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服装表演专业的“互联网+”新时代

2017-06-09任克雷

文教资料 2017年8期
关键词:教育现状互联网+

任克雷

摘 要: 本文结合服装表演教育现状,提出解决方案:一是在高校服装表演专业教育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二是高校服装表演专业教育要与市场化运作模式接轨,三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发掘各自的优势点,为今后多元化就业做准备。

关键词: 服装表演教育 教育现状 专业改革

一、中国服装表演教育概述

1.中国服装表演教育的兴起

1979年初,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在上海举办的第一次时装表演,将时尚引入中国,让更多的人对服装概念有新的认识,更为以后时装模特的普及奠定基础。

1980年,上海时装公司率先成立新中国第一支时装表演队,由此诞生第一批时装模特,还有专门的教师负责时装模特儿的形体训练。这就是中国服装表演教育的雏形,为今后的时装表演教育提供宝贵的资料。

2.中国服装表演教育的发展

服装表演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日新月异的服装产业,多样化服装催生一批批模特。20世纪90年代,中国模特逐渐走向正规化与国际化,在中国这样特定的环境下,教育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职业模特的黄金年龄正是接受高等教育的良好时光,因此我国高等院校开设服装表演专业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1989年,苏州丝绸工学院(现苏州大学)率先开办服装表演大专班,成为首个开设服装表演专业的高等院校。此后几年间,中国纺织大学、湖北美术学院、大连轻工业学院等院校相继开设服装设计与表演专业。

3.中国服装表演教育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至2016年全国约90多所高校开设有服装表演专业,其中隶属“211工程”的高校有:东华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同时隶属“985工程”的高校包括:东北师范大学,江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在这些院校中,本科及以上高等院校的比例占78%,为绝大多数。

这些高校都有一套自己的教学体系,开设专业课程如:服装表演技巧、形体训练、舞蹈音乐基础、服装设计学、服装市场营销、服装表演组织与编导等,培养正规高学历下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专业方向从最早的服装设计与表演发展为今天的服装设计与市场营销、服装设计与形象设计等。

通过以上数据可看出,如今高校模特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已经成为经济高速增长下满足市场需求的必然趋势。模特从台前的秀场转为幕后的服装设计师、舞台编导、形象造型、市场营销、模特教育甚至在电视荧屏上也有模特的身影,这促使高校服装表演教育向产业化靠拢,与市场接轨,结合市场需求与自身课程特色,建构完整的教学体系。

二、高校服装表演专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1.影响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发展的因素

首先,由于服装表演专业的特殊性,所招收的艺术类考生需通过专业测评和普通文化高考。符合条件的考生是艺考大军中的少数,必然导致在招生过程中对文化成绩有所降低。进入高校后,会发现服装表演专业学生在公共基础课的吸收上出现短板。学生失去对人文知识的兴趣,学校在艺术综合素质课程的培养目标上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正处于模特职业的黄金年龄,一些自身条件优秀的模特希望尽早将自己推销出去,接受市场的检验。不仅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实践与基础课程的冲突现状,还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

2.高校服装表演专业的“教”与“学”

服装表演专业是一门时尚个性的专业,因其教学内容与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不能一味沿用传统的重理论教学,单纯理论式讲授对于服装表演专业而言已非最优。部分高校在進行专业知识课程时,仅靠书本或者各类影视资料讲解是不够的,服装表演专业需要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氛围。言传身教的方式不仅缺乏说服力,还会导致学生因过于模式化的教学而失去个性,降低课堂乐趣和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自我感悟的过程是一个开发自我潜力的过程,教学目标应结合学生的情况而制定。教学即“教导”与“学习”的结合,古人云: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3.高校服装表演专业的实践能力缺失

综合类院校注重文化知识的养成,很多知识停留在纸上。当服装表演专业学生步入社会后,发现作为一名模特仅会走台是远不够的,现在时尚界提倡全能型艺人,模特应在自己的领域多才多艺。如何在新形势下结合市场需求使服装表演专业课程内容丰富立体,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知模特”,是需要不断探索的。

通过不断实践体现“学以致用”中的“致用”,最大限度地发掘表演专业学生的潜在特质,真正实现高校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培养高水准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目标。

