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CASS软件中自动填写地籍勘丈记事的方法
2017-06-09李赫
李赫
摘 要:该文论述了在土地总登记模式下,地籍调查中勘丈记事的主要写法,分析了不同宗地不同的地籍勘丈记事的内容。通过对南方CASS软件的数据结构分析,利用C#开发语言编写出了一个自动填写地籍勘丈记事的程序,它能将南方CASS数据中相应的扩展属性自动整理成当前宗地的地籍勘丈记事。这简化了地籍勘丈记事的录入过程,降低了人工录入的出错概率。
关键词:CASS软件 地籍 记事 调查
中图分类号:TP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b)-0228-02
地籍调查是国家为满足土地登记的要求,依照法定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的方法,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用途和等级等基本情况,并以图、簿表示,为土地登记、核发证书提供依据的调查工作。地籍调查包含以下四个工作。
(1)权属调查。对宗地权属来源及其所在位置、界址、数量、用途和等级等情况调查。包括现场指界、标定宗地界址、绘制宗地草图、调查土地用途和等级、填写地籍调查表。目前,权属调查主要采取入户逐宗调查的方式。
(2)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目前,大多数省市CORS系统已经覆盖,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可以使用CORS系统,能大大节省控制测量时间和成本。
(3)地籍勘丈。地籍勘丈的主要方法是全野外解析测量。
(4)绘制地籍图并输出调查卷宗、数据库等成果。目前,绘制地籍图的主要方法是首先利用南方CASS等软件,在CAD中绘制好地籍底图。再将外业测回的宗地线进行符号化,录入界址点、线,宗地属性后,制作宗地图,地籍调查卷宗,数据库等。
该文主要讨论的是地籍勘丈记事的内容和录入方式,通过程序全面的解决地籍勘丈记事的录入问题。
1 地籍勘丈记事
地籍勘丈是地籍调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目的是勘丈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数量等基本情况。地籍勘丈一般应在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基础上进行。地籍勘丈成果经审核批准依法登记后,具有法律效力。地籍勘丈内容如下所述。
(1)土地权属界址点及其他地籍要素平面位置的勘丈。
(2)基本地籍图绘制。
(3)面积量算。
在土地总登记模式下,地籍勘丈记事内容基本相同,其一般内容为:“经实地调查,该宗地设立界标14个,其中喷涂界标5个,无标志界标9个,与工作底图上标注的界址点位置一致,无偏移。依据相关技术规程,利用RTK结合全站仪对该地块进行了全解析测量。测量结果:该宗地面积:583.25 m2。”勘丈记事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如下所述。
(1)“经实地调查”所指的是调查的方式,在土地总登记模式下均应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所以所有宗地的勘丈记事首句都应该是“经实地调查”。
(2)“该宗地设立界标14个,其中喷涂界标5个,无标志界标9个”是对界址点的描述,对于不同的宗地应该有不同的界标类型、界址点类型。在《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中规定,界标类型共有7种,分别为:①钢钉;②水泥桩;③石灰桩;④喷涂;⑤瓷标志;⑥无标志;⑦其他。这里的编号为对应的界标类型在数据库中的代码。
(3)“与工作底图上标注的界址点位置一致,无偏移。”这是《地籍调查规程》中对地籍勘丈的要求,应在实地勘查无误后进行测量。所以,它应该在每宗地的地籍勘丈记事中相同。
(4)“依据相关技术规程,利用RTK结合全站仪对该地块进行了全解析测量。”是在同一地籍调查项目中,采用的测量方法基本相同,这点应该在全部的宗地中相同。
(5)“测量结果:该宗地面积:583.25 m2。”是指不同的宗地应有不同的宗地面积,所以在不同的宗地中只要将面积数填写正确即可。
综上所述,在土地总登记模式下,地籍勘丈记事只要针对不同的宗地写明界标总数,不同的界标个数以及宗地总面积就可以写出完整的地籍勘丈记事。
2 南方CASS中地籍勘丈记事的获取
在南方CASS软件中,宗地的面积就是在CAD中对应的闭合界址线的面积属性。这里的界址线是CAD的Polyline实体。我们可以建立如下的选择集进行界址线的选择。
3 结论
在地籍調查工程中,特别是土地总登记模式下的地籍调查工程。地籍勘丈记事的填写一直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它没有特别的技术难度,但是由于每宗地的不同情况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力才能填写完善。同时,还存在很大错误风险,在日常工作中又需要投入人员进行检查。该文通过分析一般的地籍勘丈记事的内容要点,总结出需要修改的部分,结合南方CASS软件的数据特点,利用C#编程语言编写出来了自动填写勘丈记事的软件,极大地提高了“勘丈记事”填写工作的效率,又降低了出错概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S].20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5-2007)[S].2007
[3] (美)AndrewTroelsen.C#与.NET3.5高级程序设计[M].4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