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用体系管理机制研究

2017-06-09桑振龙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管理机制体系

【摘 要】教育信用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一部分在当今信用经济条件下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教育信用的缺失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鉴于目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教育信用缺失加剧的现状,教育信用体系的管理机制探索研究变得尤为重要;笔者意在从信用获得、信用发布、信用监督、信用评价和失信惩罚等维度探索教育信用体系管理机制的构建。

【关键词】教育信用;体系;管理机制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信用经济,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以信用为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不断完善,信用的发展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目前信用观念淡漠、信用体系混乱,教育系统作为社会子系统也同样面临信用缺失的尴尬境地。学校虚假广告、教师学术腐败、学生道德素质败坏等等教育信用缺失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已经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本保障,完善教育信用体系的管理机制是促使教育信用规范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教育信用”概念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 对信用的释义有四个方面,本文阐述的教育信用是针对教育系统中信用的多重属性得出的宏观概念:它既是人们经济活动领域普遍采取的一种重要的交易形式,同时也是人们意识形态领域的基本道德准则和基本行为规则,因而是主观伦理上的诚实守信和客观法律上的按约偿付的统一。

按照信用主体的不同,一般学术界将信用分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银行信用和个人信用,教育信用作为社会信用的子系统有其自身的内涵与外延。根据教育本身的定义,教育信用就其主体而言是指学校、教师与学生作为教育机构代表在教育活动中信守规则、遵守诺言、实践践约;就其客体而言是指社会民众对教育信誉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因此,本文所讲的教育信用是指教育领域中民事主体本身的履约能力及他人对其履约能力的评价与信任。

二、中国教育信用现状分析

1.教育信用

从社会文化根源来说,中国的信用更多的是一种伦理范畴,常与人格相关;西方的信用则更多是契约范畴,直接与利益相关。因此,我们既要看到中国文化当中德育信用好的传统,也要看到其在他律制度建设方面的缺位,辩证地看待我国当前教育信用的发展状况。

从社会环境方面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深化发展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转型时期的到来,由于体制机制的滞后性带来的市场失灵、社会动荡、道德沦陷等社会不正之风日渐盛行,并直接导致了社会大环境信用危机的出现,且日益渗透到教育领域,对教育主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与侵蚀。同时,针对教育领域内部而言,学校虚假广告、教师学术腐败、学生道德素质败坏等教育腐败现象的层出不穷同样引发了教育的信用危机,教育信用的严重缺位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与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制约因素,重塑教育信用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呼吁。

2.教育信用管理

教育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实现道德舆论有效监督和法律法规强制执行保障社会信用体系稳定的必经途径,建立教育信用体系的关键就是要建立教育信用的管理体系。同时,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和个人信用制度的不断完善,强化信用管理的呼声日益高涨,信用管理的教育与培训必须先行。

目前,国外信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完善的信用管理體制,包括立法、管理制度、信息数据库设置等,甚至在某些院校设置信用管理专业、对部分社会信用管理系统的职业培训进行信用管理教育。我国信用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教育信用体系的建构对于信用管理教育具有示范性、先导性作用。

三、教育信用体系管理机制探索

在某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些专门从事信用管理教育的“信用管理学院(ICM)”在设置信用管理学科课程的同时注重培养信用管理专业的专门人才。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我国要建立、健全教育信用管理体系必须结合信用管理的相关实践,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完善包含信用获得、信用发布、信用监督、信用评价和失信惩罚等维度的教育信用管理体制。

1.教育信用获得机制

学校、教师与学生作为教育信用的主要参与者,其信用信息必须纳入统一的信用档案系统中来,从而在具体事务中对其进行真正的信用管理。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信用信息采集核查制度,保障教育信用的获得。具体而言就是将三者涉及信用问题的信息依靠信用信息专门管理机构或信息采集网络系统等进行收集处理和管理,并综合各个提供机构提供的信息记录或采取信用采集问责机制等对信用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查。

2.教育信用发布机制

信用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是对教育信用进行管理的基础,因此必须保证发布的教育信用信息是客观真实的。这里我们引用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即教育信用信息管理机构为保障自身或其他部门利益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而依照法律规定将教师与学生的信用信息和资料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众公布。它应包括历史记录的信用信息和不断更新的持续信息。

3.教育信用监督机制

教育信用管理的根本在制度保障,而制度的推行则离不开监督,因此建立和完善教育信用管理监督机制、明确监督主体、监督内容和监督方式方法,使管理制度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教育信用的监督机制通常包括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内部监督的主体是教育体系内组成的专门的监督机构、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参与的监督工作;外部监督包括行政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等。监督方式要灵活多样,如可建立公示制度、问责制度、奖惩复核制度、举报奖励制度或设立专门的投诉网站等等。监督内容主要包括检查督促教育信用管理部门的制度落实和执行情况、纠正管理活动中违犯制度的情况、负责受理揭发检举和控告等情况的答复和处理等。

4.教育信用评价机制

信用评价机制是进行信用管理的核心,它能够把抽象的信用概念具体化,并通过反馈强化增强信用情感和体验,有效地指导信用行为。教育信用评价体系包括各教育主体的诚信纪录、诚信承诺、诚信评价、诚信档案等,是针对学校、教职工、学生的一种评价和评估制度。信用评价体系的关键在于量化指标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建立科学统一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是发挥教育信用评价作用的关键。

5.教育失信惩罚机制

教育失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失信的代价过低,失信行为惩罚过轻而守信行为激励缺失,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尽快建立教育失信的惩治制度,同时还要加快建立教育集体和个体的信用档案,使得每个行为主体承担自己的信用责任与义务。

四、小结

社会要发展,教育需先行,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在信用问题上更应如此。教育信用不仅对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家民族的发展同样具有深远影响。尤其是当前教育领域信用缺失的日益加剧,已经将我国的教育事业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中,惟有重建我国教育信用体系并通过法律制度予以保障,才能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巩固国家真正的信用基础,构建诚信未来。

参考文献:

[1]阳姣.论信用概念的本质内涵与信用建设的基本途径[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章延杰,李薇,蔡志强.高校的信用教育与建设[J].教育发展与研究,2004(11)

[3]崔国富,袁冬梅.高校学生诚信管理制度的构建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

[4]金义华.高校学生诚信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作者简介:

桑振龙(1987.08~),男,山东沂水人,法学硕士,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学生工作,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

猜你喜欢

管理机制体系
重点主题实践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构建六大责任体系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物质体相(宇宙 世界 生命)形成,以及运行体系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