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基于传统文化教育角度下中职教工师德建设的思考

2017-06-09邓柱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内涵建设中等职业教职工

邓柱

【摘 要】近年来,中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伴随着中职生源挑选的宽松性,办学规模的扩张以及中职教师的大量引进,中职教师的师德内涵建设亟待加强,内涵建设是提升办学水平,实现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工程。以传统文化教育为载体来丰富中职教工师德建设内涵,是一条可行途径。

【关键词】中等职业;传统文化;教职工;内涵建设

“人才强校”已经成为中职学校发展的基本方略,所有学校都在为积蓄高品质的优秀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而煞费苦心。应当讲,这些努力是有成效的,许多学校引进了大批的青年教师,无论从学位、职称还是从科研、学术成果来看这些教师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青年教师成为了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核心力量。但是,我们又不能不承认,我们的教育工作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其问题的“瓶颈”恰恰是我们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另外,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培养行业需求的中等实用型人才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向决定了我们对中职生源挑选的宽松性,而宽入口就带来了中职学校学生有相当部分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不懂感恩,不讲孝悌,被动学习的情况。而这些表现本质上是传统文化教育缺失或者无力的问题。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获得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共识,但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者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学生,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这给我们新时期中职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高品质的教师是学校学生教育的中坚力量,但高品质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高素质,前者更多地体现教师本人的专业知识、学术水平,而后者更侧重于受惠于学生的教师职业素质上。

基于此,如何加强中职教师师德内涵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教师,以教师的职业素质影响学生的言行思想,成为了尚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特别是青年教师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日益成为了中职青年教师师德内涵建设的瓶颈。

一、青年教师传统文化教育不足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对传统文化的漠视,是青年教师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的重要因素。

(2)传统文化自身的繁琐深奥,难以理解,同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诸如:许多传统政治文化建立在等级秩序之上,与现代社会强调平等、自由的价值追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许多传统文化建立在农耕社会基础上,与现代工商业社会不相适应的问题;许多传统民俗建立在价值模糊、缺乏规范的基础之上,不能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问题;许多传统建立在满足于归属感层次,不能满足尊重、自我实现精神需求的問题等,从而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脱节。从而造成青年教师在思想上很容易随波逐流。

(3)大众传媒的兴起对民俗文化的挤压。随着大众文化及网络速食文化的兴起淡化了传统文化的教育,使传统文化弱化。青年教师思想活跃,更容易受到大众文化及网络速食文化的影响。

(4)社会经济转型,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冲击了传统文化。全球一体化,外来文化的输入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取向功利化,再加上年轻人的猎奇心理,使文化西化倾向明显。

总之,“由于受功利化的教育价值取向和短期行为的影响,出现教育与文化的分离。教育的主要目标片面追求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这是当今世界教育的普遍倾向,导致受教育者成了具有知识技能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

二、以传统文化教育促进中职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传统文化教育能有助于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更有助于影响学生的言行。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在“言教”与“身教”关系问题上,更倾向于身教重于言教,强调教育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正人先正己”,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先修其德,先立其行,然后乃能育人、乃能化人。所以,教师要加强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净化自己的心灵,用自己的美丽心灵塑造学生的美丽心灵,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使学生确信其教育指导的正确性、真实性,从而“亲其师、信其言、效其行”,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传统文化是我国优秀的教育文化,应当传承,“为人师表”,不仅仅是“学表”,更重要的是“德表”。而传统文化正式弘扬“德表”的有力工具。

伴随着中职教育的大众化,中职生生源的复杂化的情况,中职生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但是责任意识缺失。他们认为社会或者他人对自己提供的帮助是天经地义的,他们不需要去报答。但是如果遇到挫折,他们就会抱怨社会对他们的不公正。相反,他们很少反思自己应该做此什么,自身存在什么问题,缺乏一种责任感。而青年教师思想活跃,更容易认识和了解当今学生的思想,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有亲活力、带有传统文化气息的青年教师,把传统文化所饱含的正能量传递给中职学生,会使得学生更容易受到感染。因此,可以说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涵。

三、如何进行中职青年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

1.青年教师以政策为导向,学习传统文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着力推进文化建设的现代化、生活化、社会化、教育化、网络化。刘云山在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中这样阐释:“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着浓厚的文化传统和强烈的文化认同。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每一个现代国家都把文化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可见,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的建设,并已出台了相关政策。所以,青年教师学习传统文化是响应党的号召,具有爱国思想的积极表现。

