是如何分组。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平时多关注了解学生,对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能力等信息都要掌握,分组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组员间的优势互补,还要避免组员之间学习能力比较,不能相差太大,否則容易导致过分依赖的情况。分组的具体形式,可以按照班级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以及不同性格分组,每组3-5个人。一个合作小组中应该有男女合作,性格互补,取长补短等等特征。一般来说,一个小组需要设置一名小组长,这位组长的产生应该要考虑学习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协调能力,能够在分组学习中带动学习,能够组织组员探讨,能够协调组员之间关系,起到教师和组员间的纽带作用。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进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轴对称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小组每个成员自己找出轴对称的案例,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想轴对称是什么样的,轴对称有几条等问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合作小组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在探讨交流中,每个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对轴对称的见解,这样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学生对轴对称也理解的更深刻,记忆的更牢固。
五、竞争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模式中,除了小组合作学习,竞争合作学习也是重要的一个方法。竞争合作学习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求胜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刺激学生积极向上。在竞争中,人虽然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但也正因为有压力,才会更有动力。竞争合作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未来社会中,学生想要占据一席之地,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运用合作竞争模式,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激发,让他们的求知欲和好胜心激发出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比如,教师可以让学习小组比赛完成数学题目,最准确且最快的小组获得胜利。这样,各个合作小组就会为了使本组获胜,帮助实力稍弱的学生进行解题,从而提高小组的解题效率和速度,实现共同进步。
六、落实合作,分享讨论成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的积极配合,将完成的合作效果分享到全班同学面前,学生会有很强的成就感,教师也可以从中查缺补漏,对合作学习的方案不断完善。比如,讨论相对较抽象的数学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讨论互动的时间,让学生总结讨论问题,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教具,展示讨论成果和其他同学分享。讨论成果能够在多媒体等展示出来,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由此,也可以通过展示发现学生的不同学习方法,进而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体现合作学习的效能。
七、适时鼓励学生,激发主动性
小学生的心比较敏感,特别是对鼓励和批评感受很深。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合理科学的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互帮互助,还要及时的进行鼓励,让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充满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在合作学习中充当旁观者,而是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及时鼓励学生。小学生心智还没有发育成熟,他们的心很敏感,在得到鼓励和肯定的情况下,会更加积极的投入学习,投入探索中。因此,教师需要有一双发现学生特色的慧眼,能够包容学生的认识不足,在评价的时候,可以毫不吝啬的进行夸奖,而且找准学生的特点来讲,比如“你的讲解很独特”,“你采用的方法老师都没有想到”等等,让学生有信心深入探索,从而达到有效教学。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还可以形成整体意识,合作学习中形成的整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将会在学生后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重大作用,因此,要鼓励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也促进小组间的共同进步,让学困生对学习也产生兴趣,进而提高全班同学全面进步。
八、结束语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模式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升华,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一种有效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合作学习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沟通,互帮互助,还有利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尽管在合作学习环节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很多现实问题,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不怕困难的精神,迎难而上,用心解决出现的问题,负责任的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很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秀波.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6,(22):218-219.
[2]张明,谷雪娟,蔡福玲,王雅娟,刘欣红.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6,(29):185.
[3]王善顺,沈友芹. 探究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18):28.
[4]纪振辉.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09):224-225.
作者简介:
陈进星(1980.10~),男,福建三明人,大专学历,从事农村小学教育工作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