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国际交流协会在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2017-06-09于跃刘振娟张璐张海科

文教资料 2017年8期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来华留学生

于跃 刘振娟 张璐 张海科

摘 要: 在教育日趋国际化的今天,高校中外学生的交流机会日益增多。学生国际交流协会是由喜欢与留学生交流的中国学生自发组织并形成的一个专门为留学生服务的志愿者队伍。以学生国际交流协会的形式辅助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模式,在我国高校中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作者将结合本校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探讨学生国际交流协会的开发和建设在留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学生国际交流协会 来华留学生 教育国际化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高校社团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凡思想探讨、学术研究、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国际交流和文体活动,无不有学生社团为其先锋,其在繁荣校园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大部分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集合在一起,自发形成的一个有规范活动的组织,在这样一个充满年轻活力的团队中,交流促进成长,协力推动发展,热情服务校园。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在校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载体,应当成为校园国际文化建设交流的主要途径。高校学生国际交流协会是以服务学校国际化战略,促进国内外文化科学交流,提升学生国际交流能力,致力于创建学生的国际交流平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由在校中国学生自发组成的一个学生社团。他们的日常工作通常包括:模拟联合会、组织涉外讲座、接待外国来宾、协助宣传学校海外学习项目和服务留学生。学生国际交流协会在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在浅层作用上可以帮助留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在深层意义上可以优化外国留学生来华就学的大环境,为中国学生提供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平台和感受国际化生活环境的亲身体验。在做好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应充分重视并发挥学生国际交流协会产生的积极作用,切实加强中外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帮助当前留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做得更有声有色。

一、学生国际交流协会对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一)帮扶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中国高校国际学生大多来自母语非汉语的国家,少部分来自欧洲和美洲等发达国家,大多来自非洲、亚洲等第三世界国家,所以他们的语言水平和各方面能力素质并不是很理想。留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留学生的培养安排,但很难兼顾每一个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留学生上课听不懂老师的话语,写作业时读不懂题目要求,出行时迷路找不到方向,传统节日时思念亲人,生病时需要安慰等,在留学生迷茫困惑的时候,学生国际交流协会的学生以学生的身份亲密走进留学生,他们一起上课写作业,一起外出购物,协会的中国学生帮扶着每一位留学生尽快适应中国校园的学习和生活。

(二)协助留学生办公室工作。

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感受文明古国的文化积淀。留学生工作办公室在设置专业课学习和工程实践的同时,也要开展很多的活动以实现留学生教育的目标。学校内部积极与中国学生开展文艺联欢、体育竞技、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沟通交流工作,以提高留学生汉语水平和为人处事能力;走出学校采风游览感受中国优美风景、与兄弟院校的国际学生共话友谊、热情志愿服务社会等,以提高留学生的修为素养。在这些活动的组织中,学生国际交流协会成员充分参与其中,协助留学生办公室顺利完成来华留学生的第二课堂建设,营造校园国际化氛围,为留学生的成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各方面交流的桥梁作用。

这里的桥梁包含两层含义:(1)学生国际交流协会是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的友谊之桥;(2)学生国际交流协会是留管部门管理留学生工作的坚实梁柱。

学生国际交流协会定期组织英语角、汉语角、中外联谊等活动,有效组织留学生和带动其他中国学生一起参与其中,不但加强中外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有力地配合学校留管部门对来华留学生的管理工作,对建立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国际化进程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作为沟通各种教育力量的桥梁纽带,学生国际交流协会能处在学生的角度贴近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能最直接地发现留学生中存在的矛盾,继而帮助留学生工作办公室相关老师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排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困难,聆听学生的委屈,平衡学生之间的利益关系,处理好矛盾。发现问题的及时上报,有利于果断采取有效的方法化解矛盾,帮助留学生在异国他乡的生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促进多元文化交融。

在留学生社团的组织管理过程中,存在不同文化观念之同互相冲突与融合、不同思想理念之间相互交流与对话。在此基础上,可以构建多元文化的人文校园环境。这个环境不仅给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适应提供很好的外界条件,而且给中国学生提供一个开展社会活动、施展才华的舞台,不但使他们的外语运用、国际化交流等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而且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得以更新、国际化视野不断扩大。

二、学生国际交流协会的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国际交流协会存在的问题,我们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邮电大学等八所北京高校的国际交流类协会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面向这几所高校的国际交流社团负责人和干事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100%,对协会的基本情况和活动开展两个方面进行调查。

协会的基本情况。对于协会的规模,统计显示5%的协会多于100人,10%的协会人数在50人~100人之间,45%的协会规模在30人~50人之间,35%协会人数是10人~30人,5%的协会下于10人。40%的协会没有要求每个成员撰写学期工作总结,60%要求写。对工作总结的撰写方式,11.76%的协会成员为上网找来,略有加工;5.89%的协会总结如实,文章似记流水账;52.94%总结得失,对自己的工作有较好的认识和评价;29.41%的协会能够统筹全局,指出不足和改进方法,并有自我鉴定。关于协会的管理情况,23.08%的成员认为加强制度建设;23.08%的成员认为应该改善组织结构;38.46%的成员认为应该抓好队伍建设;15.38%的成员认为应该塑造领导核心。

