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代大学生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7-06-09曾祥书
曾祥书
摘 要 大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他们作为高校的重点培养对象,既是教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更是各项学生工作得以落实的具体组织者和协调者。大学生干部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的校风、学风,沟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服务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加强对大学生干部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本文试图从当前大学生干部培养的现状出发,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加强大学生干部培养提出建议与措施作了一个初步探讨。
关键词 大学生 干部培养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3.076
Talk about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 Cadre Train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ZENG Xiangshu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65)
Abstract The advanced elements of the college student cadre is the student groups, they as the focus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develop a targe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link and the bridg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but also the students work to implement the specific organizer and coordinator. The discre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 cadres training quality directly affects the school spirit and style of study, of the university of communication managers and service daily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work by managers.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 cadre is particularly urgent.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urrent university student cadre training, further analysi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college student cadres training measure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strengthening college student cadres training and makes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 student cadres train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大学生干部在大学生群体里扮演着非凡的角色,他们是大学生群体里的先进分子和骨干,是联系学校和广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开展各项学生工作的得力助手。他们引领广大学生的思想发展方向。高校大学生干部的培养至关重要,它是学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有效促进高校教育管理的关键。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紧密的今天,以及中国步入改革攻坚阶段的新的形势下,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干部的培养,提升大学生干部的综合素养、高校大学生干部的培养机制都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培养责任心强、能力强、有实干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大学生干部,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已成为广大高校在学生工作里的重点和难点。
1 当前大学生干部培养的现状
大学生干部指在大学校园里担任某些职务,负责某些特定职责,协助学校进行管理工作的优秀分子。按其任职的学生组织类型可分为党建干部、团委干部、学生会干部、社团干部、班级干部和助理干部等等对这些大学生干部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的校风、学风,沟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服务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当前大学生干部培养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初步确定明确的大学生干部培养目标
1998年《高等教育法》规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高级专门人才的显著标志。这恰恰也是我国各高校对大学生干部培养的基本目标。我国高校普遍倡导要培养大学生干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两点上高校对大学生干部的培养不谋而合。最近几年,广大高校对大学生干部的培養日益重视,在培训学生干部上投入的人力、物力也逐渐增多,渐渐明晰大学生干部培养的目标。团中央、全国学联在在2006年下发的《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规划》进一步指出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目标是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素质全面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另外,原团中央第一书记处书记周强也指出,要做好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要加强培训,在培训的目标上体现高素质、创造性、复合型。
简而言之,当前大学生干部的培养目标主要着重从大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入手,力求将大学生干部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理论扎实、作风过硬、能力强、素质全面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1.2 基本形成的大学生干部的培养模式
随着广大高校日渐加强对大学生干部培养的重视程度。长期以来,高校成为培养大学生干部的主要重镇,基本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和较为完善的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表现为纵横交错式,就是以校、院、班为主要牵头,以组织各级学生活动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为培养平台,形成了三级联动的纵向培养格局;以学联、团组织、社团组织开展的各种学生干部培训为平台的横向培养格局。
