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还学与生
2017-06-09叶巧珍
叶巧珍
【摘 要】教师既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的模仿对象。教师的言行举止将对学生智力的发展、人格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倡导“以生为本”的教育宗旨,那么,如何实现“以人为本”呢?本文我将结合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实际从“为何教”“为谁教”“如何教”三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以生为本;途径;方法
我们的中学教育教学中,素质教育不容忽视,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思想在中学教育中贯彻还需要时间。结合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根据平时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为何教——树立以学生的终身利益而教的价值观
工作后我总是一次次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教书?我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此问题是人生奋斗目标的问题。如果此问题搞不清楚,直接关系教师的教育面貌。
我们到底是不是只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教书呢?还是应该对学生文明健康、高品质的生活而教书呢?前者确实能令家长满意、自己开心,还能获得社会赞誉,而后者往往是苦行僧,有时吃力不讨好。但我们内心深处明白,后者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令他受益终生。可能道理谁都明白,实际操作总是偏离方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本着从学生的终身利益高度出发,不断地创新工作,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地总结教育经验,不为金钱利益所动,持之以恒。吃得苦中苦,方为师中圣。我这里引用新时期优秀领导干部代表郑培民的话:做师先做人,万事生为先,真心诚意为学生的终身利益而服务。
二、为谁教——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观
我结合平时工作,认为正确的师生观必须做到下面三点:
1.要用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
要做到平等,应该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记得在我工作的第一年,在我班里有一个被学生称为“木囡”的女孩,学习成绩4门课总分从没超过100分。因此也受到了任课老师的白眼,说她要五个好学生抬她的平均分。学生因此也经常笑话她。可是有一次元旦文艺汇演,她却让我刮目相看。演出结束后,坐在前排打分的老师纷纷问我:你们班那些女生的发型是到理发店盘的吧?冲这个我们都给你班打了高分。我班因此得了舞蹈类一等奖。可谁又曾想到这些漂亮的发型,其实就是我们班的那个“木囡”用一个上午的时间给那些上台表演的女生盘的。我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了那个“木囡”是未来的化妆师。我第一次发现她也会笑。我想那一刻她肯定是很开心的。从此学生也不再叫她“木囡”了。
2.要有宽容的胸怀对待犯错误的学生
学生也是人,人非草木,孰能无过?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错误难不犯,关键是对待错误的态度。我也曾对那些玩游戏机的学生深恶痛绝,一开始总是用罚的方式,罚扫,罚抄,罚站,但效果总是不好,自己也很累。有一次我听一同学报告后,深夜守在他返校必经的围墙边上。他像往常一样,心惊胆颤地跳了进来,一下子站不稳,摔在了地上,我马上走过去轻轻问他:摔疼了吗?然后把他带到房间给他擦上了红花油。想不到这次效果居然好多了。一直到毕业,他再也没有翻围墙彻夜不归的现象。
3.要有耐心的品格对待“差生”
其实不能说“差生”,差生是应试教育的一个专有名词,也是对学生不平等的表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首先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高,有进步时及时表扬,布置作业时给他们稍微容易的作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积极性。我们应经常反思,总结经验,尝试一些方法。也许工作量比以前要大得多,但如果你看到他们进步时,你的精神愉悦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换不来的。
三、如何教——树立以优化过程为核心的教学观
平时,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演着教案剧:主角是我们老师,配角是好学生,观众是中下学生。教学中更喜欢重视知识的传授,喜欢直接交给学生以鱼。
这段话里有二个认知的误区:
一是“鱼”与“网”谁比谁重要。我们往往为了应付考试,急于求成,把知识看成填充物,生搬硬凑地灌输给学生。原义乌中学校长吴家尉对这一点讲的非常好:知识的价值体现在 “当把所有知识忘记的时候,他们还留下哪些东西。哪些东西是学生真正需要,真正掌握的东西”。
二是“师”与“生”谁比谁重要。平时老师只注重自己备课,把教案写得非常周到、完美,而学生的“课”备得很少。你的课也许针对的只是少数学生,而大量的中下学生他们的真正掌握知识的程度,你了解全面了吗?
我想要走出这两个误区可以尝试用以下三个方法:
1.心理上——角色换位
一个称职的老师应该平时不断地关心和鼓励学生,应该常用“假如我是一个学生”这样的话来提醒自己,认真考虑自己的每一言行会对学生引起什么样的反应。古人云:“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确地应用“心理换位”法对于教育学生是很有帮助的。
按照生物成长自然法则,一棵幼苗长成参天大树,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不知会长出多少枝枝杈杈,不知会有多少害虫侵扰蚕食它。因此,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些过失,这既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千万不要学生一出现一些过失,老师们就横加指责和责备。正确的方法是:必须肯定学生的人格,采取适当的叱责方式;必须让学生了解为什么会遭到责骂,让其反省改过;必须告诉学生如何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老师们也可以回忆自己成长的过程,回忆自己学生时代的情景、经历,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换位”能力。
2思维上——还原稚化
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教师经过精心备课,对教材内容烂熟于胸,讲起课来行云流水,学生反映听得懂,可就是学不会。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思维活动过分提纯,过度包装。因此把教师的思维过程充分还原,暴露无遗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感到既可望又可及。另外,教师在备课或讲课时,还要善于将自己的思维稚化、降格,倒退到学生原始的思维水平上去。教师面对一个问题,要有意识地造成一种陌生感、新鲜感(尽管这个问题你已经多次遇到过了),要多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习惯和方法去体验。学生是怎么想这个问题的?可能会遇到什么思维障碍?力求师生双方的思维活动能够和谐相容,同步协调地进行。
3.时空上——留有余地
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思维活跃,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讲到底,搞大包大揽,使学生失去了学习上应有的自由空间。一堂课45分钟是目前中学里普遍采用的教学规则,教师要在这一单位时间内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但是教师不能完全占有这45分钟。教师要认真处理教材,掌握难与易、深与浅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活动时间,使全体学生参与,并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要留出“天窗”或“缺口”,可在知识衔接处、讲授高潮时、提出问题之初、或得出结论后,均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主动去细细咀嚼,或反復品味,或变式练习,或广泛演绎,或判断得出答案,或提出新的问题……
总之,近几年在教育中结合“以生为本”的教育实践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品尝到了教育的快乐。当然,在此期间,我也感到了很多困惑,这更能促进我迎难而上的精神,以期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