協会的活动开展。对于国际交流类社团协会适合开展什么类型的活动,统计显示,7.14%的学生希望开张学术知识性讲座;25%的学生认为集体出行训练、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57.14%的学生认为开展文艺晚会、游园、趣味竞技活动等娱乐活动;10.72%的学生希望开展技能、学术知识等方面的竞技比赛。协会在开展活动时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15.22%的学生协会活动缺乏新意,组织向心力不强;32.61%的学生认为经费紧张,外联工作薄弱;10.87%的学生认为宣传渠道有限,活动规模小;13.04%的学生认为学校支持不够,活动难开展;13.04%的学生认为缺乏制度管理,组织松散15.22%的成员认为学生没有参与热情,内部人员缺乏积极性。

根据调查问卷的显示,现在高校内学生国际交流类社团存在以下问题和困难:

(一)形式不规范。

高校中学生社团与学生会不同,一般只是由少数学生自发组建的,没有规范的指导和较大的平台,没有完善的章程、正规的机构划分和职能定义。没有大品牌的活动作为支撑,会员很容易虎头蛇尾,不能始终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二)规模较小。

由于学校里的社团数量较多,而且都是在学生会纳新之后才允许进行会员的招募,因此会员数量较少,加之没有很好的考评体系,人员流动性较大。

(三)得不到重视。

大学里的社团和学生会不同,多数得不到学校的重视和支持,参与其中的学生不像学生会里的学生那样可以得到各种荣誉称号和项目化加分。缺少奖励机制,很难长久保持学生的热情和动力。

(四)活动资金不足。

学生类社团多为学生自发根据自己爱好组织起来的,由于学校的不重视和形式的不规范,很难争取到较多的活动资金,很多活动需要学生垫付。加之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外联工作,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开展较大型的活动,挫伤会员的积极性。

(五)会员培训不足。

各高校学生除了英语课程学习,很难有机会涉猎一些跨文化能力的知识渗透,学校对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提升、中西文化对比及跨文化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也很少展开培训。使很多会员入协会的初衷很难达到,加之在没有培训的情况下,很难互相理解,和留学生沟通容易出现矛盾,造成“文化冲突”,很难保持长时间的友情。

三、发挥学生国际交流协会在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一)有效指导,提升参与动力。

留学生管理教师也兼任学生国际交流协会的指导教师,指导协会的日常运行,协助其制定章程,确立协会内部各部门的工作职能,参与协会领导的竞选会等,帮助学生国际交流协会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指导教师应像对待学生一样,将协会里的成员进行素质拓展和深度辅导等,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习、心理和生活上的困难,将中外学生进行一对一结对,以最亲密的角色走进协会成员,让学生在协会中找到归属感和责任感。

(二)加强宣传,争取学校重视。

通过指导教师向学校反映学生国际交流协会的重要作用,将协会作为学校学生跨文化实践基地的重心,为学生积极争取项目化加分。积极寻找学生国际交流协会的亮点,加大宣传力度,如可采取让留学生参与纳新大会等形式,吸引更多优秀和乐于参与跨文化活动的中国学生加入进来。

(三)增加经费,给予充分支持。

多方位投入活动支持经费,课通过申报学校的跨文化交流实践基地、暑期社会实践等项目争取活动经费,也可培训会员主动寻找商家赞助。对于参与度高、表现性好的会员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增强学生的组织积极性。

(四)开展培训,制定模块课程。

可以争取校内外资源,对会员提供培训。制定跨文化能力提升课程,将中外文化比较、跨文化礼仪、跨文化沟通等内容整合成课程,配合和留学生共同开展的实践活动,加强会员的跨文化知识,提升能力,减少中外学生沟通隔阂。开展各国文化体验交流和讲座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帮助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真正学到东西,锻炼能力,扩大视野。

(五)整合资源,推出精品活动。

协会指导教师应整合校内外资源,帮助协会策划和组织中外学生共同参与的精彩活动。如用来华留学生资源,开设校园小语种授课、国际文化展、英语俱乐部跨文化能力提升课程等活动;利用学生海外学习的资源,推荐协会优秀骨干参加海外项目等。不仅锻炼协会的中国学生的组织力和执行力,同时加强中外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在校园里就能了解不同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不出国就亲临各国的交流与对比,引发思考,帮助中外学子互通互识、相互学习、深入交流。超越信仰,超越国界,让世界各地的中外学子欢聚一堂。

四、结语

《留学中国计划》的实施需要各高校推出各种有效措施,学生国际交流协会不仅是推动学校留学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和提高学校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有效因素,而且是来华留学生更多地感受中国文化,更好地认知中国社会,感受中国人民的友好和热情的明亮窗口。在加速大学国际化工程建设中,加强中外学生之间的交流,重视并发挥学生国际交流协会的积极作用,活跃校园国际化氛围。我们在做好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努力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促进中外学生之间双向交流活动的健康发展,并使中国学生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成为自觉的参与者和积极的推动者。

参考文献:

[1]官兴棒.浅析中国学生社团组织对营造大学国际化氛围的积极作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1):209-211.

[2]王志军,威立庆,徐振涪.浅析基于教育国际化的留学生社团建设[J].教育探索,2008(8):156-160.

猜你喜欢

教育国际化来华留学生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教育国际化中的学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