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2017-06-09张升利

江西教育B 2017年5期
关键词:写文章江西稿件

月色皎洁,月光如瀑,音箱中飘来淡淡的歌声,“月光与星子,玫瑰花瓣和雨丝……”一首上个世纪经典的老歌《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暴露出我这个听众的年龄,已进入不惑之年的我还会有这样的浪漫之遇吗?想到这,我抿嘴一笑。2016年,我和《江西教育》教研版的邂逅,不就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吗?

风儿轻轻飘荡,风儿带来远方的信息。2015年10月,一个甜美的声音透过手机传来我耳边。“请问您是广昌实验小学的校长张升利吗?我们想请您作为《江西教育》‘教而有道专栏的作者写稿。”每月刊发一篇稿件?还是登在中文核心期刊《江西教育》上?这是我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多大荣誉啊!可又是多么重的责任啊!要发表的文章肯定要高质量,对得起读者,也对得起给予这个机会的编辑!自己有这份能力吗?放弃又是多么的可惜呀!我的心如风鼓荡,抉择两难。“既然我们选择了你,肯定对你有信心的,要相信自己!”年轻又睿智的美女编辑一席话,让我如沐春风,勇敢地接受挑战。

读者希望读到什么呢?我能带给他们什么呢?与我一同受邀的還有师范大学的教授,在理论研究上我与他是天壤之别,低了不止一个层次。谈教育理论,我肯定没有话语权,我应该把自己独有的感受表达出来,让读者既品尝西洋大餐,也尝尝舌尖上的小吃。抱着这种想法,我决定把自己与同事多年从教、从事教育管理的想法真实地表达出来。第一篇是校长心得——《抬头仰望星空 俯首脚踏实地》。当校长很多年了,总有人觉得我与一般校长的行事处事不同,我也借机一吐为快。紧接着第二篇《教育,谁说了算》,也许是涉及的话题是大家关注的热点,也许是在教育面前的众生相让大家都有同感,竟被专家评为本期最佳文章。第三篇《做有效的教研》反映的是学校实实在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如何解决,形成的经验之谈。也许是很接地气,被作为推荐文章,题目出现在封面上。接二连三的小成功,着实让我心花怒放。从第一期文章发表开始,我每次都晒朋友圈,接受朋友的鲜花、夸奖、祝贺,满足我小小的虚荣心,也成了不断前行的动力。

毛主席说过:“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用在我写稿这件事上,也是如此。当兴致勃勃地连写了几篇稿子后,事先担心的压力果然如期而至了。每将一期稿子寄出去后,我就如释重负,心想,可以轻松一段时间了。可是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一眨眼,又到月底交稿的日期了。特别是工作一忙,就越发手忙脚乱,焦头烂额。每月一篇的稿件任务就如同紧箍咒一样带给我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且自己又有思虑不全不动笔的坏习惯,所以当别人去健身、去游玩、去喝咖啡、去看电影时,我还在为写稿苦思冥想。坐在书桌前,我感觉自己被尘封在了寒冬里,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有时,也会闪出一丝丝的懊悔:唉,要是当初没答应这任务,也就能去快快乐乐地去玩了。然而信守承诺写出高质量的文章逼使我上下班骑着电动车想着写文章,开会偷空写文章,外出旅游坐在宾馆里写文章。“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说得真好,每篇文章如同生产一般,都要经过几番阵痛,孩子倒也健康地呱呱坠地。然而每次回想起写稿的艰难,犹如寒冬的雪夜,漫长而难熬。

其实任何事情都没有什么诀窍,无非是熟能生巧。每月一篇的稿件慢慢写下来,渐渐地也没那么困难了。这可能犹如长跑运动吧,初始轻松,继而难受,过了“极点”,反而相当顺畅了。在不断写稿改稿中,我也对如何把这类教育文章写好,有了一定的经验。首先是要确定好题目。以前不知道有什么可写,现在带着任务去观察、去思索,竟发现其实可写的东西有很多,常常要从好几个题目中甄选。其次在选择辅助材料时,尽可能地选用真实的例子,这里也经历了一个从写不出到一写就太多,不得不忍痛割舍的过程。每月写一篇文章,每月看到自己的文章刊登出来,成了我月月的必备工作和期待,犹如和《江西教育》定期的甜蜜约会。

《江西教育》于我,如同情人。2016年我与他谈了一场浪漫的恋爱。有高兴,有烦恼,有纠结,有甜蜜,有酸甜苦辣,有风花雪月。我们互动频繁:我写稿,提升自己,让他认识我;我读刊、用刊,关注每一个栏目——“名师讲坛”“杏坛沙龙”“课程视野”等等,让我了解他。我们水乳交融,难舍难分。

《江西教育》于我,更似贵人。站在他为我搭建的平台上,让更多的读者认识了我。《江西教育》“教而有道”专栏作者现在是我最珍视,也最引以为豪的头衔。他让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潜力,将我从疲于应付行政事务的沼泽中拖离出来,重拾对教学研究的热情与激情,并把它作为今后事业的方向,所以在朋友圈中我将2016年称为我事业的里程碑一点不为过。推己及人,我也常常用自己的例子鼓励年轻的教师,多学习,多总结,要有成为名师的梦想、准备和努力。《江西教育》影响了我,相信我也能影响他人。

《江西教育》还似一位巨人,站在他的肩膀上我看得更高更远,有更精准的教育洞察力。以前的我只停留在观看教育的表象上,而今,历练的我会不停地问自己,这是个例吗?在它背后反映的是怎样的教育理念?有解决的办法吗?有更完善的做法吗?正是每次的写稿让反思成为我的习惯,成为探索的汩汩源泉。

这一年的情分啊,还有很多很多,怎么能说得完呢?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有没有机会再重来一次……”周治平轻轻地唱着,这种不露演唱技巧近乎直白的倾诉,更能打动人心,呈现唯美。《江西教育》将是我永远热爱的对象,而我也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与《江西教育》来一次亲密接触,演绎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作者单位:江西省广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写文章江西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江西银行
毛泽东怎样写文章标题
我爱江西奶奶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
司马相如,只为帝王写文章
特约稿件
江西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