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学生朗读
2017-06-09张阿楠
张阿楠
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通过读,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通过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朱熹要求学生读书要“心到、眼到、口道”,还要求学生读书要一字一句地读,并对文章深入理解,反复体会揣摩文章的好处。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崔峦曾撰文指出,语文课堂上一定要充分地读书,反复地读书,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读书。因为没有朗朗读书声的阅读课,没有每个学生充分阅读的阅读课,不会是高质量的阅读课。可见,阅读课中的朗读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一、朗读指导要具体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各学段的朗读有着不同的要求,但无论是哪个学段,都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在阅读教学时,我按课标的要求,教给学生朗读技巧,从低年级入手,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一年级,学生进入新课学习,在初读课文时,我总是指导学生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进行第一次读课文,达到读的第一个要求:正确;在这个基础上,二次读文时再要求学生要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达到读的第二个要求:流利。这两个目标完成后,最后要求学生体会人物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每次学习课文,我都带领学生深入读文,在课文中走几个来回,在体会文章主旨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高低缓急,并结合具体的情境,读出不同的语气。这样有层次、有梯度地指导,学生在中高年级,会逐渐掌握朗读方法,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师要范读引路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教师的范读水平决定着学生朗读的水平,也影响着学生朗读的兴趣。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不仅深深地感染学生,使学生领略课文语言文字的美;学生还会从教师的范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操,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如教学《春雨的颜色》一课时,当学习到三只小鸟争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一段时,我适时地范读第三自然段。学生从我富有感染力的朗读中,感受到春雨神奇的力量,春天大地的五彩缤纷、生机盎然,唤起了学生的朗读欲望。更重要的是学生从我的范读当中,理解了“争论”这个词的意思。
对不同的课文,范读的方式也不同。有的课文可以整篇范读,有时教师可范读某一段,有时范读一句话。教师可根据语文课文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以范读指导。教师的范读,可以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可以使学生对语言有准确的把握,可以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三、朗读形式要多样
要想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学生爱读乐读,教师要采用多種朗读方式。可以齐读,可以指读;可以男女生读,可以师生合读;可以接读,可以轮读;可以分角色读,可以表演读;可以情境读等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朗读有效果,学生有提高。教学中,我常常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对配以图画的课文,可用多媒体配以画面进行朗读,如《秋天到了》、《春雨的颜色》。对话较多、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可采用分角色朗读,如《要下雨了》、《做什么事最快乐》。低年级课文对话多,学生喜欢分角色朗读课文。文字优美的诗歌、散文适合声情并茂地朗读,如《乡愁》、《春》、《三峡之秋》。这类课文也适合听录音欣赏读。在欣赏读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怎样的心情去欣赏,欣赏些什么,再让学生跟着朗读,从而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
四、朗读评价要及时
小至六七岁的孩子,大至十二、三岁的学生,都具有孩子的天性,喜欢表现自己,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所以学生朗读后,师生要及时评价。及时地评价学生的朗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我常常引导学生要用肯定鼓励的心情去评价别人,及时抓住别人朗读的亮点进行评价。评价时先表扬优点,再指出不足。评议的内容大致是:声音是否响亮,语句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读出人物的语气、感情等。“读得真有感情!”“某某同学的朗读声音洪亮,感情真挚,真值得我学习!”“某某同学读课文时表情美,声音响亮,只是有字音读错的地方,下次应该注意。”这些委婉的评价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更大的朗读兴趣。在评价学生的朗读时,评价方式也多种多样,既可以教师评,也可以生生互评,还可以学生评价后教师适时地补充。对朗读出色的学生要充满欣赏;对朗读一般的同学要给予充分肯定进步的地方,还要指出努力的方向;对朗读水平差的同学评价要细致,要鼓励,更要为其树立信心。及时恰当的评价总能给 学生鼓舞和进步的动力。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读”的兴趣,从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