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2017-06-09张瑜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14期

张瑜

【摘要】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输血科接收的疑似新生儿溶血病(HDN)标本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技术两种检测技术对98例标本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A组患儿标本试管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35例,其中ABO血型不合33例,Rh血型不合2例;B组微柱凝胶技术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37例,其中ABO血型不合34例,Rh血型不合3例,两组标本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技术与传统的试管法用于新生儿溶血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结果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微柱凝胶技术在操作方面更为简单、快捷,在结果读取及阳性检出较传统方法具有优势,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假阳性检测现象。

【关键词】 试管法; 微柱凝胶技术; 新生儿溶血病;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4.0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4-0047-02

新生儿溶血病(HDN)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期疾病,是一种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胎儿或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新生儿溶血病对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同时也给患儿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与经济负担[1-2]。对于新生儿溶血病临床提倡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我国新生儿溶血病主要为母婴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次之,实验室检查对新生儿溶血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传统检查方法为试管法,虽然检测结果准确但操作较为复杂,检测效率并不高[3]。本研究通过对98例疑似新生儿溶血病血液标本采用传统试管法与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技术检测,探讨微柱凝胶免疫试验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输血科接收的疑似新生儿溶血病标本9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为单胎妊娠,患儿出生7 d内存在明显的黄疸、血红蛋白降低、贫血、高胆红素血症等症状,经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观察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符合第八版《儿科学》相关诊治标准。98例标本来源:男48例,女50例,年龄12 h~7 d,平均 (5.5±1.3)d,足月产87例,早产儿11例,采用传统试管法及微柱凝胶技术对98例标本进行检测。

1.2 研究方法

A组标本采用传统试管法检测,首先将待检查的红细胞应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配制成3%~5%红细胞悬液,取1滴红细胞悬液加入2~3滴广谱抗人球蛋白并进行离心处理,分别置于相同规格试管中在37 ℃条件下孵育1 h,完成孵育后进行反复彻底清洗,滴加抗人球蛋白后进行离心处理,对检测结果进行观察,抗人球蛋白卡选用戴安娜公司生产的DG Gel Coombs卡,抗人球蛋白试剂选用IMMUCOR公司生产的Anti-IgG。

B组标本采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首先准备微柱凝胶试剂卡,检测前观察试剂卡的外观是否完好,若存在有杂质、干胶、气泡等不可使用,后将试剂卡放置在室温下平衡处理,再采用专用离心机离心处理5 min;标本准备,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应用EDTA抗凝,取10 μl抗凝血红细胞加入1 ml生理盐水配制成1%浓度的红细胞悬液,将备好的抗人球蛋白检测卡做好标记,待检的细胞加入标记好的微管中,各50 μl,加入微柱凝胶孔后在2000 r/min条件下离心5 min,观察红细胞在凝胶带的聚集位置。

1.3 观察指标

结果判读标准:微柱凝胶法通过观察红细胞滞留在微柱的上端或分布在凝胶中作为检测阳性标准;-为100%红细胞沉积于微管底部;+/-为100%的红细胞沉积于微管的下段1/3内;DAT 1+为80%的红细胞沉积在微管下端的2/3内;DAT 2+为80%的红细胞沉积在微管上段2/3内;DAT 3+为80%的红细胞沉积在微管上段1/3内,DAT 4+为凝集的细胞全部位于微管顶部;dp为双群,Hemo为溶血。试管法则以肉眼及光镜下检查红细胞凝聚作为阳性评估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患儿标本试管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35例,其中ABO血型不合33例,Rh血型不合2例;B组微柱凝胶技术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37例,其中ABO血型不合34例,Rh血型不合3例,两组标本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在DAT结果判读中发现,A组标本有9例检出DAT 1+,12例检出DAT 2+,2例检出DAT 3+,可显示DAT 1+~3+梯度;B组检出11例DAT 3+,18例DAT 4+,仅表现为DAT 3+~4+的变化梯度。

3 讨论

试管法抗人球蛋白试验是临床传统的检测新生儿溶血疾病的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对红细胞进行反复洗涤,检测方法相对较为繁琐、复杂,在实际临床实验室应用中具有检测效率低下的缺点,并且手工操作、结果判读等影响因素可能导致临床诊断价值的降低。微柱凝胶技术是基于传统血型血清学的一种免疫学新型检测技术,通过结合免疫学技术与凝胶分子筛技术,在离心处理下抗原、抗体反应以及抗体致敏凝集红细胞滞留在微柱上进行结果判读,一般未凝集或未致敏的红细胞分布于微柱的底部,而凝集的红细胞或致敏的红细胞主要位于微柱上段或分布于凝胶中,通过观察红细胞滞留的位置反应不同强度的凝集反应具有敏感性高、操作简单以及结果准确的优点[4]。

新生儿溶血性疾病主要由血型不合导致溶血性黄疸、病毒或细菌感染诱发的感染性黄疸、先天胆道畸形所致的阻塞性黄疸,通过DAT阳性结果的判读以及患儿临床症状表现可对新生儿溶血病进行分类[5]。本组研究结果中由ABO血型不合导致的微柱凝胶直抗阳性36例,试管法直抗阳性33例,两组方法直抗阳性率比较并无显著差异,提示微柱凝胶技术与传统试管法直抗检测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以及敏感性[6]。在Rh血型系统检查结果中发现,传统试管法可检测DAT 1+~3+梯度,而微柱凝胶法则仅表现为DAT 3+~4+的变化梯度,通过回顾分析可知,DAT结果强弱可初步反应患者溶血的病情程度,而在微柱凝胶技术则无法形成有效的强度梯度[7],因此缺乏一定的半定量评估作用,在这方面可能不如传统试管法具有优势[8]。

综上所述,微柱凝胶技术与传统的试管法用于新生儿溶血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结果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微柱凝胶技术在操作方面更为简单、快捷,在结果读取以及阳性检出中较传统方法具有优势,但仍存一定程度的假阳性检测现象。

参考文献

[1]文艺.新生儿溶血疾病临床诊断方法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9):46-47.

[2]甘泉涌,叶海辉.新生儿溶血DAT 三种检测方法的比较[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5):38-40.

[3] Noriyuki E,Kingo C,Takafumi S,et al.An exploratory trial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therapy for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a preliminary multicenter report[J].The Clinical Respiratory Journal,2016,10(6):501-512.

[4]王萍.微柱凝胶法在O型血孕妇产前IgG抗体效价检测中的应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5,25(6):1-3.

[5]黄志稳,李金花.三项试验在新生儿溶血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6,37(10):2436-2438.

[6]张勇萍,杨世明,安宁,等.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及其血型血清学检测的临床意义[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3,29(11):1229.

[7] Paxton L,Hawkins C,Crispin P.Selecting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y patients for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J].Intern Med J,2016,46(10):176-179.

[8]管政,张军,陈丽,等.3种微柱凝胶抗人球蛋自片在检测孕妇IgG血型抗體效价中的应用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8):872-877.

(收稿日期:2017-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