2.接受专业的传统文化教育

接受专业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是教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前提,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大纲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制定相关的受教育目标。比如自进入2011年伊始,广西二轻高级技工学校不断派出青年教师赴广东湛江至诚教育文化中心、南宁多闻学堂、武鸣里建育良教育中心等地参加中华传统文化培训学习,受教人数达180人次,涉及面100%。这些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影响着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3.安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实施模块化教育

广西二轻高级技工学校安排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课程,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进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中。组织一批骨干教师,设计一系列中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模块。这些模块包括:教师德育工作合格证培训模块、新生入学强化教育模块、日常行为养成模块、孝道感恩教育模块、“经典诵读”模块、主题活动模块等。这些模块形式多样,涵盖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过程。教师能很好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学生也能通过课程系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4.教工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践行优秀传统文化

学生的感情发展,必定先是“知恩”,然后才会“感恩”,进而明白“报恩”,最后懂得“施恩”。因此,广西二轻高级技工学校利用在学生中开展德行培训的活动,对全体教工再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培训。如,学校在开展学生德行培训班时组织全体教职工分批次充当“义工”,他们为学生端茶倒水、叠被子、打热水、打扫卫生,鞠躬引领学生入座,这些真诚的举动,让学生深受感动。“义工”的示范效应,极大的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学生乱扔的垃圾,“义工”默默的拾起放置垃圾桶;甚至学生吃剩的饭菜,是“义工”自己默默的吃掉……。他们动情地说:“这些事情,我的父母对我都做不到,而我们的老师却对我如此恭敬,让我感到无地自容”。广大教师以自己的言行身教影响学生;学生的真诚感恩对青年教师也是极大地触动。从而形成传统文化教育相互感染,相互传递的良好氛围。

5.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氛围

好的环境能影响一个人的心灵,广西二轻高级技工学校注重创造感恩情感氛围来巩固成果。对于培植校园文化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有形塑造,校园里师生每人手一本《弟子规》。学校组织教工学习《弟子规》,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进行弟子规解读。课间感恩励志歌曲;教室的孔子画像、感恩词,每天都由任课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行礼和朗诵。过道旁的标语、图片,无时无刻在提醒大家按照古代先贤的教导去行事。二是无形塑造,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核心。把学校的制度、纪律条例内化为一种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行为,使师生把真心的爱内化为美的心态、好的个性和正确的行为,最终达到素质全面的提高。

6.多渠道开展感恩教育

注重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从而鼓舞教工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信心。广西二轻高级技工学校的感恩教育突破了封闭状态,结合了家庭与社会的因素。例如请学生家长来到学校当中,举行“我为爸妈洗洗脚”的活动,有些青年教师也将自己的母亲请到学校来,亲自为亲人洗脚。这个活动中,动情之处家长泪流满面,学生也是热泪盈眶,广大教职工内心深深受到震撼。在校内我们还开展“孝星”征集评比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孝亲尊师”的征文活动;社会成功人士到学校进行感恩励志演讲等等。大大丰富了感恩教育的外延。

7.以传统文化的学习为契机,建立长效的感恩教育机制

感恩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因此,建立长效的感恩教育机制就显得非常之重要。

(1)广西二轻高级技工学校成立了传统文化办公室,在学校的层面上统一部署、统一步调,把感恩教育纳入学校德育的整体规划。

(2)建立感恩教育的科学评价机制。学校建立了和感恩教育相配套的相关评价机制,将教师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同时对于学生用“德育银行”的方法记录品行。毕业时凭德育银行的积累,发放德育合格证书,优先推荐就业等。从而形成了“不求人人优秀,但求人人进步”的良好风气,形成了全校师生倡导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

四、效果

经过对全校师生开展持续、有针对性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体师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①提高了教工的素质,许多青年教工学会了孝道,学会了感恩。②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班级管理质量。通过感恩教育传统文化的学习,学生的心扉打开了,教师的善根被唤醒了,师生关系更融洽了。③师生的很多行为转变得规范了,恭敬心加强了。大家文明守礼,对长辈鞠躬的现象在校园里变得平常了。④同事之间关系和谐,领导更关心下属,师生关系更融洽。

实践证明,借助传统文化进行感恩教育之后,我们可以感受到教职工在认知、情感、行为这三个层次良性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对全校师生进行常抓不懈的感恩教育,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兆伟,刘北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必须首先培养高素质教师[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第3期.

[2]李延保.提升青年教师职业素质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涵[J].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6期.

[3]叶淑玲,李焱,周春芳.试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时代内涵[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8卷第3期.

猜你喜欢

内涵建设中等职业教职工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高校引智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