无论是校、院、班三级联动的纵向培养模式,还是以学联、团组织、社团组织三级联动的横向培养模式,它们主要都是以学生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让学生干部有更多实践机会,达到“干”中“学”,“学”中“干”,实现效率较高的大学生干部培养方式。从每一次的活动中,大学生干部都可以学会和领悟到一些东西,锻炼出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
1.3 基本建立大学生干部培养的制度
近年来对于大学生干部培养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逐渐确立以培养坚定政治立场,良好的身心素质、扎实的知识文化水平及较强的业务能力的学生干部培养目标;结合各高校情况和学生干部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出适合培养计划和方案,对大学生干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有关大学生干部培养的一系列制度的建立,进一步明晰高校将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去选拔、培养、教育、管理和考核大学生干部。
目前,高校基本建立大学生干部培养的制度包括选拔制度、培训教育制度、管理制度和基础的考核制度。从大学生干部的选拔制度来看,形成了三种主要的选拔形式包括选举制、委任制、推荐制。从教育培训制度来看,各高校有专门的培训学生干部的主管机构,例如我们熟知的党委和团委有一套较规范的教育培训工作,培训的内容以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业务技能和知识为主。比如团委在高校里每年举办的“青马工程”培训了一大批大学生干部,是大学生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从管理制度来看,各高校在《学生手册》里专门加入了有关学生干部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学生干部的工作范围和职责,有利于加强大学生干部的管理。从考核制度来看,各高校都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通过考核的办法使大学生干部能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表现哪些方面表现得比较好,哪些方面亟需加强。得出考核结果还能起到提高学生干部的竞争意识,激发广大的大学生干部不断改进工作和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2 大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偏重大学生干部的“使用”,轻大学生干部的“培养”
自中国高等教育正式创立以来,广大高校就普遍重视大学生干部的使用。一直以来,高校视大学生干部是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助手。高校教师也清晰地知道大学生干部是教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更是各项学生工作得以落实的具体组织者和协调者。无论学校还是教师都热衷于运用大学生干部,通过使用大学生干部一方面可以有助于顺利完成学校的各项学生工作,另一方面使用大学生干部是针对大学生观念的多元化、思想活跃开放和较强的自主性的特点,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显然,高校和大学教师很注重大学生干部的使用。问题也伴随而来,高校偏重大学生干部的“使用”同时放轻了对大学生干部的“培养”。许多大学生干部发现在高校里当干部会比较累,学校很多大小事务都要依靠学生干部去落实;充当老师的助手的角色,往往要完成许多工作之余还要服务同学,他们常有各种事务缠身却没学到太多东西的感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校在大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上投入的不足,只过分注重学生干部的“使用”。
2.2 大学生干部培养的性质过分讲求政治性,其培养形式较单一
目前,大多数的高校对大学生干部的培养只突出要把大学生干部培养成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高的政治素养,讲究政治性的内容比较多,像大政方针和形势政策的教育较频繁,缺乏除政治性以外的诸如业务性技能和知识的培训、人文素质的培养等内容,有些高校甚至误以为对于大学生干部的培养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导致有些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干部出现综合素质上的“营养不良”和整体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
另外,高校对大学生干部培养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各类理论式的讲座为主,缺乏生动活泼的培养形式。面对普遍的理论式的讲座,大学生干部表示在学习时感觉枯燥单调,无法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对培训的内容吸收不足。例如自2007年团中央启动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里强调:“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国家的兴旺发达, 事关青年的健康成长,是共青团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广大高校纷纷响应,高校各自设立学校的“青马工程”后开始对广大的学生干部开展声势浩大的集体培训,由于主要以理论式讲座为主,培训方式比较单一,收不到预期的培养效果。相反,一些高校对于大学生干部培养采取学生干部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培养质量得到大大提高。
2.3 大学生干部培养缺乏系统性,其培养制度有待完善
高校对大学生干部培养往往仍停留在原地水平,陷入原地踏步的状态,培养的方式、方法没有突破,大学生干部的培养质量也没有实质性的飞跃,这是由于许多高校对于大学生干部培养缺乏系统性。当前,许多高校和教师对大学生干部培养是基于利用大学生干部来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协助管理好大学生事务为主要目的而开展了一些简单的培训。许多高校和教师对大学生干部培养是建立在功用性的目的,其开展的培养工作很容易会围绕着“用”的目的来组织开展工作,这样就会对大学生干部培养产生不利影响。很多大学生干部会发现他们所受到的培训总是断断续续的亦或是来得很突然。培训后,他们也没能意识到这到底能对他们的发展和能力提升有什么长远的作用,充其量也仅有短期效果,这是许多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干部上的主要弊端,缺乏一个整体的系统性。
在大学生干部培养的过程中,无论是高校还是教师都只看重具体事务的处理,常常忽略了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缺乏必要的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因而在大学生干部培养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重重的障礙。此外,大学生干部培养制度的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从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到实践中检验都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完善大学生干部培养制度才能实现大学生干部培养达到保质保量的目标。目前来看,大学生干部培养在选拔制度、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上仍然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2.4 大学生干部培养缺乏专门的指导老师的配置
