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心理疏导
2017-06-09李妍
李妍
心理健康是拥有良好思想品质和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前提。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工作重点向经济发展的战略倾斜,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踏入大学的他们远离了父母的督促、没有了高中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同时,在花季年华里,他们开始了对爱情的无限憧憬。于是生活猶如白纸的他们在面对人生理想、人际交往和爱情这矗然而立的三座大山时,难免不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
一、高校展开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1. 育才先育人
2010年5月25日至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主持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研究并制定了直至2020年我国人才应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作为市场人才主要输送来源的高校,每年均输送大量的人才到市场上。高校所培养的人才难道仅仅只是培养、输送社会所需要的业界人才、技术型人才吗?《大学》提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而其中提出的立人要求尚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为育人第一步,那么高校所培养出的人才目标应以育人为育才的基础。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进行审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也即当代意义下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修身”意义则体现为升华自己灵魂的质量和高度。
2. “中国梦”的重要基石
“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当今世界,国内外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内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发展,复苏、增长乏力。随着经济政策的大幅度改变,我国人才发展和人才竞争力也存在严重挑战。当代的大学生,作为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国家的未来,他们不仅肩负着时代发展之重任,更背负着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抱负。由此可见,他们是否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良好的身心健康素质,不仅能够决定其自身的未来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更直接关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进度。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基石。
二、高校心理疏导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1. 人生理想的正确定位
笔者就职于二本院校,对自己身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对他们平时时间分配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正确的职场规划以及大学四年生活的合理计划,不少学生都不知道自己离开校园奔向社会以后究竟应该走向何方。作为祖国21世纪的栋梁,如若以这样的状态离开校园,谁又能够保证他们在这个社会对人才个人素质和技术要求高标准的情况下能够拥有强而有力的竞争力?这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问题,高校的培养问题不可忽视。让学生明确自己将来想从事的方向,能够脚踏实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去努力,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切实提升学生们毕业后的竞争力。
2. 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有人说大学是自由者的天堂,学生们眼中仿佛依旧散发着高中课堂上老师说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期待。然而现实总会将他们拉回地平线,这里的学生都来自五湖四海,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精神信仰都有差异。因而,如何塑造学生的个性,如何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培养学生的重中之重。学生干部应当起到带头作用,在平时的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辅导员要及时排除学生内心中的心理阴影,用爱驱散阴霾,呵护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
3. 情感问题的正确处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正值花季的大学生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是正常的心理表现,而大学时光又恰恰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更是生命当中必须紧紧抓住的提升期。正是在这种种矛盾的交织下,学生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心理隐疾,是他们自觉难以启齿的心理问题。所以,以恰当的方式解决学生心中的潜在矛盾不仅是高校心理疏导的难点,同时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笔者认为,处理此类问题时,辅导员、教导老师应该发挥其优势,利用自身丰富的知识,以自己所经历的大学生活为背景对学生们开展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们不仅能够自由自在地遨游爱情海洋,同时也能够被阳光普照到心灵的每一寸土地,切实的帮助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踏踏实实地成才。
过去对于高校如何开展心理疏导的文献颇多,对心理疏导的各个方面均有涉足。笔者则从高校开展心理疏导的重要性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本文所有论述均为个人观点,希望高校心理健康发展模式能够切实解决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成人、成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作者单位:山东政法学院信息学院)