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夷山度假区公共停车场现状调查与建议

2017-06-09李冬珍

科技资讯 2017年11期
关键词:武夷山规划

李冬珍

摘 要:武夷山是福建第一名山,景区内存在诸多旅游景点,武夷山风景区游客数量增长快。在这种前提下,它的停车场能否满足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需要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文章采用实地考察的方法,对武夷山风景区的停车场展开了详细的调查,深入了解目前武夷山停车场的空间分布、规模、运营管理、基础设施等情况,评估目前情况下的武夷山停车场是否符合实际发展需求,再依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武夷山 公共停车场 规划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b)-0237-02

1 武夷山度假区公共停车场现状

1.1 空间分布及规模

武夷山旅游度假区目前有两个大型公共停车场,位于景区南北两个大门处,景区南大门为景区的主要入口,承担了景区90%以上的游客通行量,以目前规模的游客数量,旅游高峰期完全满足不了游客停车的需求。

1.2 运营管理状况

武夷山公共停车场采取开放式运作,闲时不收停车费,在旅游高峰期才收取停车费。停车场未设专门的人员负责看守、指引、清扫、管理等工作,且停车场的标志牌破旧,使得停车场大小车混杂、占位停放、乱停乱放的现象十分严重。

1.3 基础设施状况

武夷山公共停车场除了停车坪之外,其余基础设施基本没有。在调研过程中,许多大巴司机透露出对武夷山度假区停车场设施的不满。至于其他诸如汽修中心、便利店、垃圾箱等基础设施均找不到。停车场周围有一条绿化带,绿化带外围是一条小河。由于无人管理,绿化带已经杂草丛生。

1.4 景区相关方面的状况

通过跟景区管理人员的访谈得知,以往在旅游高峰期景区管理中心只有采取分流的方法才能缓解停车难的状况。目前景区也有相关的政策来维护停车场的秩序,而且景区也有意向将停车场向外扩张,南北两个大门的停车场都正在计划重新扩建中。

2 武夷山度假区公共停车场现状分析

武夷山度假区公共停车场的现状无法满足旅游高峰时期游客的停车需求以及相关大巴司机的服务需求,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除了景区管理中心管理不当的因素外,主要还与停车场本身所处的位置有关。

中国5A级景区对停车场的要求标准是:(1)要求停车场有绿化停车面或绿化隔离线。(2)停车场设停车线、停车分区、回车线、分设出入口、专人值管。(3)车场内有方向引导指示标识。停车场或码头要求美观,有特色或文化性,与景观相协调[1];而显然武夷山景区停车场现状未达标。

3 武夷山度假区公共停车场规划原则

停车场是景区内部的空间场所,是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设计向着生态化方向发展,设计中首先以满足人的需求为前提,尽可能最大地做到绿化优先,遵循以下的设计原则。

3.1 通达性原则

在整个停车场的内部空间中,要确保人行和车行的通达性,即不论从哪个停车分区下车可在不妨碍行车的前提下,都最终能使行人和行车顺利便捷地到达目的地或停车场出入口[2]。

3.2 因地制宜原则

结合场地的地形现状,减少土方量。在植物配置上,合理利用和移栽现有植物,尽量选用该地的乡土植物,从而降低建设成本和后期的管理维护成本[3]。

3.3 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原则

风景区停车场规划的首要问题是“自然”,包括场地本身的“自然”及与周围风景衔接的“自然”。停车场区内大客车与小汽车要分区停放,用绿化及道路划分出停车空间[4]。

4 武夷山度假区公共停车场扩建意见

针对武夷山停车场现状,配合武夷山管理中心的想法,笔者对武夷山公共停车场进行扩建地下停车场以及对地面重新进行规划提出了些许意见。

新建停车场在原有停车场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其范围为从主入口沿行车道至景区大门这一条线与小河流围成的这个区域。根据人性化与科学设计为核心的指导思想,遵从绿化与设计相结合理念,考虑旅游景区停车的安全性与环保性[5],对现有停车场进行扩建地下停车场和区域规划,其要点如下所述。

4.1 停车场游客、车辆流向

新建停车场为了保障游客和车辆的安全,规定其流动方向,主要有游客、大巴车和小轿车3种。游客的流动方向有从游客广场到景区大门和从地下停车场到景区大门这两条;大巴车的流动方向有从游客广场到地面停车场和从游客广场到马路两条;小轿车则只有从地下停车场进出这一条流动方向。

4.2 停车场的功能分区

新建停车场在原停车场基础上进行了功能区的划分,地面部分有服務区,地面停车区,滨水景观长廊休憩区,地下部分有地下停车区。功能区的划分既强化了景区对停车场的管理又满足了游客及部分司机的服务需求,提升了景区的服务质量。

4.2.1 服务区

停车场服务区主要由3部分组成:停车场大门站岗亭、侧门保卫室以及停车场服务大楼。大门站岗亭主要作用是工作人员为出入的车辆放行;侧门保卫室的主要作用除为大巴车放行李外还兼备“票贩子”地面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职责。停车场服务大楼除了办公用以及为自驾游的游客以及大巴司机提供临时休息外,还能为车辆提供修理和清洗服务。

4.2.2 地面停车区

地面停车区位于原停车场上,主要供大巴车停放,特殊情况下也可供小轿车停放,共设有54个大巴车泊位。同时小轿车泊位的移除使得绿化面积大为增加,地面停车场的绿化面积的增加使得地面停车场的环境显得更具有活力而不那么单调。

4.2.3 地下停车区

地下停车区位于地面停车区下方,只用于停泊小轿车,总共有196个泊位。采用“前进后出”的策略,地下停车区的东部为车辆出入口,西部为游客出入口。将游客和车辆的通行路线分隔开来,既方便了游客少走弯路到达售票处买票进入景区,又保证了游客的安全。

4.2.4 景观长廊休憩区

景观长廊休憩区中木质长廊沿小河而建,充分利用小河和山体潜在的景观资源,将山体、小河、道路以及周围的绿化融为一体,打破原先此处冷清死寂的景象。 环形长廊的设计以简单舒适为主题,契合武夷山风景区内的建筑风格,给大巴司机以及前往的游客们提供了安逸的小憩环境。

4.3 停车场的运营管理

停车场的收费仍采取闲时免费,忙时收费的模式。为了避免停车场再度陷入无人管理的境地,这就要求景区管理中心出台相应的政策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重视停车场的运营和管理机制。

5 结语

坚持人性化与科学设计为核心,对现有停车场进行扩建和整修,遵从绿化与设计相结合,对现有绿化带进行重新合理的设计以及对周围河流的整治,提高整个停车场的层次。在停车场的设计中,要注意当地的地形地势问题。

前人有对武夷山市静态交通的研究,到目前为止,鲜有学者对武夷山景区停车场问题提出具体的规划方案,笔者通过实地考察与参考其他景区的停车场规划方案对武夷山度假区停车场规划方案进行初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白亚斌.景区停车场生态化景观设计模式探讨——以太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生态停车场为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2] 白亚斌.浅谈景区停车场景观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4(10):52.

[3] 王敏.旅游景区停车场规划方法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

[4] 屈直.旅游景区停车场规划与管理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0.

猜你喜欢

武夷山规划
愿乘长风看武夷
规划人生
沙盘活动设计、实施和反思——以武夷山一中沙盘活动开展为例
武夷山大红袍:天心禅寺蕴玄机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赣闽两地签署协议:共同呵护“同一个武夷,同一个遗产”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