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歌曲演唱中的统一
2017-06-09王文秀
[摘 要]在当今世界的迅速发展下,精神文明更被人们所重视,所以人们追求不同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怀,歌唱就是其中的形式之一。声乐歌曲的演唱是一种由多种艺术表演形式相融合的一门艺术,是一种进行时的艺术,所以要求演唱者在表演时要有控制和统一融合各种表演因素的能力。
[关键词]声乐;演唱;统一
一、气息的统一
(一)正确的吸气
吸气时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气,胸腔和腹腔同时扩张,把气吸到肺的底部,注意不可抬肩,吸入气息时使下肋骨附近扩张起来,腹部方面,横膈膜逐渐扩张,使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小腹则要用力收缩,不扩张。背部要挺立,脊柱几乎是不动的,但它的两侧却是可以动的,而且也是必须向下和向左右扩张的,然后气推向两侧与背后并贮在那里。
(二)均匀的吐气
吐气时仍要保持吸气状态。这点很重要,就好比给自行车打足了气,不能一下子放松了,这里还有一个保持呼吸的问题,要保持住气息,就必须在唱的过程中永远保持吸气的状态,控制住气息徐徐吐出,要节省用气,均匀地吐气,这就是所谓气息的对抗。在呼和吸的过程中,要注意呼吸僵硬的感觉,整个身体表情都应该是积极放松的,紧张的部位就是横膈膜、两肋,两肋就像是一只充足的气球一样,我们要让声音坐在上面,往下拉,不能让气球往上浮起来,也就是说要把气息拉住,不能让它提上来。
(三)换气是表达感情的需要
歌唱的换气是歌唱气息运用中重要的一环。歌曲的换气不仅是气息用完了需要补充,而更重要的是情感表达的需要。它要求,吸的快而深,柔而轻,动作敏捷自然,而且还必须随着歌曲的长短、旋律的流动、情感情绪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方法和节奏。这也就是很多学生虽然具有唱歌的功底,可在专业考试中或歌唱表演中,由于疏忽了对声乐作品中“换气”的处理,而出现高音无准备,乱换气以及歌唱不完整等现象。
三、声音共鸣的统一
在实际歌唱运用中,一般分头腔、口腔和胸腔三种共鸣,三个共鸣腔体不可独立使用,共鸣腔体的使用有个原则,那就是混合共鸣的使用。应使所有的共鸣腔体连成一个整体,并根据共鸣腔体在三个声区的不同比例,使主次有所侧重。如唱高音时,头腔共鸣多一些,鼻腔、胸腔共鸣为辅;唱中音时,以口腔共鸣为主,头腔、胸腔共鸣为辅;唱低音时,胸腔共鸣为主,口腔、头腔共鸣为辅;发出的声音要同时分布于三个主要共鸣器官,形成一个统一。这样,才能在三个声区内都能做到华丽丰满、结实的声音。歌唱者想要得到声音的音位置,获得头腔共鸣并与充分的利用整体共鸣歌唱,最好多练哼唱练习。
四、声音位置的统一
所谓“位置”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声音的流动、走向,就是声音的位置。歌唱中声音位置是要求统一的。艺评中有一句名言“掌握头声,喜唱一生”。通过几百年的艺术实践和大歌唱家们的悉心感受,他们发现所有的音——无论是高声区、中声区和低声区或是低音、最高音的声束焦点安置在鼻头腔这一最傳统的高位置上,就能产生金属质的共鸣泛音在鼻额颅腔里来回振荡。
首先应为高位置声音的产生创造出良好的共鸣环境。做出一个深的气息,稳定喉头,高的位置的状态。其次是元音,比着力于低位置的辅音的发声位置要高,它着力于四呼,便于歌唱高位置的安放,加强元音的练声曲训练是寻求发声高位置的又一诀窍。最后,用开口哼鸣的办法,找到高位置的晕振感觉,加以延伸、扩大和开发,并养成习惯就能获为己有。
五、歌唱语言的统一
人声乐器怎样发出歌唱的声音,在人声这个乐器中,有一种独特的功能是任何乐器都做不到的,就是配合歌声同时发出传情达意的诗词歌赋。我们把它称为歌唱的语言。
我国声乐艺术中吐字的审美标准是“字正腔圆。”语言是歌唱的基础,歌唱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艺术。歌唱直接受语言的制约。人类语言中的语音,有两种音构成,一是元音二是辅音。构成语言的每一个字,都是有三个因素组成,即声、韵、调。在发声时,既要吐字纯正清晰,又要声调明亮。还有在演唱时更要注意字词的归韵处理。我国传统理论中就有将汉字的咬字吐字的归韵收音规律,即“十三道辙”。所以在声乐学习中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做到“字正腔圆。”
六、歌曲演唱中艺术处理的统一
歌唱是用优美的歌声和音乐化的文学语言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艺术。因此,首先要对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背景即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与情感,较全面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将作品中人物形象准确的体验出来。其次要仔细分析研究词曲作者是用什么音乐语言和音乐文学语言描绘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从而对作品中描绘的人物形象的性格、气质、思想、感情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才能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的体现出来。作品中刻画人物形象,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与进行一定的体验和感受要以作品为依据,充分运用自己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想象,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艺术的再现,从而使塑造的人物形象更生动、更典型,这样才能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完美的体现出来。
七、加强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与作品风格的统一
歌唱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除了具备歌唱的天赋条件,掌握相应的发声技能技巧外,还必须具有较深厚的艺术修养,这主要包括音乐修养、文学修养、美学修养等。因为,歌唱者最终传达给听众的不仅仅是美妙的声音和精湛的技术,而是作者的音乐表现意图、音乐风格的把握和美学意义的阐释。所以,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广学博才,以及不断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对各种艺术形式培养起一定的兴趣,都会有助于艺术修养的提高。各种艺术流派之间也是有内在联系的,只有广泛通晓各种艺术流派,才可能有比较有鉴别,才可能采各家之精华,培养起高尚的艺术情趣。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韩德森.声乐教学心理调控要点探究[J].艺术百家,2004.
[3]贾春雷.音乐学习的心理控制[J].中国音乐教育,2006.
[4]邓小英.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0.
作者简介:王文秀(1993-),女,聊城大学音乐学院15级研究生,艺术硕士,研究方向:声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