三、对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改革与建议

1.课程设置中的“互联网+”思维

服装动态展示形式增多,模特的不同类型应运而生,直播、网红、淘宝拍摄、电商杂志……信息化时代需要快速抓住消费者眼球的画面,原本单一的T台走秀模特方式向多元化发展。

最近的一份市场数据显示:对于时装模特而言,走秀业务的比重由2010年的91%下滑至2016年的55%;对于平面模特而言,画册拍摄业务的比重由2010年的87%下滑至2016年的32%。造成这种需求比例下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更多新型的模特业务形式诞生,比如电商模特。在当今服装品牌电子商务化比重越来越高的时代,原本的服装走秀及订货会这种低效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被电商网站、社交媒体及视频网站这样高效的传播载体所替代。

除服装行业之外,影视、娱乐、地产、游戏、金融、互联网等领域对于模特的需求急剧增加:模特行业与影视、娱乐行业的跨界,造就很多明星,模特行业与游戏、互联网领域的跨界造就网络红人、美女主播。电商经济的发展与现实需求,打破传统模特对走台、身高的严格要求,电商时代的模特表现力更重要。

针对变幻莫测的市场,高校在服装表演专业课程设置上也可做出相应调整。在《镜前造型》课程中可以加入平面拍摄环节的学习,比如棚拍、产品展示拍摄、妆面拍摄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模仿借鉴并通过不断地摆造型,清晰了解自身的优劣势。如今的模特不再是面无表情的冷峻形象,平日练习也可尝试微电影的模式,设定故事情节并表演出来,既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又考验内心情感丰富程度。服装是载体,表演是主要形式,“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要求快速准确,有声有色的画面便是首选。模特本身拥有良好的先天条件,可在肢体、面部、语言的展现上稍加练习,以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2.理论教学与市场化运作模式接轨

服装表演专业的特殊性直接体现在市场化程度上,高校服装表演专业与市场相结合已不再是大众普遍认为的那样唯利益而先,在很大程度上服装表演专业的教育融入市场,已然成为当下乃至未来服装表演行业的发展趋势。

国内南方接受新信息的时效性高,在江浙沪一代,义乌拥有得天独厚的小商品经济基础和优质的电子商务发展土壤,“电商模特”被义乌市政府视为非常重要的软资源。2009年电子商务兴起,新生代的网络购物加速延伸出一种新型职业“电商网络模特”,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淘女郎”的出现。电商模特的崛起无疑给品牌增强了影响力,模特通过运营新媒体和粉丝效应帮助商家实现产品营销,构建商家和模特双赢的局面。“主动拥抱变化”已经成为行业的准则,“网红”作为产业所带动出现的现象,为传统模特经纪行业向“互联网+”转型提供机遇。

高校服装表演专业的所谓理论化教学和市场接轨,就是依据市场走向,紧密贴合市场发展动态,以符合市场需求为培养人才的目标,建立与商家、企业、经纪公司等实习基地的战略合作关系,解决供需矛盾,为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专业和学业提供良好的平衡。如《服装表演编导》课程,可以安排学生自己策划、编导一场时装秀,场务、人员安排、现场布置、舞美等都由学生打理,充分意识到一台优秀完美的演出所耗费的人力、精力、物力和财力,培养学生方方面面的组织协调能力。

3.注重时装表演学生的综合培养

模特职业既光鲜又短暂,高校服装表演专业的教育定位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水平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不仅在本专业有着扎实的技能,而且在相关的时尚、文化、艺术领域能有所特长,为学生今后多元化就业需求而做出相應的准备。

每一位考入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都有鲜明的个性,针对这样的差异,在课程安排上应因材施教,根据其不同潜质发掘优势点,从而在原有的专业基础上朝不同方向选择,锻炼综合能力,获得长久发展。

现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处在不断扩招的时期,每年递增的招生人数带来的是教学质量的无法保证,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养成不仅靠先天更靠社会、环境、学校整体氛围的耳濡目染。高校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除具备模特的基本条件和专业素质外,如何更好地提高综合素质是今后服装表演专业发展和改革需要思考的一部分。

四、结语

我国服装表演专业仍在不断发展与探索中,由市场新形势引发的高校服装表演专业改革是一场持久战,如何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并且具备过硬专业技能的学生,在真正的社会实践中发挥自身优势,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将所学充分运用于所做,是我们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当岐.服装学概论[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戴岗.时装模特表演意识初探[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2(03):95-96,99.

[3]包铭新.时装表演艺术[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7.

[4]郭宁.对我国高校服装表演专业的现状分析与教学改革的探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8(6).

通讯作者:戴岗

猜你喜欢

教育现状互联网+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浅析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策略与途径
高校ACCA教育现状及其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