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构建高校型智慧图书馆

2017-06-09吴丹张淑敏

文教资料 2017年8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高校图书馆

吴丹 张淑敏

摘 要: 智慧图书馆作为现代社会图书馆发展的最高阶段,将成为图书馆改革的核心目标。高校图书馆作为当代学术的领军者,建立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图书馆,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科研环境,还是图书馆顺应时代潮流,提升自身竞争实力的革命。本文从初步解读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入手,谈谈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立模式及其时代意义。

关键词: 智慧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 智能图书馆

随着物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的逐步变革与发展,“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校园等词语逐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智慧图书馆(smart library)一词逐步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成为图书馆界科研探讨的中心词汇,虽然没有人给出最专业的名词定义,但是众多学者都从自有角度出发,对智慧图书馆进行相关解读。各大城市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应当积极地引领自身由数字化图书馆、复合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进军。

1.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在百度百科里,“智慧”一词指的是高等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经器官的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包括感知、记忆、理解、联想、情感、逻辑、辨别、计算、分析、判断、决定等多种能力,可以将其解释为对事物认知、应对和创新的聪明才智和应用能力。

就图书馆而言,何为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一词最早出现在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学者艾托拉在人机交互移动设备国际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智慧图书馆: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之中,其指出智慧图书馆是一个不受空间的限制而且可以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它能帮助用户找到所需的图书和资料。

在智慧城市发展的前后,中国国内图书馆界就已对智慧图书馆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中国学者王世伟言指出“智慧图书馆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联、高校、便利为主要特征,以绿色发展和数字惠民为本质的追求,是现代图书馆科学发展的理念与实践”[1]。

而华侨大学严栋学者则认为“智慧图书馆就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用户和图书馆信息系统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图书馆模式”。其认为智慧图书馆=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化设备,通过物联网实现图书馆智慧化的服务与管理。

不可否认,智慧图书馆已然成为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及当今时代图书馆发展的最高阶段。

目前全球的智慧图书馆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出发都仍处于初级阶段,而高校作为国内学术领域的领军人,对于自身图书馆的革新深刻影响着高校内部及整个社会学术研究的进展,主动推动高校由数字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的变革,将高校图书馆转变为智能、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尤为重要。

2.智慧图书馆的功能及相关案例

2.1智慧图书馆的智慧管理

智慧图书馆,可以利用相关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对图书馆进行智慧管理[2]:

第一,“对人员进行智慧管理”,其中包括工作人员及前来的读者,创建一张具有自己身份验证信息的一卡通,持卡入馆,可凭卡借阅、归还书籍、在馆内进行相关活动登记等,并由内置芯片将相关的人员资料、进出情况、借阅书籍等相关信息发送到图书馆内部的管理终端,自动生成相应的记录及报表。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建立依据校园卡入馆的功能和规定,但是这造成了高校以外的人员无法入馆借阅书籍,一定程度上造成知识流通受阻,因为笔者提议,可在高校图书馆外部设立一个临时办卡点,售办图书馆进入的次卡,以便外来学者及社会人士可以充分地利用大学图书馆的海量资源。

第二,“对书刊的智慧管理”,将存有书刊信息的相关芯片植入书籍之中,建立智能读取芯片的图书架,或者使用相关数字符号对图书存放进行相应规则的编排,方便读者借阅的同时也方便对书籍的分类管理,当书籍丢失时能进行及时的追寻。通过实地考研,有些高校的图书馆藏书虽然也是依照分类存放,但相关分类的存放地书籍存放混乱,这对读者寻找书籍造成极大的不便,有些情况下尽管找到的某书仍有剩余存放在馆内,但无法找到此书究竟位于何处,造成图书馆图书的借阅不便,也给馆内工作人员带来高额的工作量。

第三,“对座位的智能管理”,图书馆占位现象一直是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热门话题。前段时间微博热搜出现了“高校图书馆通过扫码订座防止占位”的相关新闻得到了群众的一致欢呼好评,这其实就是一种智慧化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对图书馆的所有作为进行智能管理,如利用智能感应系统,当只有存放书籍而没有感应到人体存在时座位将显示“空座”,或者利用一卡通刷卡、订座的模式进行占座,存有20分钟的占座期限,20分钟之后如若人依旧没到场或者中途离去超过20分钟,座位信息将重新刷新显示为“空座”。这样的管理模式可以对图书馆内占座却不用的现象进行一定的管理与预防,极大地提升图书馆读书位置的使用量及真实使用率,在期末周时学生的复习效率也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第四,“云计算的智能服务功能”,在云计算的环境中借助于无线网络,集中海量的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集中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等。强大云计算功能可以让用户实现随心所欲的阅读梦想。在此条件下,高校图书馆可以推出高校图书馆独有APP,对相关的消息、资源和信息等提供相应的推送,还可为用户實现网络预订座位、预定书籍、提醒图书归还时间等服务。

第五,智慧图书馆将涵盖更多地智能式人性化服务,实实在在地为学生提供所需的帮助。例如在每层都设立电子帮助系统、查书系统、自主借阅书籍系统、自助打印复印设备、自动贩卖饮品系统等,除了方便读者借阅及享受图书馆所带来的服务以外,也极大地缩减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2智慧图书馆的案例介绍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各大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再次更改及投入使用。例如以下一例(图片来源于谢芳学者的文献):

目前南京大学的图书馆在创新服务方面做出的探索值得参考[3]:“图书馆开通官方认证的微博,用以发布通知、购买资源的信息、发布数据库的使用信息、宣传图书馆等。图书馆在对读者的服务过程中,提供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对于不易获取的文献可以采取从别的图书馆借书或者扫描文献的做法。2015年5月20日,南京大学智慧图书馆系列服务开通,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图书馆开发的+服务:find+,mobi+,book+,pad+,subject+,papar+,mashup+等,实为高校图书馆的典范,可以多多参考和借鉴。

3.高校实现智慧图书馆新模式的时代意义

智慧图书馆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但是远远超越数字图书馆、复合图书馆的层面,人与物的互通是智慧图书馆的最核心要素,以人为本、绿色发展是智慧图书馆亘古不变的精髓和灵魂[4],更多地从服务管理、人力资源、智能惠民、环境友好着眼,是图书馆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在智能技术的支持和智能与人性化服务相结合的管理下,智慧图书馆在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的同时,为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在满足读者知识需求的前提下,让读者进一步地体会到现代信息社会下图书馆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便利式服务,成为再强大的搜索引擎和阅读终端都无法取代的学术殿堂。

曾有学者预言,随着电子书等终端阅读设备的崛起,传统的图书馆将会逐步走向消亡。智慧图书馆的出现不仅没有让图书馆走向消亡,反而为传统图书馆注入的新的血液及新的活力。对图书馆而言,这是一场新时代下发展理念和服务管理的创新革命。

参考文献:

[1]王世伟.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06):22-28.

[2]谢芳.论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功能与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4(06):15-20.

[3]沈奎林,邵波.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与实践——以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5(07):24-28.

[4]王世伟.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11(12):1-5.

[5]邓蓉敬.试论中國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及构建路径[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5):181-184.

[6]张新娜.提供智慧服务: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及其实现路径[J].电子世界,2013(12):83-84.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高校图书馆
基于“互联网+”视阈下的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