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地铁图书馆建设构想

2017-06-09李汶莲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书刊成都市成都

【摘 要】本文总结国内外地铁图书馆系统的建设、应用情况,结合成都市地铁建设的实际,提出了成都市地铁图书馆的建设构想,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成都市地铁图书馆系统在各因素影响下的适应性,借助SWOT模型,提出地铁图书馆系统在成都市的发展规划。

【关键词】地铁图书馆;成都;建设构想

一、成都市地铁图书馆建设的意义

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大城市中,地铁已经成为人们出门的首选交通工具。成都的地铁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但地铁在成都仅仅是交通工具而已——每天一大批一大批的灰色人群走入地铁口,或从地铁口冒出来,像幽灵一般,奔赴目的地。在地铁上,人们通过看报纸、玩手机、瞌睡、胡思乱想等方式将无聊的地铁时光打发掉。地铁已变成了人们司空见惯的一根麻木神经。

同时,公共图书馆作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享受文化服务的重要空间,如何合理的规划场地,设置不同的功能区和服务,营造温馨的阅读、社交和学习环境,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自助服务和快捷的信息分享机制,构建一个集海量信息和先进服务并重的服务平台,成为当下中国公共图书馆需要思考并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

目前成都图书馆在此问题上遇到的突出的矛盾主要概括有二个:

一是单一的馆舍和巨大的服务群体的矛盾。随着成都城市建设速度的进一步加快,目前成都图书馆单一馆舍提供的服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读者对图书服务的需要,必须尽快开设更多的服务网点,走到读者身边开展服务才可能缓解这一矛盾。

二是快节奏的工作与落后的技术手段的矛盾。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节奏日益加快,希望可以随时随地便捷的获取公共文化服务,但是现有的技术手段很难满足读者对于高效、自助化、无人化服务的要求。

因此,综合以上的情况,在成都建设地铁图书馆无疑既能解决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拓展的问题,又能让更多的地铁乘客在乘坐地铁的过程中享受到书香文化。

二、现有国内外地铁图书馆模式优劣对比

目前在国内外,地铁图书馆兴起不久,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纽约地铁图书馆模式(簡称“纽约模式”)、上海地铁图书馆模式(简称“上海模式”)、南京地铁图书馆模式(简称“南京模式”),下面我们将对这三种模式做一个比较,分析一下成都地铁图书馆的模式发展方向:

1.纽约模式

纽约模式是典型的电子图书馆+NFC网络模式。虽然纽约市很多公共场所有 WIFI,但是地铁里面却难以连接到互联网。坐地铁时又烦闷怎么办?几名来自迈阿密广告学院的学生想到了在地铁车厢内安装一个支持 NFC 的电子图书馆。

NFC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缩写,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由飞利浦公司和索尼公司共同开发的NFC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PC 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可以让消费者简单直观地交换信息、访问内容与服务。NFC技术非常类似于现在的RFID技术,但有一定的区别。

2.上海模式

2008 年9 月起在上海地铁9号线的12座车站设置了专门的书刊取阅架,免费提供书刊供乘客自由取阅, 杂志类为主, 包括《半月谈》、《读者》、《故事会》和一些时尚类书籍。乘客进入车站即可在书刊架上随意选借, 出站时再归还至闸机旁的回收箱中, 所有书刊在各车站通借通还。

上海模式的最大优势是与地铁节奏的无缝衔接,读者取阅书刊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 同时,因为书刊仅在地铁线路系统内部流通, 流转时间大多不会超过一个小时, 书刊得以不断循环利用。但是,图书的快速流失成为上海模式发展的一个巨大障碍:据新华网报道,最初一个星期,上海地铁图书馆平均每天流失的图书高达500多本,流失率超过50%。

3.南京模式

金陵图书馆与南京地铁于2010年9月3日携手在南京地铁1号线新街口站创建了地铁图书馆,新街口站是南京1号线和2号线的换乘站。这是全国首家在地铁内部建设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点。地铁内的来往乘客凭身份证、公交IC 卡或者市民卡,可以在服务点内现场注册金陵图书馆借书证,现场借还书。地铁服务点与全市其他公共图书馆服务点和分馆都能实现通借通还。

南京模式延续了传统图书馆的借书证和押金制度,以保障地铁图书馆的书刊资源安全。但南京模式与地铁活动节奏难以合拍,特别是时间较为紧张的乘客,等待地铁的几分钟内, 很难安心完成选书、排队、借书的流程, 更不用说是办理新的借阅证。

三、成都市地铁图书馆分阶段建设模式

根据以上国内外几种主流地铁图书馆的建设模式比较以及成都市目前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成都市地铁图书馆应该分阶段建设,每个阶段采用不同的建设模式:

成都市地铁图书馆第一阶段建设采用南京模式和上海模式的混合模式:

首先选择天府广场换乘站建设成都市第一个地铁图书馆。天府广场地处成都市中心,是成都对外的一张名片,是市民休闲必去之地,未来将会有多条地铁线路在此交汇(现在已通车运营的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的换乘站)、人流量巨大;根据实地考察,建议在地下二层(售票及入口层)考虑合理空间加以建设,以期建设成具高度亮眼的图书馆,绝对满足不同类型使用者的需求,进而创造文化气息。

在技术方面,地铁建设图书馆由于场地和人员等多方面的因素,使用RFID技术建设自助化的无人图书馆是最为合适的选择。读者在市图书馆或者地铁图书馆门口办理了一卡通借阅卡以后(今后可能会和天府通卡无缝融合),刷卡进入地铁图书馆,能够在OPAC上准确定位所需图书的楼层架位,在没有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完成图书的自助借还;馆内工作人员则能够通过推车式盘点书车保障外借书库的整体有序。尽管不能完全取代人工步骤,但是已将可能出现的乱架整理难度降到了最低。

地铁图书馆还将引入成都图书馆已有的通借通还系统,在地铁图书馆借阅的书刊可以在成都地区所属市、区(市)县公共图书馆以及各自辖区内的图书流通点进行归还,通过成都市已有的市、区(市)县、乡(镇)、村(社区)四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平台,对地铁图书馆进行资源服务与体系保障。

最后,利用地铁内部的WIFI网络(替代NFC网络),可以将成都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在地铁内开放。地铁乘客可以使用手机、PAD等移动通讯工具,通过DRAS远程访问系统,实时阅读成都图书馆海量的数字资源。同时,读者也可以将自己的文章通过网络上传至成都图书馆的数字自建资源库,通过工作人员审核以后,文章会被其他读者在地铁内阅读。

四、结束语

地铁图书馆作为成都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又一项尝试性的举措,目前处于探索阶段。下一步,将根据读者的实际需要和反馈意见,合理调配人员、调整开放时间,让成都市地铁图书馆派上好用场,不能“一设了之”,使其成为真正便民、利民的实在举措。

参考文献:

[1]叶勤.加拿大的地铁图书馆[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83(10):23.

[2]姚遥,周扬军.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J].城市交通,2009(7).

[3]上海:地铁9号线首次设立流动图书馆.[2010-9-23].

[4]白晓煌.日本的特色图书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6(4):58-60.

作者简介:

李汶莲(1987~),女,成都图书馆,馆员,本科。

猜你喜欢

书刊成都市成都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2019年1~9月 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成都生活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成都生活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数看成都
书刊封面设计的重要性浅析
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