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
2017-06-09张贵东
张贵东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除了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外,还对学生的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变化: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彰显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提高和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德育
学校的德育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将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现时的德育教育形式单一,局限于课堂,学生的主体性不强,大部分只是重复说教,空谈大道理,甚至强迫遵守的教育方式,其教育的内容往往并没有进入到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如何能使学生在思想、心灵深处潜移默化地发生这一转化,是教育者不断探索、研究的重点。我认为,要使德育避免走入空洞说教的教育误区,应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学生实践,面向学生生活。而综合实践活动,它注重学生的亲历和实践,基于学生的直接经历,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生活实际,最大限度地回归了学生的生活世界。这,恰好弥补了现今德育现状的弊端,是学校开展德育活动的大舞台。
一、突出学生主体,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学生只有真正成为品德和知识体验者、品德行为的践行者,即成为真正的德育主体,才能实现德育目标。在这个意义上说,德育是地道的“通过自我”的教育,不“通过自我”的德育,是形式主义的德育,似乎学生处于德育之中,实则游离于德育之外,至多是“听客”或“看客”,对教育活动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很难产生积极性。这是学生在德育中失去主体地位的必然表现。要改变这种状况,不能简单地谴责学生,而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思想。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突出学生主体,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积极参与、自主实践。”的基本理念,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架桥铺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自主实践中将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通过自我”的教育,内化成自我行为,实现德育的教育目标。
二、注重学生实践,强调德育的实践性、活动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即2004年中央八号文件)提出:“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区分不同层次未成年人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使未成年人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这一要求为学校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而学生品德形成规律又告诉我们,学生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而活动和交往的本质是实践。
我校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这三个角度出发,把德育的内容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具体落实,使之更生动。
1.亲近自然,在人与自然的接触中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例如,在我校开展以“我爱家乡的千年仙藤”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调查仙藤的生长情况、树形的特点、发现仙藤的美、发掘仙藤的开发现状、设想仙藤的发展前景。
2.走向社区,在服务实践活动中体验人与社会的亲密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农村,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水泥路面穿越其间……这怎么不令人欣喜!结合农村的巨大变化,开展系列研究性学习活动,引领孩子们走进社区,了解父辈们生活,让他们知道党的“三农”政策,可以大大激发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之情。然而在“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政策指引下,也不免会有一些环境污染较大的生产项目落户社区,使居民本来纯净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
3.关注自我,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健康的心理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以“良好的饮食习惯”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同学,訪问医生等途径来了解青少年需要的营养元素,合理的饮食安排,知道吃零食的危害等,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饮食意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又如在我校开展以“淡淡瓜果香,浓浓故乡情”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中,通过让学生亲手种植迟菜心,了解劳动技术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创造能力和热爱劳动的情感,并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意志,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面向学生生活,强调学生的情感性、体验性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但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课程和教学脱离儿童生活和社会现实,过于强调认知,而忽视学生内在的体验和感悟,对学生的情感世界乃至整个精神世界关注不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就好像打在科学知识上的补丁或点缀物,突出表现在政治标语式、政治口号式的内容上,其结果不仅不利于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目标,反而导致了学生讲假话、大话和空话的不良品质。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大多是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课题,特别是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问题,如环境问题、社区发展等。正是这种全新的认识和体验,使学生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使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科学观和良好意志品质。而这种良好品德的获得是建立在学生的积极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别人的灌输所获得的,是任何说教所无法达到的。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活动性的全新的课程。从它的课程特点来看,其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开放生成的活动内容、师生互动的活动过程为德育的有机切入提供可能。一些非指定性领域也是学校结合学生实际思想状况开展德育的新天地。如能好好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这块德育的大舞台,必将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创一个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郑航.学校德育概论[M].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张华.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J].全球教育展望,2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