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督导评估机制 助推教育高效发展
2017-06-09周晓辉
周晓辉
教育督导工作涉及的面广、部门多、人员众、影响大、事务多、意义深远,督导评价稍微出现偏颇,都会导致对被督导单位与个人产生消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督导的成效,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笔者在多年的现实思忖中,悟出一些粗浅看法,与大家共勉。
一、变督导为导督,先导后督,创新传统理念
有督导历史以来,倡导与实施的大凡都是先“督”后“导”。即督导主管部门或督导者首先对被督导者下达督检督查的通知,通知包括目的、意义、内容、范围等项目,然后依计划按部就班进行督导评价。评价结束后,发个公告进行公示、奖惩。若发现了较为普遍、较为突出的问题,督导者研究良方,下发文件,解决问题。这种督导评估体系派生的结果无非有三种:其一,先进者喜气洋洋,知荣长乐,力图下次再创佳绩;其二,后居者,心灰意冷,颇有微词,玩世不恭,破罐子破摔;其三,中庸者,不痛不痒,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行我素,得过且过。督导的表面是奖惩有度,树了典型,立了形象,形势一派大好,实则效果甚微,大面积蓬勃发展的态势难以形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者比比皆是。传统的督导办法,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弊端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过于被动,委实应该更新。
笔者认为,针对目前督导现状,各级督导主管部门应该创新传统理念,变督导为导督,先“导”后“督”,效果会截然不同。首先,我们在制订了督导计划前,先组织被督导者进行系统培训,提高认识,提升业务能力,创新工作方法。其次,督导通知下发后,我们要做到先“导”后“督”——边“导”边“督”,实行“五导”,即为他们“导”方法、“导”措施、“导”手段、“导”落实、“导”创新。引导被督导者突出工作重点,重在平时,避免“临时抱佛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发生。再次,督导检查过程中,坚持两个基本点——督和导,重点突出“督”,依然不放弃“导”,对那些经过“五导”仍不符合常规要求的,我们要给予严格的督检,不要怕得罪人。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仍然施以善意的“导”,予人机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让那些满足现状,乐居中庸者齐头并进,争取在不久的将来,早日迈入先进行列。前两次“导”是先,后一项“督”是先,有了好的“导”,必然会出现省心的“督”。这跟我们现在正在实施的学生为主体的建构式阳光导学课堂模式是不谋而合的。我们的督导主管部门在给出导向的同时,对那些偏出航标的被督导者要适时亮出导标。只有这样,督导的结果才会出现“千帆竞发”,各有千秋,最终达到殊途同归的壮观景象。此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不只是一两处或几处亮丽的风景,而是群英荟萃、齐头并进的教育硕果。
二、改变评价手段,以奖励促发展,突破陈旧套路
我们督导评估时设计了哪项哪条分值多少,优秀的多少分,符合的多少分,不足的给多少分,没有的扣多少分。这种评分标准,就像我们给学生评试卷,虽然一般也能从分数上得知学生知识素质的高低、学生成绩的优劣。但学生的能力素质和综合素质,很难从这杆标尺上加以评判。要想既能评判学生的知识素质,又能评判学生的能力素质,从而正确得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得分,那么,我们必须还要有别的套路,比如附加题、手抄小报、科学实践、演讲比赛、书琴棋画等,只要学生愿意展示的,又得到了大众认可的,我们都可以奖分,而且奖分不封顶,这样才会发现最优秀的那些类群,突显我们评价的普遍性、全面性、优秀中更优秀的挑剔性。同时,更会激发学生出现你追我赶,集体越野时争先恐后的大好局面。
督导评分机制同样可在原方案不变的基础上实施突破,即将所有涉及督导单位或个人所能展示的自身成果的项目纳入奖分的范畴,只要不有悖于国家的方针政策,就应该奖分,同样上不封顶。当然每个项目奖分多少,什么级别奖分多少,得由督导部门制订,由不得哪个单位或个人随意。如果做到了这点,那么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教育思路、教育理念将会呼之欲出,被动执行将变为主动创新,方法模式将层出不穷、日新月异,过去那种对待上面的通知,政令于我有利者积极参与,于我无益者视而不见,与我无关痛痒者,视其心情而定的现象将会荡然无存。
前不久,筆者随同几位部门领导参加一次教研活动,闲聊中聊起本次教研活动的感受,大家觉得参赛单位少、新人少、新教研教改法少、突出创新的少、随意性大,很多教师怀着“报个名,参个赛,拿个奖”回去备评职的态度,确实令人寒心。笔者跟领导建言:通知下了这么久了,不组织参赛的单位在督导评估时,你可以扣他们的分啊!领导一脸无奈:你扣他们的分,他们不跟你急么?
本案例更加说明我们的督导评估计分更有必要增设不封顶加分这一项。创新方法千万种,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只要创造了成绩,得到了公众的认可,提出了有理有据的加分项目,督导会为你加分、为你加油、为你倡导。让督导评估机制助推教育长效、高效发展,让教育事业的明天更美好!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舜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