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中“吸着唱”之我见
2017-06-09高小川
[摘 要]吸着唱不是吸气,更不是气息倒灌,而是一种控制气息的方法。 气吸进去了,不能一下子就泻光,根据需要来用气,这就需要对气息加以控制。如何控制气息? 气吸进去了,不能一下子就泻光,要根据需要来用气,这就需要对气息加以控制。
[关键词]呼吸;气息;控制;保持
一、关于“吸着唱”的正确认识
现在许多人在上声乐课的时候,老师总会提及一个词“吸着唱”但是很多人没有明白“吸着唱”到底是怎么回事,吸着唱不是吸气,而是一种控制气息的方法。沈湘先生提出:在心理上主动想着“贴着咽壁吸着唱”的感觉,这样腰部有轻微的有弹性的膨胀感,下腹与臀部略微提着点,在腰腹之间形成上下的对抗力。这就可以控制气息了。
在此不多说什么状态是“吸着唱”,仅说一个几乎很多人都没有去真正体验的感觉,即当我们大声喊人尤其是吓唬别人引起别人注意的时候,你有没有注意观察过自己,你发出的声音并不是直着向前的,而偏偏是向后“坐”的,但别人听到的却是很响亮向前的声音,有“堂音”的效果。这就是“吸”的状态感知与效果,至于歌唱中的“吸”着唱,只是拉长了声音发出的时间,速度与力量变缓了,道理一模一样,体会到这个道理,就真正明白了“吸着唱”的真实感觉,比“打开喉咙放低喉头”这个生理体会的解释更容易理解与体会。
二、练习时的技巧与方法
很多人说歌唱象远处喊人,就是这个道理,但很少有老师真正理解它最关键的道理。还有一个关键的关键,几乎没什么人会认识到,那就是“气的保持与向下感觉与自己发声的感觉呈相同方向,至于相反的是反射出去的声音结果”,其实这也是符合人体自然规律的,否则气向下,声音却感觉向上冲,是无法真正做到状态保持的。恰恰相反,气向下,声音也感觉向下,才会有声带的被动闭合,才会产生好的声音结果,此法男女老少皆适,任何唱法通用,因为它是科学的。而我们主动闭合声带、挤压声门肌肉是国内很多人的歌唱方法,其实的非常错误的,这样歌唱也是非常危险的。
当颌关节、鼻咽腔都已经积极打开,然后就是一个“挂住前面贴着咽壁吸着唱”的问题了。很多教师都以脑门或眉心作为声音及共鸣的反射点,在这个问题的理解上,很多声乐学习者都曲解了它的本意,于是拼命地向前呼着唱,去找那个“点”,其实做法是完全相反了,把结果当成了手段。清醒的意识是:音越高,前嘴和咽壁的距离越短,而上下通道之间的距离越大,但需注意,“挂住前面”不能丢,一丢声音必然往后倒,而不是“贴”了。咽腔是歌手真正的嘴。感觉声音太单薄时,可以适当的混上一点胸腔。
保持一种往里吸气的状态,歌唱时发出的气息是对着自己来的。“歌唱时的气息仿佛对着自己送去,而不是从自己体内引出来。”“用吸气的感觉,仿佛向着自己发出声音。”上高音时“要有一个吸气和不大的哈欠的感觉,气息仿佛往回走,好像对着自己似的。”感觉上仿佛是吸气与声音走向是同一个方向似的。这种“往里吸”“对自己”的感觉,强调的是在呼气发声过程中,始终保持气息的最佳支点和腔体充分打开,使整个歌唱乐器的基本形态不受到破坏。具体到发声器官部分,脊柱延伸到这个部分主要是颈椎部分。所以,歌唱的张力或多或少也要含有向颈椎靠拢的意思,才能建立起歌唱状态下歌唱器官内在的平衡状态。贴着后咽壁吸着唱的感觉,其实就是吻合了发声器官这种内在的平衡要求,所以才能取得很好的控制气息的作用。
三、结语
沈湘先生说,吸着唱是一种想象的错觉,和打哈欠很接近,但能很省力地把气控制住。这是在主动想着“吸着唱”的同时,气息便被动地得到了控制,这种被动的效果就是在主动想一下就产生了。沈湘先生同时还强调,把吸着唱的感觉搞過火了,气不流动声音就僵了。最好在唱的时候,主动想着“吸中有呼,呼中有吸”这种又吸又呼的感觉,就能一举两得:既能很好地控制气息,又能使气息通畅、声音流动起来。
当然这是一个不短的过程,还需要自己在以后的学习训练过程中慢慢体会。练习用这个“吸着唱”的感觉唱歌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有不少人出音准、跑调、忘词等问题,但是当你坚持一段时间以后,掌握了这种方法,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李晋玮,《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高小川(1992-),女,聊城大学音乐学院16级研究生,专业为音乐,研究方向:声乐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