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对话教学的话题设计
2017-06-09苏巧丽
苏巧丽
对话是围绕着话题展开的,话题设计是品德课堂对话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凸显智慧的关键环节。因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学生对于对话教学环节的参与积极性都较高,话题设计得好,对话教学就能“推窗见绿、步步成景。”
一、启发式的话题设计
启发式话题,重在为学生指出思考问题的角度、方向和学习方法。教师在对话教学过程中,话题设计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风格。
如在教学《我的家乡变了样》(教科版,下同)一课时,有一位老师,一上课就让学生们说说家乡有什么变化。学生们茫然地相互看了看,有些不知所措,好长时间才有几个学生不自信地举起了手,教师难免也有些着急;而另一位老师,课前让学生充分地调查了解、收集资料。课堂上,老师是这样启发的:“同学们,随着社会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衣、食、住、行以及文化生活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让我们来说说,人们的衣着有什么变化?餐桌上的食物变化怎样?家里的衣橱里呢?人们是如何出行的,工作、劳作之余,人们又是怎样休闲的?”孩子们的小话匣一下子打开了。这就是启发式的话题设计所造就的魅力所在。
二、追问式的话题设计
如果把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最终目标比作塔顶的话,有效的连续追问就是塔内那一根根搭架的柱子。连续追问是一联串的问题,这些问题具有先后相继关系或逻辑递进关系。这样的问题,目的是使对话随着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横向拓展、纵向深入,从而使对话的话题能够得以顺利地展开。
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小蜜蜂在行动》一课时,在观看了清洁工人工作的录像后,教师适时提问:“你看了录像后,有什么感想?”有的说:“清洁工人很辛苦,起早摸黑。”有的说:“清洁工人太脏了,被人看不起。”有的说:“他们劳动时间的确较长,可他们也是为了赚钱啊!”……显然,学生的体验比较肤浅,仅仅停留于表面。这时,教师如果及时追问:“大家想一想,他们这样辛苦赚钱是为了什么?”“如果没有清洁工人,我们生活的环境将会变成什么样?”“那你认为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能不能没有清洁工人这个群体?”这样追问,能够进一步触动学生心灵,提高其道德认识,加深其道德体验。
三、两难式的话题设计
品德与社会课堂应该是有道德感染力的课堂,是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的课堂。但道德两难问题经常令我们困惑、尴尬,又不得不面对,需要我们作出选择,又令我们左右为难,一时难以决断。教师要善于深入学生生活,把准学生思想脉搏,设置一些小学生所关心的,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道德两难问题,让不同的价值观念在合作与对话中相互碰撞,激起个体的内心价值冲突,使对话不断深入,让学生在两难取舍之间,促进积极的道德思维,从而促进其道德判断的发展。
如在教学《随时伸出我的手》中,学生提出的对于“年轻的乞丐该不该施舍”就是一个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两难问题,而且有一定的特殊性。社会上确实有一些不劳而获、好吃懒做的人,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心,扮成残疾人,“求人”资助。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一时难以辨别真伪,就会伸出他们的同情和关心之手,给予资助。针对学生提出的这一两难问题,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该怎么办,而是在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的善良情感与行为后,又“将球踢还给了学生”,难道不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吗?然后让学生在这两难问题的讨论中,不仅明白了“助残”的真正含义,而且使学生对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助残”的道德认识得到了升华。
四、拓展式的话题设计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课程的有心人,周围的一事一物都可以开发成品德与社会课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发展开辟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品德与社会课本只是一个蓝本,三分基于课本,七分来自课外。我们的课堂应包括课本内容,又应充满生活内容、现实内容和时代内容。品德与社会课如果仅仅靠书本上的几幅图、几段话,这样的课程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而拓展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但让我们有效地利用了课堂的40分钟时间,更让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品德修养。
如教学《过年啦》这一课时,我讲了一个小故事“到外公外婆家过春节”,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孩子到外公外婆家过春节,并送给外公外婆一把“老人乐”的故事。有了这个小故事为例,我就请学生把自己在春节时发生的有趣的、快乐的事和大家一起分享。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讲起了自己过年的趣事、喜事。有的讲了春节时拜年的喜悦;有的讲了和表哥表姐一块儿放烟火,结果把邻居家的小狗吓坏了;有的讲了帮爸爸妈妈一块儿准备年夜饭,全家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课堂的气氛一下子调动了起来,大家都沉浸在浓郁的春节氛围中。通过这些生活中真实的、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传统佳节给人们带来了歡乐,浓浓的亲情也在话题拓展中传递着。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逸夫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