大学生干部培养离不开高校教师强有力的指导和支持。可是,当前不少高校的大学生干部指导教师的配置依然不够齐全,这俨然已成为制约当今大学生干部培养的至关重要的突出问题。一方面,高校的大学生干部培养的指导教师人手比较短缺。在很多高校都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就是同一院系的同一年级仅仅只有一位辅导员,而一名辅导员却要面对几百名学生的同时,还要管理好几十个大学生干部,在培养工作上自然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如此繁重的工作,使得辅导员很难分心去对大学生干部开展更多的专门培养教育。
另一方面,一些高校的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上的配置也略显不足。一些教师出于自身所学的专业、自身的經历和身处的环境的限制,导致了对大学生干部培养的相关的知识和经验都比较匮乏。从而也制约了很多高校教师对大学生干部培养工作上发挥应该有的专业指导作用。这就不奇怪为什么有些高校似乎很重视对大学生干部培养,却到了具体的实施者那里,由于受到知识、能力和经验的制约,导致大学生干部培养工作无法得到很好的落实和实施。
3 加强大学生干部培养的建议与措施
3.1 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干部培养,不能停留在“用”的层面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注意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要培养人才就必须更新观念,注重人才的培养。大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群体先进分子和学生管理的组织者和执行人,加强大学生干部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对大学生干部的培养同样需要更新观念,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干部的培养,不能像过去那样仅仅单纯地停留在“用”的层面,仅仅满足学校管理的需要,要清楚地意识到培养和运用大学干部之间的关系,把更多注意力放到培养上,关注大学生干部的健康成长,通过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干部培养,使大学生干部的能力、知识和素质都得到一定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达到很好地运用大学生干部的目的。
3.2 丰富大学生干部培养内容和形式,开发多种培养方式
面对快速变化发展的社会,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高校培养的人才的标准和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从社会反映到高校对人才的培养,首当其冲的是对大学生干部培养问题。过去仅采用单一的以理论灌输为主的讲座的形式来教育培训大学生干部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的大学生干部。要改进传统单一的培养方式,选取符合新时代特点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并且要结合新时期大学生干部求新、求异的思想特点,采用一些为大学生干部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形式多样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改变以往过分讲求政治性的教育内容,增加多一些启发智慧、有益身心健康的知识。例如一些人文知识传授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都对大学生干部的身心发展来说都具有极大益处。另外可以以活动为载体,开发多种培养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干部的特点、特性,将大学生党员干部、团员干部、学生会干部、学生社团干部分开培养,培养的方式、方法各有侧重。
3.3 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干部培养制度,提高培养的全程性与系统性
一种制度的好坏,是否健全与是否科学直接对一个组织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个科学和健全的制度对事物的发展有极大促进作用。可见,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干部培养制度尤为必要,它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干部培养质量的高低。要健全大学生干部培养制度首先从大学生干部的选拔制度入手。培养的前提是选拔出学生群体里的优秀分子,本着公平、公正和民主的原则挑选出合适的人来担任学生干部,这是把好培养的第一关。其次,完善大学生管理制度是大学生干部培养的关键。可建立互助制度,让旧的学生干部带着新上任的学生干部学习和熟悉工作以达到快速上手目的;强化日常管理制度以规范学生干部的工作;完善学生干部监督制度,以防学生干部工作出现大的偏差,以便及时纠正学生干部中存在的问题和失误。最后,建立公平科学的考核制度是大学生干部培养的有效手段。大学生干部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能正确客观地认识到自己德、绩、智、体等综合表现情况,有助于大学生干部发挥所长,弥补不足,发挥大学生干部的创造力。
3.4 增加专门的培养指导教师配备,提升指导教师的培养知识和能力
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一方是教育者,另一方是受教育者。大学生干部无疑是大学生里的精英,剩下的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的问题。要加强大学生干部培养的力度,首先高校必须在大学生干部培养上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要配备一定的指导老师来负责大学生干部培养。倘若专门负责大学生干部培养的师资比较匮乏,大学生干部培养质量就难以上一个新的台阶。因此,建立大学生干部培养的导师制迫在眉睫。
有专门的指导老师负责大学生干部培养还不够,主要是因为有不少高校教师缺乏大学生干部培养的相关知识和经验。需要对这些高校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使这些指导老师具备一定的培养知识和能力,保障这些指导老师在承担大学生干部培养时能提供真正的专业性和科学性的指导。总而言之,大学生干部培养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专门的培养指导教师的水平,一支强有力的专门的培养师资队伍是大学生干部培养的可靠保证。
4 结束语
大学生干部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它是需要长期的一贯支持和落实的工作。它不是一项简单和立马见效的工作,它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校院、各部处、党委、团委和学生工作的领导部门一起携手探索和统筹规划。高校必须把大学生干部培养当成一项任重道远的事情来认真对待,不能有一丝马虎和偏差。因为大学生干部培养的好坏直接是大学生群体产生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干部对大学生群体有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他们是各项学生工作得以落实的执行者,加强对大学生干部的培养,高校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必须常抓不懈,加大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 许国彬,林绍雄.当代大学生工作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耿昕.高校学生干部素质培养模式探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2.
[3] 李锦堂.高校学生干部核心能力构建及其培养[J].出国与就业,2011.4.
[4] 黄彧,刘帅.浅析湖北省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现状及途径[J].三峡大学学报,2010.8.
[5] 周强.团中央等研究部署加强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EB/OL].[2006-07-19].http://www.jyb.cn/high/gdjyxw/200607/t20060719_25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